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過於鬆軟的麵包
麵包和糕點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溴酸鉀,吃起來口感鬆軟,但過量食用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血液及腎臟。
2、飲水過少
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臨床常見的腎結石、腎積水等都和長時間不喝水密切相關。
3、過度喝飲料
軟飲料和運動飲料的過度攝取會間接損傷腎。人體內的酸鹼度為7.2,這些飲料普遍為高度酸性,飲用後體內酸鹼度明顯改變。
4、酒後喝濃茶
有的人認為酒後喝濃茶能解酒,其實這非但無效,還會傷腎。專家表示,茶葉中的茶鹼可以較快地影響腎臟而發揮利尿作用,此時酒精尚未來得及再分解便從腎臟排出,使腎臟受到大量乙醇的刺激,從而損傷腎功能。
5、飲食太咸
飲食偏咸,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血液不能維持正常流量,從而誘發腎病。
6、濫用鎮痛藥
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一些消炎鎮痛藥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撲熱息、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腎損害。
7、過量服用某些中草藥
臨床發現會「傷腎」的中草藥有:雷公藤、關木通、牽牛子、蒼耳子、罌粟殼、生草烏、使君子、青木香、廣防己等。其中雷公藤導致的腎損害最大,其次是關木通。
8、暴飲暴食
現代人聚餐機會增多,常會吃下過量的「美味」,這些廢物大多經過腎臟排出,飲食無度無疑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別讓好茶變毒藥 6食物與茶葉不宜同吃
唐代即有「茶藥」(見唐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藥,並為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藥」一詞則僅限於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 由於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藥,而目是如同唐代陳藏器所強調的:「茶為萬病之藥」。
平時喝茶該注意的小問題,因為茶葉會與一些食物相剋,應該注意的是:
1、茶和白糖:
茶葉味苦性寒,人們飲茶的目的就是藉助茶葉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強消化機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涼之性,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會抑制這種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葉配白糖療疾的偏方,作為食療可以,若平時飲茶則不宜配糖。
2、茶與雞蛋:
茶水煮雞蛋,茶的濃度很高,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單寧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
雞蛋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雞蛋食用。
3、茶與酒:
不少人酒後都愛飲茶,想達到潤燥解酒、消積化食、通調水道的功效,但這對腎臟是不利的。
因為酒後飲茶,茶鹼產生利尿作用,這時酒精轉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鹼的利尿作用而進入腎臟,乙醛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從而易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害。於是腎寒、陽痿、小便頻濁,睪丸墜痛等症狀接通而至。
4、茶與羊肉:
雖然時常吃一些羊肉對身體大有稗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時,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能同茶葉中的鞣酸「聯姻」,生成一種叫探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對腸道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容易發生便秘。
所以,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吃完羊肉後也不宜馬上喝茶,應等2—3小時再飲茶。
5、茶與藥: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某些藥物(如硫酸亞鐵片、構檬酸鐵銨、黃連素等)起化學反應而產生沉澱,影響藥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鎮靜藥(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則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茶鹼等興奮劑就會使藥物的鎮靜作用抵消或減弱。
因為藥物種類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溫水送服,有益無害。
6、吃狗肉後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質,而茶葉中鞣酸較多,如食狗肉後立即飲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為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能減弱腸蠕動,產生便秘,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滯腸內被動吸收,而不利於健康,所以,吃狗肉後忌喝茶。
炎夏應增加飲水量 起床一杯水可稀釋血液
自夏至以來,全國多地連日「高燒不退」。高溫的天氣讓我們的身體大量出汗,因此必須注重補充水分,防止身體缺水而中暑。夏季喝水有什麼講究?
一般來說,成人每日約需2500毫升水,其中約有1200毫升來自飲水,1000毫升來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水果、米飯、饅頭、肉類、豆類、奶類等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其餘300毫升水來自於體內代謝產生的水。人們每日用水量應隨氣溫、身體狀況、勞動強度的不同有所調整。比如夏季或活動量較大,需水量可達2500—4000毫升,因此不要等到口渴時才想起喝水,每天應保證充足的水量。
起床一杯水稀釋血液
早晨喝一杯水很重要。因為睡眠時的隱性出汗和尿液分泌,損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後,雖然無口渴感,但體內仍會因缺水而血液黏稠,飲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睡覺前也可以喝些水,有利於預防夜間血液黏稠度增加,預防腦中風。
另外,消瘦、體質寒涼的人,早晨不適合飲用低於體溫(比如剛從冰箱拿出來)的牛奶、果汁或冷水,最好喝溫水。
多喝慢慢喝
很多人都會在口渴的時候,習慣性的「咕嚕咕嚕」豪飲一番,殊不知,這種飲水的方法在中醫看來對健康並無好處,長此以往會破壞脾運化水濕的正常生理功能。
大口喝水可能引起的後果有三:其一,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會迅速稀釋血液,加大心臟的負擔。運動過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其二,天熱大量出汗時,暴飲會反射性地加大出汗量,進一步增加鈉、鉀等電解質的損失,因而人們往往產生越喝越渴的感覺。其三,喝得太快太急,會把大量空氣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
暴飲時一時脾消化不了這麼多水,剩下的水就會沉積下來,容易形成水濕,水濕若再進一步發展就往痰濕或痰濁的方向發展。冰水也是不容易被脾臟運化的。
合理的喝水方法應該是,把一口水含在嘴裡,分幾次徐徐往下咽,這樣才能充分滋潤口腔和喉嚨,有效緩解口渴的感覺。
10個錯誤的喝水方式 不解渴反而傷身
水是人體的必需品,喝水也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它不僅能夠調節體內循環,還可以幫助排除廢物。喝水好處多,但也有大講究。錯誤的喝水習慣不但不利於健康,而且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下面健康頻道小編告訴你10個錯誤的喝水方式,讓你認清後及時擺正,勿讓健康亮「紅燈」。
胃潰瘍的3款藥膳食療 還你一個好"胃"來
胃潰瘍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如何從食物方面調理胃潰瘍,讓疾病遠離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