1、直接要求
女性通常害怕遭到拒絕,所以很難說出自己心裡真正的要求。
在職場中,當提案遭到主管退回時,對女性而言即代表絕對否定,沒有機會,挫折;對男性而言,拒絕卻代表了仍有許多其他的可能性,現在遭到拒絕,以後還有機會,可以換個方式再接再厲,根據問題點重新修正提案,總有被接受的機會。
因此,女性應該轉換自己敏感、脆弱,太過注重人際關係的特點,重新規劃生活目標,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定要達到目標,想念自己有能力成功,將失敗與挫折為下一次機會。
2、勇敢行事
男性從小就被鼓勵做事要勇敢,要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參與各項比賽、運動競賽等活動,早己習慣競爭和輸贏,很多人也了解沒有永遠的贏家。
女性則習慣準備所有的功課,雖然非常細心負責,卻不擅長報告,往往是準備一百分,到最後的分數卻大打折扣;而男性準備六十分,卻常有表達到一百分的成績。
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男同事在會議中總是非常踴躍地發表意見,滔滔不絕,似乎有備而來。事實卻可能是:他對提案沒有你更熟悉,而且你手上準備的資料也比他更周全。但你從沒有機會表達你的意見,主管不知道你的存在,更難想像你的專業程度。
最後的結果是,公司採用男同事的提案。除了充分的專業準備外,關鍵在於你是否掌握表達的機會,讓自己站上舞台,發展實力。機會不會從天上掉來,表達才有得分的機會。
3、掌握表達的技巧
開會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要讓高層主管在有限的時間與注意力中專心傾聽,你的報告必須簡短有力。
主管期待聽到精彩的十分鐘,而非羅嗦又沒組織的三十分鐘。女性往往會不自覺地模糊焦點,加上冗長的解釋,讓聽眾喪失耐心。
開場白應避免使用軟弱的字句:"很抱歉打擾你的時間"、"大家一定都曾想過這個創意"。女性可以訓練自己的報告技巧,學習如何自信地傳達聲音,以直接有力的開場白加上自信堅定的有信心地回答問題。在會議報告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有機會獲得主管的青睞。
4、主動出擊,贏得注意力
男性慣於主導職場環境,一有機會便很自然地推薦自己,爭取表現的機會,扮演火車頭的角色。相較之下,女性比較習慣默默耕耘,等待主管的賞識。不要孤芳自賞,整天努力工作,然後呆在辦公室內,以為老闆一定知道自己為公司鞠躬盡瘁。
事實是:老闆是不會注意的,除非你主動出擊。
你可以主動定期向老闆報告團隊的最新工作績效,反映自己優秀的領導能力。同時主動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關係,介紹你的職務,讓他們了解你能為他們做什麼,你有什麼資源可以分享。
${FDPageBreak}
5、不要期待每個人都是朋友
當有同事直接向你表示:除了公事外,無意與你建立所謂的"朋友"關係時,女性的反應通常會感覺受傷,認為是其他原因所致,接下來也間接影響彼此工作上的合作與支援。
對於這種狀況,男性的反應常是無所謂,今天在會議中處於競爭對立的立場,明天卻一起去唱卡拉OK,公私涇渭分明,兩者無關,也不會產生矛盾。
反觀女性,常常認為同事應在同一陣線,習慣將戰友等於朋友。女性認為,若不是朋友,如何並肩作戰?建議女性在職場中應以工作職務為標準,不要因為朋友的關係而影響了對公事該有的專業判斷。
即使彼此不是朋友,只要工作上能配合,能共同達成目的,就可以合作。夾雜私人感情在工作里,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在公司內,如何與同事保持適當距離非常重要,若時時要顧及朋友情節誼而誤了公事,必定會產生負面效果。
6、隨時準備接受新挑戰
當公司賦予你新的職務,讓你肩負更多的挑戰與責任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多數女性會開始擔心是否能勝任,壓力隨之而來,因為從未有過相關業務的經驗,成績可能不理想。男性面對相同的問題時,則會很樂觀地接受新任務,雖然他自己也可能不知道從何著手,但他不會讓別人知道。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辦到,不需擔心。
新挑戰意味著新的表現機會,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女性應該增加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因為別人面對的問題與你一樣。
7、接受風險
每一個決策的背後都有風險,但風險是可評估的,若不踏出新的一步,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你可能正在思考:如果我接受了新方案,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我負責新業務,成績不理想,會不會臉上掛不住?最後在多重考慮下,還是不冒險比較安全,但這樣一來,你永遠不會進步。
女性常為了安全感,保守地呆在原地,總有一天別人會輕易地奪取你的腹地。女性可訓練自己逐步接受風險,不必害怕改變。學習的過程,甚至是失敗的經驗,都能幫助你承受更大的決策與風險。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掂掂職稱中的含金量
職稱到底重不重要?有人孜孜以求,有人不以為然。事業單位和大型國企的員工,大多很看重自己的檔案、職稱,因為職稱的高低不僅和工資、獎金直接掛鉤,更關係著退休後的待遇。
而對於那些在民企、外企上班的白領,似乎各類執業資格認證更受寵,職稱對他們有沒有用?評職稱,外語、計算機、論文……一樣不能少,你如何邁過職稱評審的一道道門檻?
別拿職稱當「小菜碟兒」
金桂(人力資源主管)
前兩年,我在一家企業分管職稱考評。那時候,有些專業還不是社會統考,實行的是考評結合。每到職稱季,我都要提前給符合參評條件的人員打招呼,告訴他們需要通過哪些課程的學習,參加哪些考試。但遺憾的是,總有個別人對評職稱有一搭沒一搭地不當回事,讓人替他們著急。
當時,單位里有個年輕的會計需要考中級職稱的課程。我通知他時,他不以為然地說:「我不考職稱了,我想考註冊會計師,有了註冊會計師的證,走到哪裡都吃香。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收入一步登天。高級職稱又怎樣,能比註冊會計師牛?」儘管我再三提醒,最後他還是放棄了考試。
過了兩年,他真的拿下了註冊會計師,辭職到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去了。那裡不需要職稱證書,有註冊會計師證就有簽字權。但幹了兩年後,他又捨棄高薪辭職,因為收入雖然很高,人卻實在太辛苦了,老闆拿人當牛使喚!在業務旺季,他天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半夜,第二天一早還得照常上班。加上三天兩頭地出差,人瘦了一大圈。
再三斟酌之後,他又跳槽到了一家事業單位的下屬公司,不料在定工資時卻遇到了難題。由於沒有職稱,在待遇上很難與有職稱的同事並駕齊驅。人事主管囑咐他說:「明年你一定要考個中級職稱,我們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你,你沒有職稱,同事們不服不說,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尷尬,很多事情我們也不好辦。」所以,目前他只能拿助理會計師的工資。他打電話對我說:「金姐啊,真後悔當初沒聽你的話。現在我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虧大了。」這個例子,在我們單位引起不小反響,想跳槽的員工,再也不敢拿職稱當「小菜碟兒」了。
所以,我想對符合條件,咬咬牙就能考下職稱的朋友說兩句:職場之路無定數,誰也不能十年早知道地給自己的將來打包票,多一個職稱證就等於多一條路。真正有心的職場中人,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晉升職稱機會。
步步緊跟 穩紮穩打
Cloud(醫生)
走進醫院,特別是三級甲等教學醫院,在病房走廊里總能看到一塊告示牌,上有醫生的照片和資歷簡介。仔細看看:主任必是主任醫師、教授,甚至博導等(正高),病床醫生多數也是副主任醫師(副高),只有個別的是主治醫師(中級)。職稱不高的醫生,進不了大醫院或者只能去看門診。
我學的是人才奇缺的冷門,才憑放射科的大專文憑進了大醫院。醫院是很講究論資排輩的,要想在大醫院裡站穩腳跟,步步緊跟不斷晉升職稱是必經之路,因為一切待遇、職位、地位,都與職稱密切相關。
我的第一步,是「專升本」。好在那時剛從學校出來,年輕、單身、生活單純,頭腦靈。一面三班倒上班,一面讀書,很辛苦,我卻不覺勞累。我知道,自己「欠下的」兩年學歷,終究要「償還」的。明確的目標,給了我旺盛的精力和勇氣,因此門門功課一次通過,按時拿到本科文憑,登上職稱晉升的起點。
第二步,是從見習醫師晉升為正式的執業醫師。雖然是要經過統一考試,但是這一步我仍然有優勢:一則我比本科生少上兩年學,也就比同齡本科生多兩年實踐經驗;再則臨床本科生考放射科醫師還要改行,而我卻是本行,熟門熟路。果然,撰寫論文拈來就是,專業英語已熟記心中,第一次有機會參加晉升考試,我就順利通過,取得了初級職稱。
可是,第三步晉升中級職稱的道路,就要坎坷得多。那時我已經結婚成家,讀書進修的時間少多了。最糟糕的是懷了孕,在婆婆和老公的壓力下,只得提前當媽媽。儘管主任照顧我,讓我上常日班,帶教實習醫生,但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嚴重影響了我的進修,挺著大肚子和抱著孩子讀書的日子真難呀!偏偏考試前,孩子還病了。怎麼辦?只得退一步,先顧孩子這一頭。為此我耽擱了一年,翌年才考出了中級職稱!但讓我欣慰的是,我沒有掉隊,甚至比同齡人還早了一年!
對職稱晉升制度,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職稱晉升了,薪酬增加了,地位鞏固了,甚至將來退休也沾光;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自己不斷進取的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恨的是,它把人弄得好辛苦,晉升之路漫漫,前面還有第四步——晉升高級職稱等著我去攀登呢!
${FDPageBreak}
人家花錢求職稱,我的職稱沒啥用
傑克(職員)
等過公共汽車的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要等的車久等不來,你哪天不坐這路車,它一輛接一輛在你眼前停下……對於國人,職稱和等車差不多,有些人拿著職稱沒用處,本本被遺忘在抽屜深處;有些人為了職稱勞民傷財,不一定能得到。
上世紀80年代末,我被分到一個小單位,單位福利待遇各方面均不理想,幾年下來和大學同學拉開了距離。唯獨有一點,我們單位很有優勢——那就是評職稱。由於沒有多少候選對象,我們單位每年評職稱的名額都有富餘。只要你不犯錯誤,畢業一年就是技術員,3年助理工程師,5年工程師,10年高工……
「你們單位真好,我都混了5年了,才剛剛評上技術員……」一次同學聚會,一位在大單位工作的同學說。對於這種羨慕,俺可沒法笑納,我的收入不及他的一半,要職稱有什麼用。
「這是榮譽,怎麼能用錢來衡量?」那位同學說。
我更羨慕他了,常言道「飽暖思淫慾」,溫飽是其他高層次想法的基礎。人家已經在想榮譽了,我卻不得不想錢,羅鍋上山——前(錢)緊啊。
因為蜀中無大將,我們單位評出來的「師」們大多數名不副實。搞行政的大多數評「經濟師」「政工師」,比較虛,看不出本事怎麼樣。搞技術的「師」們水平一目了然,於是經常被工人們鄙視。比如一個50多歲的老工程師某次閒聊,說他燒開水都是用小火,可以節約煤氣……這樣的工程師在單位不是少數,可見職稱拿得有多容易。
後來,單位漸漸不行了,我只得停薪留職,出去給朋友幫忙。朋友租用了一個雜誌的下半月刊號,準備專門刊登論文。那家雜誌原本是休閒類的,居然可以用來出「學術期刊」,我不得不佩服他們領導勇於創新。
「一個頁碼收400元版面費,我們一共200頁……」朋友計算了一下市場前景,充滿樂觀。果然稿件滾滾而來,只要勉強看得過去的,交錢就登。一塌糊塗、不知所云的,另交一定修改費(也就是幫他重寫),也可以登。可想而知,這些論文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水貨「職稱」。
「千萬不要搞職稱評定改革,起碼不能取消論文發表這一項條件……」朋友每次去廟裡燒香,都會許下這個願。
職稱這玩意,對於有些人一文不值,對於有些人事關前程,同時又是一部分人的衣食父母,它實在是社會轉型期的一個標本,對於後世歷史學家很有研究價值。
${FDPageBreak}
到哪座山唱哪首歌
錫眾(辦公室主管)
剛工作時,常常把職稱和職務搞混,以為兩者都是官銜。後來才明白,職稱和職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簡單點說,職稱是授予專業知識的「頭銜」,屬於學術等級;而職務通常是指工作中所擔任的「官銜」,屬於行政序列。
職稱和職務,哪個「含金量」更高?我認為,不同時代、不同單位的人,看法不盡相同。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供職於一家國企。和大多數人一樣,那時我的最大夢想就是擁有一個高級職稱。為此,我努力過,奮鬥過,也傷心過,但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始終未放棄。在我看來,職稱就像一個時尚的花瓶,既好看又管用,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相應的職稱,那是件很沒面子的事。反之,一個人有了職稱,就等於有了身份和地位,而且不管風吹浪打,只上不下,終生受用。
考慮到自己有大學文憑,工作滿一年就可以定助理經濟師(不用考試),四年後即可報考經濟師(中級),如果一切順利,說不定十來年就能實現夢想!所以,我當時非常有自信,工作之餘,拼命給自己充電,學外語、寫論文、鑽研計算機……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拿到了中級職稱。可是,再往上爬就難了!由於高級職稱不是考的,是評出來的,因此人為因素在所難免。偏偏我們單位的人事經理是個「擺擺平」朋友,把職稱評定當成是一種人人有份的福利。你工作到了一定年頭,如果沒有升遷的希望,便在職稱上給你「安慰」。甚至發生過好幾次疑似暗箱操作的「評退」現象——即評上高級職稱,不到一年就退休了,其名額則空下來,供單位來年使用。
如此「論資排輩」,哪年哪月才能輪得上我?與其苦等,還不如趁早離開。於是,我跳槽到了一家外資企業,本以為憑著已經拿到手的中級經濟師職稱,會受到新東家的重用。誰知老闆對國內的職稱評定並不認同,他看重的是執業資格證書和「真本事」!
俗話說,到哪座山唱哪首歌。既然老闆看重的是執業資格證書,那我就不得不重新選定目標「挖井」,並從最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爬。所幸,這次
薪酬談判給自己談個好價錢
薪酬談判學,你會嗎?
如果你想跳槽,就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和潛在的新東家談判你的薪酬標準。這樣的差事讓很多人感到難以開口,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談。
除了少數當事人可以委託獵頭公司進行以外,更多時候是需要當事人自己去進行這場談判。這時,「未來評估法」是個不錯的選擇。
薪酬談判學
你可以這樣開始這場談判:「我在現在的公司(或」原來的公司「)薪酬是8000元,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市場推廣,如果我不離開現在這家公司的話,預計一年後我會升到市場部經理的位置,那時我的薪酬將會有10000元。所以,如果到貴公司工作,我希望我的薪酬可以有9000元。同時,我預計自己可以讓貴公司的市場份額提高1個百分點。」
在薪酬談判中,跳槽者在上一家公司的薪酬水平,常常會成為新公司定薪酬時的參考標準,但要注意的是,談判者不要只是和自己「當下」的薪酬水平做比較,而應該放在「將來」,也就是自身可預計的發展前景上。這種「未來評估法」會給求職者談到一個更好的薪酬水平。所以在這個部分的談判中,求職者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目前的薪資架構,還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可發展潛力以及對未來的期望值,從而為要求更高的薪酬做鋪墊。
如果招聘公司表示不願意提供這麼高的薪酬。應聘者就可以接著說:「在這方面,我之前請獵頭公司(或專業的諮詢調查公司)做過一份評估,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像我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專業人才/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銷售人員,目前在人才市場上的薪酬標準是在8000-12000,所以我要求貴公司給我提供9000元的薪酬,客觀來講,這個要求並不高。」
所以,聰明的談判者在談判之前,就會請獵頭公司或專業諮詢公司為自己做一次薪酬價值評估,以此作為薪酬談判的依據。當應聘者手上拿著由獵頭公司或專業諮詢公司出具的「薪酬評估報告」時,談判的底氣當然不同了。
80後抱怨工作壓力大
近來百度貼吧福州吧里,有一個「職場菜鳥」發帖稱工作半年多錯誤不斷,「壓力大到連睡覺都夢見被老闆罵。」
適度暴露,有利人際交往
濟南中心醫院康復科心理諮詢師史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