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性感冒的病症
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全身表現為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
二、病毒性感冒的治療方法
病毒性感冒如果沒有並發細菌感染,病程大約7~10天。多喝水,多休息,不治療也可以自愈。服用抗感冒藥和對症用藥可以縮短病程,減輕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狀。
1、基本治療:
以手太陰、手陽明經及督脈穴為主。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陽風池。
風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風熱感冒,大椎行刺絡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少商、委中用點刺出血法,余穴用瀉法。方義感冒為外邪侵犯肺衛所致,太陰、陽明互為表里,故取手太陰、手陽明經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脈主一身之陽氣。溫灸大椎可通陽散寒。刺絡出血可清瀉熱邪。風池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陽維為病苦寒熱」,故風池既可疏散風邪,又與太陽穴相配可清利頭目。
2、其他治療
①拔火罐法選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後留罐15分鐘起罐,或用閃罐法。本法適用於風寒感冒。
②刺絡拔罐法選大椎、風門、身柱、肺俞,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顏色轉淡後,加火罐於穴位上,留罐10分鐘後起罐,清潔局部並再次消毒針眼。本法適用於風熱感冒。
③耳針法選肺、內鼻、下屏尖、額,用中、強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體,毫針刺。
④敷貼療法取大蒜2枚搗汁拌麵粉做成圓錐狀,塞人鼻孔(兩側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鐘,每日4.5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
⑤外治法取蔥白、生薑各30克,食鹽5克,共搗成糊狀,加入適量白酒調勻,用紗布包好,塗擦胸背、肘胭窩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塗擦後15分鐘左右會有汗出,感冒諸症可以解除。
⑥飲食療法取蘇葉3-6克,生薑3克,洗淨切碎,放人茶杯內,沖人沸水200~300毫升,加蓋泡10分鐘,再放人紅糖15克攪勻,趁熱飲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適用於感冒初起,惡寒、無汗、頭痛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合谷穴拔罐防治頭痛牙痛
合谷穴拔罐可防治頭痛牙痛
在針灸學中,有一組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四關穴」。《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講,「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充分說明了「四關」的重要性。四關穴一般是指雙側合谷穴(俗稱「虎口」)和太沖穴,前者位於第一、第二掌骨之間,後者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間。
在經絡學說中,手陽明大腸經從手出發,沿著手臂外側,終止於頭面部的迎香穴。因此頭面部以及五官疾病,如頭痛、咽喉疼痛、口乾、流鼻血、牙痛等,均可通過合谷穴拔罐進行治療和預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說。同時,在合谷穴經常拔罐還可以保持大腸經的氣血通暢,使體內的代謝產物和毒素及時排出體外。
足厥陰肝經從足出發,沿著下肢內側,繞過生殖器,循著兩肋,上達頭頂。因此太沖穴拔罐可以防治頭暈、頭痛、目赤腫痛、腹痛、月經不調、疝氣等病患。在太沖穴上拔罐還可以降血壓,並具有增強性功能、調整情緒、清利頭目的作用,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舒暢的情緒。
操作時要注意,由於合谷和太沖這兩對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不甚豐富,拔罐時可選用罐口直徑較小(1.5—2厘米)的火罐。拔罐的頻率以每周2—3次為宜。
怎麼拔火罐治療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胃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主要病理變化的胃脘病。病人主要表現有胃部不適,有飽悶及壓迫感,噁心,嘔吐,吐酸,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下面幾讓我們的專家為您簡單介紹一下火罐治療,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火罐治療:
引起胃脘痛的因素有不良飲食習慣,如進食過急、過熱,或長期進食酸辣、生冷、粗硬的食物及濃茶烈酒等,過度吸菸或長期服水楊酸類藥物等反覆刺激或損壞胃黏膜所致,或由於長期膽汁回流,刺激胃黏膜,而致胃脘疼痛。
在中脘、上脘、足三里、胃俞、下脘、關元、中極、大腸俞、神厥等處,採用坐罐法、走罐法、閃罐法等治療胃脘痛及臟腑功能紊亂等病症,療效滿意。
(1)坐罐:將罐吸附在皮膚上不動,留置10-15分鐘左右。
(2)閃罐:用閃火法使罐吸住後,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覆多次,直至皮膚潮紅為止。
(3)走罐:可選用口徑較大的火罐(最好用玻璃罐),罐口平滑,先在所選部位和罐口薄塗一層萬應止痛膏或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後,用手扶住火罐,用力慢慢上下來回推動。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時,將火罐取下。
小兒生病可用拔罐治療嗎?
孩子拔罐也是有好處的,尤其是體質較差的孩子,平時在背部拔拔罐可以提高免疫力。給孩子拔罐時,要掌握好時間,拔到以皮膚發紅為小兒腹瀉受驚可以給予拔罐治療嗎?
中醫如何拔罐治療中風後遺症?
中風後遺症屬中醫「偏癱」、「偏枯」、「偏廢」等病證範疇。中醫認為,常因本體先虛,陰陽失去平衡,氣血逆亂,痰瘀阻滯,肢體失養所致。痰瘀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滯脈絡而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久則患肢枯瘦,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