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斜塔」斜過比薩斜塔

  義大利比薩斜塔因其傾斜不倒舉世聞名,殊不知上海也有這樣一座斜塔,甚至傾斜度較比薩斜塔更甚。日前,這座「上海斜塔」在網上走紅,成為眾多網友討論的熱點。

  據了解,這座塔名為護珠塔,是一座7層的八角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坐落在松江區天馬山上,始建於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97年)。 1982年經勘定,塔頂部垂直線與塔中心相距2.27米,塔身向東南傾斜6°52』52」,比義大利比薩斜塔傾斜5°16』傾斜得更厲害。

  資料顯示,1982年護珠塔就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成立了「天馬山護珠塔修繕組」,採取橫向層層加箍、縱向面面加筋,並用鋼筋混凝土灌注「蟹腳撐」,使七層寶塔層層連接,塔基和山岩結成一體,外觀不變,斜而不倒。維修工作於1987年12月竣工。

  關於塔身傾斜的原因,眾網友說法不一。

  有網友稱相傳清乾隆53年時,因山上燃放爆竹引起火災,燒毀了塔心木和各層木結構,引起塔身傾斜。

  有網友引用當年曾參與寶塔修繕專家的話表示,塔所在的山坡,土層上東南深一點,西北淺一點,基礎一邊硬一邊軟,這是塔傾斜的主要原因。

  也有網友稱,古代造塔時為使寶塔堅固,及鎮妖避邪,塔的磚縫裡填有銅錢,後來不斷有人在塔磚中尋找銅錢,把塔磚拆掉,致使塔底層損壞,引起傾斜。更有網友稱,寶塔下曾有寶物,引來不少挖寶人,結果把塔腳挖出個大洞,導致塔身傾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三伏帖「冬病夏治」常見十問

  暑伏將至,「三伏貼」治療已經開始預約。對於冬病夏治這一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儘管認可者越來越多,卻依舊存在不少疑問。本版特將讀者最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並邀請全國各地的中醫專家進行解答,希望能夠幫助您明明白白去治病。

  1 什麼病適合冬病夏治?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莊禮興:「冬病」,顧名思義,是指在寒冬季節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屬於陽虛體質,一年四季中,人體在夏季時的陽氣最為旺盛,而在這個季節通過一些培補陽氣的方法來糾正陽虛體質,常能使「冬病」的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得到明顯的改善,這便是「夏治」。「夏治」實際上是針對「冬病」的一種預防措施。

  適合進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三類,即: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慢性胃腸病,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頑固的脊椎關節性疾病。

  「冬病」的共同特點是屬於「寒證」、「虛證」。也就是說,在上述三類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氣寒冷或溫差變化大時,就容易發作或加重的,多屬於可以進行「冬病夏治」的範疇。除此之外,如胃炎等疾病,雖然也是慢性腸胃病,但由於並非只在寒冷季節發作,就不適合冬病夏治。

${FDPageBreak}

  2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方法?

  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周仲瑜副教授:說到冬病夏治,人們馬上想到貼膏藥,其實,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並不僅僅是貼膏藥那麼單一,穴位艾條灸、穴位注射、穴位拔罐、臍療、刮痧、藥膳等也都是「夏治」增強療效的重要治療手段。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覆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對經絡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出現青紫色出血點,從而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這一方法對治療腸胃病、肩周炎、頸、腰椎病、腰肌勞損、關節炎等病效果更好。

  拔罐,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吸著於皮膚,造成淤血的一種療法。具有疏通經脈,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等功效,適宜哮喘、風濕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

  穴位注射,是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可將針刺刺激和藥物性能兩者結合,發揮其綜合效應。穴位注射的適應範圍很廣,如肩周炎、關節炎、腰腿痛、哮喘等。

  艾條灸、隔姜灸等,可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的效果。其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關節炎、慢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以及平常體弱多病而體質偏寒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臍療,就是把藥物直接貼敷或用艾灸、熱敷等方法施治於患者臍部,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適合虛證、寒證和痛證。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馮淬靈:在臨床中碰到過這樣的事,一名正在哮喘急性發作期的患者,來到醫院,看了病,卻不打算取藥,而要等著即將到來的貼敷治療。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做法。因為冬病夏治是一種系統的綜合療法,包括外治、內服、氣功、食療、體育鍛煉,對於呼吸系統疾病而言,尤其還要注意呼吸功能的鍛煉。患者只有抓住夏季這個時間段,在疾病穩定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可只靠三伏貼。

${FDPageBreak}

  3 什麼時間貼三伏貼最好?

  莊禮興:「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選擇治療時機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熱的時節,同時人體也正處於陽氣最為旺盛、氣血通暢、皮膚腠理鬆弛的狀態。在此期間採用穴位貼敷療法來預防「冬病」,將辛溫發散的藥物精製而成藥膏貼敷於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溫陽益氣、通經活絡、祛風散寒止痛等作用,對「冬病」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一般來說,「三伏天」是從二十四節氣的「小暑」後開始,橫跨「小暑」、「大暑」、「立秋」三個節氣,分為初、中、末伏,共30天,還有些年份是40天。為順應天時,貼敷治療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當遇到歷時40天的「三伏天」時,為了保證治療的連貫性,使每次貼敷的間隔時間相同,通常會增加一次,稱之為「加強灸」。比如今年,大部分醫院的貼敷治療就定在7月14日(初伏灸)、7月24日(中伏灸)、8月3日(加強灸)和8月13日(末伏灸)。通常認為,3年為一個療程。

  需要提醒的是,其實穴位貼敷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並不是只限於三伏天使用。數據顯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貼敷對預防「冬病」發作都有效果,只不過前者效果更好些。

${FDPageBreak}

  4 孩子能貼三伏貼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兒科主任王俊宏:中醫較為溫和的調理手段,在治療兒童疾病時通常都會有出人意料的優秀表現。而作為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典範」,三伏貼在這方面也不例外。但必須提醒的是,2歲以下幼兒不宜做貼敷,一來他們的皮膚過於嬌嫩,可能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二來,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這也會影響到治療的安全性。

  與成人選擇冬病夏治有適應症一樣,只有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過敏性鼻炎,以及反覆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才適合三伏貼療法。一般來說,孩子貼敷要在半小時以上才能起效,建議以2小時為上限。如果孩子皮膚特別敏感,很快就有不適感,如燒灼感、疼痛則須提前取下。

  另外,有此需要的家長,建議帶孩子在頭伏的當天直接來,不建議提前預約。因為孩子的身體狀況隨時都可能變化,如預約後,卻在貼敷當日出現發燒、流涕、咳嗽、腹瀉等症狀,就不得不「打道回府」,白白折騰了。如果趕上孩子身體不適,無法進行某次貼敷也沒關係,因為只要是做了治療,就會比不治強,將時間推後一次,同樣能有療效。

${FDPageBreak}

  5 什麼情況不能貼?

  馮淬靈:以下幾類情況的人不宜做「三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於發作期;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貼敷膏中的很多中藥都是熱性的,因此陰虛火旺的人是不適合的;咳嗽、腹瀉者最好也不急於做貼敷治療。

${FDPageBreak}

  6 貼前要做哪些準備?

  天津中醫藥大學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朱亞萍:首次貼敷的患者應提前調整好心態,最起碼要對貼敷療法有信心。去貼敷當日,最好穿著寬鬆、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膚者宜在浴後或清洗背部後進行貼敷。

${FDPageBreak}

  7 如果沒到時間,但出現紅腫是不是要拿掉?

  朱亞萍:貼敷中要密切觀察,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和對藥膏的耐受程度分情況護理。如年富力強者對藥物耐受能力通常較強,可貼3—4小時;老年人及體質較弱的患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兒童皮膚嬌嫩,只貼0.5—2小時或更短時間;個別對藥物特別敏感的患者要嚴密觀察,最好記錄下首次的耐受時間以備之後作為參考。

  當然,上述時間只是籠統的要求,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到底貼敷多長時間應酌情而定,使其恰到好處,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起泡痛苦。

  貼敷的最佳時間為去藥後局部潮紅,有熱痛感,幾天後脫一層薄屑或有細小水泡。此則既達到治療目的,又無起大泡的痛苦。

  除根據以上標準掌握時間外,還要觀察貼藥後的局部反應,如貼後熱辣燒灼感明顯,皮膚不能耐受時可提前去藥;若貼後局部溫熱微癢,皮色不紅或微紅,覺得舒適者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以不燒傷皮膚為宜;皮膚嬌嫩者,貼敷時間也可短些。

  不過,不管是哪種情況,貼敷時間的長短都必須以病人的皮膚反應為度,一般以局部皮膚有燒灼感為宜。

${FDPageBreak}

  8 貼完當天能洗澡嗎?

  朱亞萍:藥餅取下後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最好也不要用沐浴液等化學製劑,清水最好,淋浴後用毛巾輕輕吸乾穴位上的水。如皮膚起泡,最好等泡消失後再洗。

  其實,除了洗澡問題,貼敷後更應該注意不能著涼。既然是選擇在夏天治療,就是看中了天氣中的「熱」。所以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後,回家也不能過分貪涼。

  貼敷當天要避免過度吹電風扇,避免在

預防中暑三件寶

    白開水從營養學觀點來看,任何含糖飲料都比不上白開水對生理和健康的價值大,因為純淨的白開水進入人體後能很快被胃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新陳代謝的功能,同時調節體溫、清潔人體內環境。喝白開水應選擇沸後自然冷卻的新鮮涼開水(20℃~25℃),這種白開水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很快被吸收利用。

${FDPageBreak}

    茶水有經驗的保健醫生常指導人們用喝茶的方式補鉀。鉀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鉀能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如果缺鉀,人就會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熱能力降低。

  缺鉀嚴重時,會導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無力。科學分析表明,茶葉含鉀較多。鉀容易隨汗排出,溫度適宜的茶水應該是夏季首選飲品。

${FDPageBreak}

  食醋夏季人們飲水較多,胃酸相應減少,使食慾減退。適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濃度,生津開胃,幫助消化。如果在烹調時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多增濃,從而增加食慾。夏季是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吃醋還能提高胃腸道的殺菌作用。因為在米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是許多細菌的剋星。另外,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在烹飪中極易被破壞,如在烹飪時加入幾滴醋,就會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而且有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

當心生活中「隱性鹽」食物

吃鹽太多會加重腎臟和心血管的負擔,引起腎病加重、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這是人們都知道的常識。平時做菜煲湯,人們都知道少吃鹽更健康,為此,有的家庭還專門用限鹽勺來控制用鹽量。但人們卻很少注意到「隱性食鹽」的食物,這些鹽雖然量不大,長期攝入也會帶來許多健康隱患。調料中往往都含有鹽,比如醬油,每5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食鹽,此外,像醋、味精、醬料、調味包中也含有鈉,連許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紫菜里,也都含有一定的鹽。很多人使用小蘇打當發酵粉來做饅頭、包子和油條。小蘇打的化學名稱叫碳酸氫鈉,而其中的「鈉」與食鹽中的「鈉」一樣,過量食用,也會引起高血壓。因此我們當做主食的油餅、油條、麵包、餅乾中,也是含鹽的,只是我們沒意識到而已。還有很多吃起來並不覺得鹹的零食中,比如像常見的薯片、瓜子、話梅等零食也都不同程度含有不少鹽分。

「足球之夜」當心空調病侵襲

世界盃開賽以來,各大醫院感冒、呼吸道疾病患者比起前段時間明顯增多。醫護人員說,前些年的情況亦如此,每屆世界盃期間都會產生一批「世界盃病人」。專家提醒,長時間通宵看球會導致睡眠嚴重不足,加上此間飲食不規律,易導致抵抗力減弱,長期未清洗的空調中傳播出來的病菌和黴菌會趁機侵襲身體,引發感冒、發熱、呼吸道疾病、皮膚過敏等各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