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能祛除濕氣嗎 拔罐注意三誤區

南方雨水越來越多,人體內的濕氣也會日益加重。中醫指出,體內濕氣過多會威脅到身體的健康。體內濕氣太多不及時排出還會影響到你的皮膚。那麼春季如何祛濕呢?中醫推薦拔罐祛濕。

拔罐祛濕氣

專家表示,火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因此,體內濕盛的人拔火罐非常好。

但也不是什麼濕都可以用拔罐來去除,首先得分清楚體內的濕氣是內濕還是外濕:長期在空調環境中易造成外濕,對這種情況,拔罐是有一定療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內濕,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

拔罐用途非常廣泛,基本不受季節的影響,但秋冬兩季天氣寒冷,拔罐時脫衣服容易著涼,要注意保暖。秋季偏燥,一周拔兩次罐就夠了,拔罐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孕婦、體質虛弱者、皮膚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時容易出現皮膚淤血,也不適宜;兒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數和數量要比大人少。

另外,不管是濕氣入侵體內還是風寒入侵經絡,拔罐都只能是緩解症狀,並不能解除病根。

體內有濕氣除了拔火罐,還可吃一些去濕氣的食物,如紅豆薏米粥,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湯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

拔罐注意三大誤區

誤區一:同一位置反覆拔

一次不行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覆地拔,就不信這火罐拔得沒效果。大有一種「世上無難症,只怕有心人」的決心,其實,這樣做也是不行的。

拔罐的時候你甚至可以拔滿全身,因為這樣可以全面治療,增進治療效果。可是在一個地方反覆的拔,這份治病的執著雖然可圈可點,但是對皮膚來說,紅腫、破損……那就得不償失了。

誤區二: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有的人認為拔出水疱來才能體現拔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而拔罐真的是時間越長越好嗎?

拔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因為拔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疱,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誤區三:拔罐後要洗澡

拔罐後馬上洗澡,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一個也少不了」。確實,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罐的注意事項及意外預防

1、拔罐可使皮膚局部出現小水泡、小水珠、出血點、淤血現象,或有時局部出現瘙癢,均屬正常治療反應。一般陽證、熱證多呈現鮮紅色淤斑;陰證、寒證多呈現紫紅色或淡紅色淤斑;寒證、濕證多呈現水泡、水珠;虛證多呈現潮紅或淡紅。若局部沒有淤斑,或雖有潮紅,但起罐後立即消失,說明病邪尚輕、病情不重、病已接近痊癒或取穴不准。拔罐期間注意詢問患者的感覺。患者感覺拔罐部位發熱、發緊、發酸、涼氣外出、溫暖舒適、思眠入睡,為正常得氣現象;若感覺緊、痛較明顯或灼熱,應及時取下罐重拔;拔罐後無感覺,為吸拔力不足,應重拔。拔罐時的吸附力過大時,可按擠一側罐口過緣的皮膚,稍放一點空氣進入罐中。

2、暈罐 原因:由於患者精神緊張、體質虛弱、疲勞、飢餓,或因體位不適,或醫者操作不當,手法過重等因素造成。

現象 患者在拔罐過程,突然感覺心慌、頭暈目眩,或噁心欲吐,出冷汗,面色蒼白,脈象微弱;嚴重者出現肢體厥冷,血壓下降,二便失禁,不省人事等。

處理 立即停止拔罐,將已經 拔上罐取下,令患者平臥,頭部稍低,注意保暖。輕者靜臥片刻,喝點溫開水或熱水, 即可恢復。重者以指掐或針刺人中、合谷、內關、足三里,或艾灸百會、氣海、關元、湧泉等穴,如仍不緩解時,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3、拔罐時應保持室內、溫度適中。夏季避免風扇直吹,冬季做好保暖,對暴露皮膚的患者避開風口,以免受涼感冒。

4、注意清潔消毒。施術者雙手、患者拔罐部位均應清潔乾淨或常規消毒,拔罐用具必須常規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5、拔罐前有毛髮的部位應剃去毛髮。在拔罐過程中,罐具適中,使罐拔得緊而又不過,當罐數目較多,罐具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罐具互相擠壓而脫落。要掌握手法輕重,走罐時蘸植物油或潤滑劑保持潤滑,以免刮傷皮膚。

6、拔罐後,根據患者的病情、皮膚情況,結合季節的不同,選取不同的留罐時間,病情輕,皮膚較嫩,夏季炎熱之時,留罐時間應稍短;若病情較重,皮膚粗糙,冬季寒冷之時,留罐時間相對應稍長。老年人兒童與體質虛弱的患者施罐數量留罐時間宜少宜短,否則難以承受。

7、拔罐後出現水泡較大或皮膚有破損,應先用消毒細針挑破水泡,放出水液,再塗上防腐生肌藥即可。

8、患者在過飢、過飽、過勞、過渴、高熱抽搐、高度水腫、高度神經質、皮膚過敏、皮膚破損、皮膚彈性極差、嚴重皮膚病、腫瘤、血友病、活動性肺結核、心臟和大血管分布部位月經期、孕期,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椎間盤突出急性期發病部位禁用拔罐,以免加重患處水腫而加重病情。

9、一般拔罐後,短時間之內不宜洗澡。

10。若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其他療法,如針炙、推拿、藥物等,以增強療效。

拔罐疼嗎 拔罐要注意什麼

拔罐是傳統中醫治病、調理身體的方法,沒過拔過罐的人害怕拔罐會疼,也不知道拔罐的注意事項,那麼,拔罐到底疼不疼、拔罐要注意什麼?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紹。

拔罐疼嗎?

在第一次拔罐的時候有輕微的疼痛,就是那個皮膚被繃的很緊的感覺。不過多做過幾次這種感覺就沒有了。

對於經常拔罐的人來說,拔罐是不疼的,反而他們覺得很舒服。對於不同人的體質,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比如一些患有風濕病、內分泌紊亂的人拔罐的時候,拔罐的位置容易出現水泡。如果人體中了暑氣,體內熱毒旺盛的話,拔罐的時候也會疼。如果人身體沒什麼毛病的話,拔罐是不會疼的。

很多人肚子經常拉稀,在正確的穴位拔罐,對腸道是很有好處的。用罐子吸上去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小螞蟻在背上爬的味道,不過完全是可以忍受的啦。所以想拔罐的朋友不要害怕拔罐,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夏天拔火罐,不僅能起到養生保健、治病防病的作用,還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夏季陽氣旺盛機體氣血充盈,經脈之氣流暢,肌膚穴位敏感是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最佳時機。但是夏天拔罐也是有禁忌的。

拔火罐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吸拔的時間不應超過20分鐘,夏季則不宜超過15分鐘,身體不好的老人、孩和瘦人,拔的時間更要減半。建議選用小罐具,並應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顏色,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

夏季拔罐3類人要格外注意

1、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

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症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感染、水泡,加重潰瘍。

2、孕婦、女性月經期

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3、酒足飯飽後

血液流向肝臟進行代謝工作,此時拔火罐,氣血又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不得不多跳幾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現眩暈、噁心等各種不適。

各季節拔罐的注意事項

1、春天:

春天天氣轉暖,氣溫開始回升。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風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症狀。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北方天氣乾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

2、夏天:

夏天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由於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乾,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3、秋天和冬天:

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秋冬兩季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

從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拔罐一般是不疼的,每個季節拔罐有不同的注意事項,不適宜拔罐的人群還是不要拔罐的好。

中醫拔罐養生常見穴位和須知

我們都知道拔罐是我國最古老的治病方式,而在平時通過拔罐的方式也能幫助我們養生,那麼拔罐常見穴位有哪些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中醫拔罐養生常見穴位和須知,供大家了解。

拔罐有哪些綜合應用?

將配製成的藥物裝入布袋內,紮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再將竹罐投入藥汁內煮15分鐘,使用時,按水罐法拔於需要的部位上,多用於風濕病等症。常用藥處方為:麻黃、蘄蛇、羌活、獨活、防風、秦艽、木瓜、川椒、生烏頭、曼陀羅花、劉寄奴、乳香、沒藥各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