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要做好腳部護理 你不得不學的足部保健招數

  很多人以為冬季足部要被掩蓋起來,保不保養一點不重要,但其實在冬季呵護好雙腳,全身都會特別舒暢,冬季足部也會有不少問題,相應的也有不少保健要點。

  四大問題

  1.粗糙:喜歡裸露足部的女性,腳看起來難免就會粗糙。腳後跟是與鞋子的接觸面,角質層是身體的保護系統,經常摩擦就會越長越厚,而且腳底與鞋子摩擦的部位易生硬皮,容易導致角質變硬或長繭,腳背也會因為平時忽視保養顯得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膚更粗糙。

  2.乾燥:腳的皮脂腺不太發達,足弓部分沒有皮脂腺分布,難怪腳的皮膚向來很乾。

  3.長繭:由於穿鞋的一些不良習慣,比如穿慣高跟鞋、松糕鞋、尖頭鞋等,腳會出現因重心集中足掌,大腳趾容易長出硬皮,大小腳趾容易因摩擦而長繭,而且大腳趾也可能因此出現變形和腫脹等情況。

  4.疲倦:足部支撐整個身體,容易產生疲倦感。

  人們常用的足部保健法有很多,以下推薦的足部養生六字訣是:摸、按、搓、溫、洗、走六個字

  1.走以步代車走,活到九十九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要靠雙腳,「以步代車走,活到九十九」。雙足現代醫學稱之為「第二心臟」。行走時腳部肌肉的收縮與鬆弛,能使靜脈血管的流速增強,從而減輕了心臟回收血液的負擔,確保血液循環的暢通無阻,以便將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使其得以濡養,從而可達到健康強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2.溫寒從足下生,溫足保太平

  祖國醫學認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所以,經常保持雙足的適當溫度是預防疾病從腳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健康人腳部的正常溫度應該是:腳尖約為22℃左右,腳掌的溫度約為28℃左右。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時均屬異常,即為病態。若腳尖發涼,一般多為頭部疾病,如頭痛、頭脹、失眠、腦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涼,多為虛症狀;若全足冰涼,多屬下肢循環欠佳,氣血雙虛的徵兆。故應經常注意勿使足寒。足部保溫的方法常採用的是:揉搓法、溫水泡洗法、運動雙足法,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溫度。

  3.洗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溫水洗腳既能清洗保潔雙足,又能保持足溫,防止寒從腳底入侵,還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保證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的正常運轉。洗腳能健腦安神,補腎健體。防治失眠,還能消除疲勞,恢復健康。我國民間流傳許多洗腳健身的說法,如「睡前洗腳,強似用藥」,「熱水洗腳,如吃補藥」、還對一年四季洗腳的療效概括為:「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除濕去暑;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藏精溫腎」。為了您的健康長壽,勸君每晚不妨用溫水泡洗您的雙腳。

  4.按按摩病灶區,祛病又健體

  在觸摸到有結節、硬塊且有疼痛的部位上採用各種手法適時地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逐步減輕或消除,經絡就會逐步暢通無阻,陰陽就會相對趨於平衡,疾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

  5.搓經常搓湧泉,百病不沾染

  經常搓揉腳心的「湧泉穴」便可強身健體。湧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反射醫學中腎臟在腳部的「反射區」。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經常按搓湧泉穴,就能補精強腎,健體消疾。而且腎臟功能強壯後,對其它臟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故應常搓腳底湧泉穴。

  6.摸摸腳自診病,防患於未然

  經常用手指觸摸您雙腳的各個部位,如觸摸到皮下組織有結節、硬塊或水泡樣感覺,且感到疼痛時,說明該處所對應的內臟器官已發生病變或功能不正常,應及時診治,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雙腳的基礎保養的方法有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切健康保養的基礎。當然,有一些生活習慣在我們自己看來是好的、正確的,但實際上是有一切錯誤的認識,下面小編盤點護足誤區。

  1.越燙的水泡腳越好

  錯:水溫應該適中,可以不斷的加水保持一定高的水溫而不是一次性用溫度太高的水泡腳;

  2.只有高跟鞋不可以長時間穿,運動鞋可以  錯:運動鞋也一樣,一雙鞋子不要連續穿超過三天,應該幾雙鞋子換著來穿,防止產生腳氣;

  3.鞋子越穿越大,所以買鞋子的時候可以買小一點的

  錯:買鞋子應該雙腳都穿上站起來走走,以不抵最長的一個腳趾頭為好;

  4.只曬鞋子不曬鞋墊

  錯:鞋墊是直接接觸腳部皮膚的,所以曬鞋子的時候一定要把鞋墊拿出進行晾曬;

  5.從不對雙腳進行防曬

  錯:雙腳的皮膚一樣要進行防曬,特別是在夏天,很容易造成難看的涼鞋印;

  6.認為腳部的應該始終保持乾爽

  錯:適當的保持腳部的皮膚濕潤是防止雙腳乾燥開裂的一個重要環節;

  7.給腳趾甲上色從不塗底油

  錯:一樣的道理,對於腳趾甲來說不進行上色前的防護會對指甲造成傷害,使指甲變黃;

  8.洗完澡只注重身體的滋潤,從不給雙腳塗抹營養品

  錯:在你給身體其他部位塗抹保養品的時候別忘了還有雙腳的皮膚;

  9.一次性剪去過多的腳指甲

  錯:指甲的長度以多餘指頭前緣的皮膚為好,指甲過短容易造成嵌甲。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爬山的好處多 爬山三注意

  1、爬山要領

  (1)登向山坡時,上體前上傾,彎腰屈腹,穩步踏地前進。攀越岩石區要踏穩平整的岩塊,攀爬陡坡岩石要抓穩有稜角支點的起伏處。學會兩手攀握,一腳踏地和兩腳撐地,一手攀登向上攀進的組合動作。

  (2)下山時,上體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後移,步速宜緩慢,步幅小而穩妥。

  (3)登山途中遇到路障的排除方法:①通過雜草地區採用高草撥分,低草踏壓,藤草邁跨的方法前進。②穿過灌木叢區時,兩眼環視,謹防頭部被樹枝鉤扎。③越過山澗、水溪時,涉水步速緩慢,身體重心宜偏低。

  2、爬山的注意事項

  (1)體質孱弱或病後初愈,以及患有心血管病(如血壓較高,冠狀動脈有供血障礙而代償功能較差)、頭暈、胸悶、心悸的老年人均不宜參加登山活動。

  (2)登山活動前,需勘察(或查詢)地形、地貌,了解山地結構和高度,探明險要地段,山岩和草木叢生地區。

  (3)山地如夾雜沙土、碎石、浮石和生長灌木等野藤植物,攀登時不可亂抓不牢固的草根或樹枝。攀爬如不慎摔倒,宜面向草坡趴下作自我保護。

  (4)登山途中出現氣喘、缺氧時,不可勉強登進,可在原地停歇,並作10~12次深呼吸,直至呼吸恢復均勻後,再慢速前進。

  爬山是一項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爬山需要穿一雙好鞋,還要有堅持不懈的耐力。爬山作為一種戶外運動,對身體的有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有氧運動,又有力量練習的成分,而且運動量、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身體素質進行調節。可以說爬山是一項健身作用較全面而危險性相對較小的鍛煉方式。但是,也有些人群不適宜爬山。那麼,什麼人不宜爬山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3、什麼人不宜爬山

  呼吸系統慢性疾病:肺心病,慢性氣管炎;血液病;痛風;紅斑狼瘡;肝硬化。

  以上患者如果執意要爬山,請記住一定要慢爬,而且不必強求登到山頂。

  我們在這裡不僅要講老年人爬山應該注意什麼,而是所有人在爬山都要注意的。首先是爬山前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心血管功能和關節功能,還有膝關節的功能。由於老年人關節功能的退化,他在走平地的時候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在爬山的時候就會導致過重的負荷,加重關節的退化,甚至有些平時沒有表現出來的關節的症狀在爬山的時候表現出來。其次是爬山的時間。我們不是很提倡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裡,在早晨非常早的時候進行爬山鍛煉,因為在那個時候空氣質量不是很好,對一些老年人或者呼吸功能不是很好的人,這種爬山本身對他並沒有太大的益處。另外,爬山是一個很重負荷的運動,一個人心臟功能在平時能夠承受一些活動,在爬山的過程中就容易發生負荷過大的情況,而導致心臟血管一些疾病的突發。這對老年人來說,或者對爬山的人來說,都不是我們所說的科學鍛煉。崴傷的踝關節在運動時需要用護具進行保護,否則由於踝關節的不穩,會引起症狀的加重。

肌肉是第二「心臟」警惕關節痛

  假期,曉凡和朋友們背著大包小包出門去旅遊,不知怎麼的,晚上突然覺得後背痛,結果睡覺翻身、彎腰、轉身或者做一些抬手的動作都覺得疼,活動受到了限制,害得曉凡只好提前終止了行程。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他,他的背部肌肉拉傷了。曉凡感慨道:人好好的時候從來不知道,一塊小小的肌肉都這麼重要,它有一點毛病都會影響人的活動。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會有曉凡這樣的感慨。肌肉和力量,不只對運動員重要,人體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肌肉的收縮力量,它維持著人體的基本生活能力。

  事實上,肌肉力量不只是維持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它對於維持我們的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肌肉力量差的人,死亡風險是肌肉力量好的人的近2倍。每增加1公斤肌肉力量,死亡風險下降3%。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力氣」越大死亡的風險越低,「手無縛雞之力」壽命短。

  了解肌肉

  肌肉是防止關節痛的衛兵

  我們的骨骼就像是一塊一塊的積木,積木和積木相接的地方就是關節,能把這些積木搭起來、固定住、不散掉,靠的主要是肌肉和關節周圍的韌帶。所以要想關節穩固,就要練好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肉強壯了就能對關節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各種骨關節傷痛。

  拿膝關節來講,它的周圍有很多的肌肉,這些肌肉幫助膝關節發揮支撐的作用。如果這些肌肉衰退,支撐身體重量的力量就會不夠,膝關節就會變得不穩定,我們就會感到膝關節疼痛。一些中老年人或者是長期坐著不活動的人,經常會出現腰背痛。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長期缺乏鍛煉,使得他們腰背部的肌肉萎縮,力量下降,無法很好的固定腰背部的關節,從而造成小關節錯位、椎間盤脫出等問題的出現。

  肌肉是人的第二心臟

  我們全身的血液循環是靠心臟一下一下的收縮,把血液擠到血管中,然後流遍全身的。健康的成人的心臟1分鐘可以送出7升血。但是由於毛細血管遍及身體各個角落,流進毛細血管的血液要回到心臟,單靠心臟這一個「泵」的力量,就顯得不夠了。特別是小腿和腳部,離心臟最遠。因此,血從心臟流到腳尖,再流回到心臟的過程也較長;而且腳位於身體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到心臟。這時,小腿肚和腳部的肌肉像「泵」一樣,壓迫血管使血液往上流,經由小靜脈、靜脈,最後流回到心臟,使人體整個的血液循環得以順利。

  所以,肌肉素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肌肉越發達,肌肉收縮越有力,就越可促使靜脈血液回流至心臟,促進血液循環。

  「易瘦體質」的重要因素

  很多女性羨慕別人可以吃很多的東西,但是卻不容易發胖。各人體質不同,決定著人的胖瘦,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各人身體含有的肌肉比例不同。

  雖說肥肉、瘦肉都是肉,但肌肉(瘦肉)和脂肪(肥肉)消耗熱量的能力卻不同:安靜的時候,同樣重量的肌肉所消耗的熱量是脂肪的3倍。一公斤的脂肪一天只能消耗4大卡的熱量,但一公斤的肌肉卻能消耗12-15大卡。而在進行各種活動或者運動後,肌肉消耗的能量也會更多。肌肉就像發動機一樣,空轉的時候即使不動,也在消耗著能量;活動的時候,就能把能量變為動力,推動我們人體做各種動作。所以同樣的體重,肌肉含量越多的人,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在同樣的飲食情況下,就越不容易胖,這也就是所謂的「易瘦體質」。每減少一公斤的肌肉,每天至少會少燃燒12-15大卡的熱量,十年至少就會長出5公斤的純粹的脂肪!增加肌肉的質量是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減肥效果。另外,同等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體積要遠遠比肌肉大得多。所以體重相同的情況下,肌肉含量高的人看起來比較苗條。

  肌肉是骨骼健康的守護神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骨質疏鬆症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起列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殺手。因此,保護骨骼、增加骨密度,也就成為保護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內容。我們的骨骼都是被肌肉所包裹著的,肌肉強壯了,遇到意外時骨骼就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增加肌肉力量的抗阻力運動可增加年輕人的骨密度,使中老年人延緩骨質丟失,有利於骨健康,預防骨質疏鬆。

  人老先老腿,老年人腿部肌肉力量丟失後,就會造成支撐不穩、行走不便,甚至跌倒。跌倒造成的骨折或者腦意外是老年人致死的原因之一。練習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協調性和敏捷性,這些均能夠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肌肉是消耗血糖的工廠

  目前糖尿病已經成為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位居第三位。糖尿病人都知道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手段。過去認為糖尿病人主要是做一些慢跑、步行之類有氧運動。但是近幾年,美國運動醫學會特別推薦糖尿病人增加一些增長肌肉的力量練習。

  肌肉是我們身體內最大的葡萄糖儲存庫,也是我們身體內最大的葡萄糖消耗工廠,因此對血糖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肌肉越強壯,它的能量代謝就越大,消耗體內的「糖」的能力就越強。另一方面,胰島素想要發揮作用也離不開肌肉組織這個「主戰場」。肌肉質量多,就能使胰島素提高代謝效率,處理的葡萄糖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肌肉體積萎縮、功能減弱,也會影響血糖的調節能力。很多Ⅱ型糖尿病的發生也同肌肉的衰退有一定關係。因此,運動強壯肌肉的作用也有助於改善血糖的調節能力。

  如何長肌肉

  肌肉是鍛煉出來的?

  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肉就會減少。有研究說,不經常運動的人,每年減少0.25公斤的肌肉,增加0.25公斤脂肪。到了50歲,肌肉量就開始快速走下坡路,男性大約減少1/3,女性減少約一半。肌肉的衰退不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如果你經常鍛煉它,它就不會衰老退化。美國有氧運動之父庫珀博士推薦的健身指南,提出了與我們傳統的健身觀念完全不同的理念:年齡越大,力量練習的時間應該越長。30歲的人每天鍛煉中要花80%的時間進行有氧練習以鍛煉心臟,20%的時間去練力量;而到了50歲的時候,就要花費60%的時間練有氧,40%的時間練肌肉。所以,為了防止肌肉衰退,就要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

  美國心臟學會和美國運動醫學院聯合發布了新健身指南,指出18~65歲成年人和65歲以上老人,每周至少做2~3次, 8~10種不同的力量練習。

  肌肉是鍛煉出來的。只要每天給它點好處,它就會以10倍的回饋報答你。

  鍛煉肌肉的運動有:啞鈴、俯臥撐、拉力器、跳繩、引體向上等。下面我們介紹一些簡單的力量訓練的方法。

  練習腰腹力量俯臥「燕飛」

  鍛煉時可以俯臥床上,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後、向上離開床面,將這種兩頭翹起的姿勢保持3~5秒,然後放鬆休息5-10秒,再來下一次。

  側臥舉腿

  側臥在墊子上,上面的腿伸直,下面腿彎曲。慢慢抬起上面腿到最高點,再緩慢降低至起始姿態。做10-15次後,再換一側腿做。兩條腿各做一次為一組,共做3組。

  注意:抬腿放腿都要慢,建議分別用3-4秒的時間。腿抬起後要與身體保持一個平面,不要伸向身體的前面。

  坐式挺身

  坐在墊子上,雙腿伸直,上身稍微後仰,雙手撐在身體後面。用力抬高臀部,使身體和雙腿成一條直線,然後緩緩放下。做10-15次,共做3組。

  注意:動作中膝蓋不要彎曲,如果感覺完成困難,可以把雙手支撐的位置向後挪一點。

  練習下肢力量

  爬樓梯

  通常我們的身體重量是由兩條腿來承受的,但是在爬樓梯的時候,我們要用一條腿來支撐全部的身體重量,這相當於腿部的肌肉受到了平時兩倍重量的負荷,並且還要將幾十公斤的身體舉高到上一個台階。這種大重量的活動,對於腿部的肌肉和腰部的肌肉都構成了非常有效的刺激,所以,爬樓梯能夠起到鍛煉下肢大肌群的效果。只要你堅持每天爬樓梯,上下3-5層樓不乘電梯,你的下半身大肌肉群就會得到很好的增加。

  直立勾小腿

  像圖中畫的那樣站立,雙手扶著桌椅、欄杆、柱子等物體,保持身體平衡。然後把一側的小腿向後勾起,做10-15次,做完之後換一側。每條腿完成3組。這種動作對大腿和小腿的後部肌肉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注意:在動作中,要注意身體的姿態,上身不能往前趴,勾小腿的時候,膝蓋也不要頂到身體的前面來,否則都會影響鍛煉的效果。

跟著數字「7」養生拒癌門外

癌症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奪命殺手,治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癌症是發病率又在不斷的上漲。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防癌與未然」呢?要遠離癌症的侵襲,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面,我們就跟有趣的7組數字和7大招數一起去防癌吧。

秋冬女性易「冷血」 食「四寶三紅」防早衰

秋冬季節,女人容易出現手腳冰冷。只有氣血充盈,女人才能擁有好的氣色和健康。最補血的食物有哪些?小編推薦「4寶3紅」最補血,女人們一定要記得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