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危害多 耳屎可殺菌護耳道

  

  人們一般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其實它有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學名叫「耵聹」。耵聹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胺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聹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乾裂,具有抑菌和殺菌的作用;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一般情況下,耵聹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下頜運動,藉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乾燥成痂、自動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說是多此一舉,更確切地說,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還可能誘發多種耳病。

  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呈「S」型曲線。外耳道的皮膚薄如絲蟬,皮下組織稀少,與軟骨膜附著緊密。挖耳時尖銳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損傷,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過度,可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反覆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腫脹,細菌趁機而入,也可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會形成外耳道癤腫和外耳道炎。

  對於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後會很快好轉,但如誘發真菌感染,則需用抗真菌藥物才能奏效。

  如果長期習慣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膚的粗糙、增厚、表皮皸裂、脫屑,進而出現局部的炎症、劇癢,也可引起外耳濕疹。濕疹滲出液的長期刺激可繼發感染,合併外耳道炎,此時容易引起誤診,並難以治癒。

  如果經常挖耳易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症, 並有刺傷鼓膜的危險。鼓膜刺破後,可以發生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挖耳時如不慎傷及內耳,可引起神經性耳聾,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

  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脫落較慢,表現為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一般情況下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伴有異味,則可能是耵聹腺細菌感染。濕性耵聹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自己挖耳要注意:

  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

  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專家提醒:糖和煙一樣會致癌

  

  這些年來,人們越來越熟悉菸草、食鹽、環境污染等和癌症間的關係。就在注意避免和這些誘因接觸的同時,卻恰恰忽視了癌症的另一重要「劊子手」———糖。事實上,糖誘發癌症的能力,並不亞於上面所列的那些因素。

  甜食至今仍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近日瑞典一項科學研究卻發現,糖吃得太多,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甚至嗜糖比嗜煙更可怕,甜食就像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繼而慢慢損害人的健康。

  科學家對8萬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記錄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癌症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與很少喝甜飲料的人相比,每天喝兩杯甜飲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要高90%;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甜水果醬塗抹麵包片的人,患胰腺癌風險也比不吃甜食者增大50%。這一結果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引起了營養界和醫學界的普遍關注。

  對此,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腫瘤科主任、美國癌症基金研究會會員郝繼輝表示,過量攝入甜食,的確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幾率。「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到損傷,而這是引起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郝繼輝說,糖吃多了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而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糖尿病與胰腺癌的關係很密切。

  事實上,糖與癌症的關係遠遠不止於此。早在200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就披露了結腸癌和高糖食物之間的聯繫。隨後,一項針對膽管癌患者的調查發現,吃糖較多的人膽管癌的發病風險明顯增大。另一項在21個發達國家進行的調查則表明,精製糖的攝入量是老年婦女患乳腺癌的一個可能誘因。「甜食與某些癌症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們卻可能是潛在的源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出了這樣的警告。天津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主任閆傑說,糖吃得過多,會引發肥胖,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隱患。「尤其對青少年來說,肥胖兒童將來患胰腺癌、膀胱癌、胃癌和腸癌等的幾率都大於體重正常的孩子。」閆傑說。

  「要想避免糖對健康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意識地控制攝入量。」郝繼輝表示,要嚴格控制糖分攝入,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國際上一般認為,人每天糖的攝入量應在50克內,因此健康人也要以此標準為限。

防癌有道:男人曬太陽防腎癌

  

  曬太陽不僅能補鈣,還能幫男人預防腎癌!3月9日,美國「健康日」網站刊文稱,常和陽光「親密接觸」的男性,患腎癌的風險會大大降低。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癌症》雜誌上。

  此次研究共調查了1097名成年腎癌患者和1476名健康成人。研究發現,經常曬太陽的男性,患腎癌的風險降低了24%—38%,但這種相關性在女性中並未被發現。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薩拉·卡拉米教授認為,這可能和男女體內不同的激素水平相關,此外,女性出門時常會使用防曬霜,而男性卻不會。

  「這些年,腎癌對人們健康的威脅的確越來越大。」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甚至在某些地區,腎癌成了增幅最快的癌症,20年間翻了一番。

  究其原因,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生殖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姚欣教授認為,主要與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吸菸、吃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多,肥胖、高血壓等人群顯著增加,影像技術提高使腫瘤診斷率提升等因素有關。而其中不良生活方式增多對腎癌發病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所以,戒菸,少吃大魚大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堅持運動,積極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有助於預防腎癌。

  姚欣特別提醒說:「每天吸菸20支以上且煙齡在15年以上者,腎癌發病率要高於正常人4—5倍,要引起高度警惕。對他們來說,除戒菸外,多喝水,常吃香蕉、胡蘿蔔或甜菜等根類植物也是預防腎癌的好方法。」

  姚欣說,統計顯示,55—65歲是腎癌最高發的年齡段,但受不良生活方式影響,開始吸菸的年齡越來越小,肥胖者和高血壓患者不斷增多,腎癌發病也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年輕化趨勢。臨床上,三四十歲的腎癌患者屢見不鮮。此外,腎癌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發病特點,就是「偏愛」男性。臨床上,男性腎癌患者是女性的兩三倍。

  「腎癌常見症狀是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持續性鈍痛或是劇烈腰痛。然而,遺憾的是,多數早期腎癌缺乏明顯症狀。因此,定期體檢是發現早期腎癌的根本方法。」姚欣指出,B超是篩查腎癌最合適的方法之一。40歲以上,尤其有吸菸等不良生活方式,有腎癌家族史的男性,應每年體檢1次。

青光眼患者看電視時最好別關燈

為了省電,不少人都會在看電視時關燈。不過,對青光眼患者來說,黑暗環境會使眼壓升高,增加眼睛負擔。

養生吃蜂蜜和醋不宜過量

很多人熱衷「爭『蜂』吃醋不怕苦」的養生說法,即多吃蜂蜜、醋和苦瓜等苦味食物。不過中醫養生專家提醒,爭「蜂」吃醋不宜過,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反而有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