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法則感受職場幸福工作


  主動是一種特別的行動氣質,也就是說自己知道做有價值的事,不用別人去催。職場上的主動者,往往得以進入各行各業的高收入者階層。主動和被動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們對工作的意義卻是完全不同的。許多人每天都在遲遲不願將自己的構想付諸於行動,也因此荒廢了許多的寶貴時間,以下總結出9招,相信按我們說的做,你也會成為職場上幸福的主動者。

  第1招:按部就班地行動

  事業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進程當中尋找到快樂,他們是善於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讓時間聽從自己的安排。

  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每當遇到那些不情願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時,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辦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動」來完成它:從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起,在自己的行事曆上用醒目的符號標註出截止的日期,並把任務均勻地分配在日程之內。這樣做,不但每天可以輕鬆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於時間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當天的這一部分工作組織到非常完美。因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後緊,最後讓自己慌手慌腳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樣的效率與業績,是不可能超越一貫按部就班地行動的人的。

  第2招:永遠現在進行時

  有時候,對你而言,結束一件一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發一小時呆來得有趣。客戶的電話非今天打嗎?不如先和朋友在MSN上聊幾句,因為明天他就出遠門了,而客戶大概明天還在本城吧!如果明天客戶不在,周五相信他一定在辦公室里,不如索性周五再說吧……

  絕不要給自己一個理由,說服自己把工作交給下一個小時。永遠以「現在」這兩個字來想問題,把「明天」、「後天」、「下星期」想成遙遠的下個世紀好了,做個「我現在就要開始工作」的人,哪怕只是拿起電話,和客戶說說你剛才想到的那個創意,讓他覺得你是一個主動的熱情的服務者。工作在此時此刻,是讓我們保持戰鬥欲望的行動力。

  第3招:做個「凱撒大帝」

  很多人對金錢的觀念麻木而淡薄,從好里說,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從另一個角度看,也的確是沒什麼追求和上進心,不太在意生活的品質。

  看看另一些人是如何對待生活的:比如永遠把自己打扮得光鮮靚麗、穿著入時的同事,比如擁有了一套高尚地段的房產的大學同學,比如讓孩子進了更優秀的幼稚園的鄰居等等。不要羨慕人家的命好,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拼命工作,不就是為了離自己理想中的極樂園更近些嗎?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制訂一個目標,大的像買一輛自己喜歡的新車,小的如買一套今秋的流行格呢套裝,有時候,壓力是讓人忘情於工作最好的動力,當你終於可以為了卸下包袱鬆口氣時,你的目標也會得以實現。

  第4招:把你的鬧鐘撥快10分鐘

  遲到其實是一件讓人窩心的事情。要不是貪戀早間那最珍貴的5分鐘睡眠時間,誰願意不吃早餐、不化個精緻的淡妝就出門,慌裡慌張地去面對打卡機無情的判決呢?很多人知道自己喜歡拖拉的毛病,但卻不知道怎麼解決。

  其實這個秘密很簡單:你把你的鬧鐘撥快10分鐘即可。記住,無論是家裡的鐘還是手腕上的表,甚至連電腦的時間也不要落下。千萬不要小看這短短的早10分鐘的時間,它給你設定的可是一個提前的助跑機會,讓你在別人還沒啟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力衝刺,不知不覺中你就成為了工作面前最主動的那個人,同時拖延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你還想什麼呢,馬上就動手,從撥快手錶開始吧!

  第5招:有用的人就在你身邊

  很多公司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在新同事到來時,大家都會送一點小禮物表示歡迎。但不少人是禮物照送,但流於形式,並不想彼此真正成為朋友。而對於一個連身邊的人都懶得結交的人來說,更不要指望他有心交往很多四面八方的有用的朋友。如今這個社會,完全是靠人際關係網來工作和運作的,需要別人幫忙時,從何向別人主動開口?

  下次有新入職的同事到來時,不妨當面遞上一張自己做的卡片,除了自我介紹之外,再附上一段你的祝福語,簡簡單單,就贏得了別人的心。它的好處在於你以後的工作中,都會得到大家不遺餘力的幫忙。幾句溫暖的話就可以收買到人心,為自己輕鬆編織一張人際網,占盡了主動的先機,何樂而不為呢?${FDPageBreak}
    

  第6招:一杯咖啡時間

  有時候,我們認為把自己的工作分攤出去,不免有「支使」他人之嫌,即便把工作交給了別人,但由於個人理解與處理問題的角度不同,他人所做的工作匯總到你這裡時,你會遺憾地發現,你們好像說的根本就是兩回事。你可能因此而後悔當初不如自己把事情幹了算了。

  且慢,埋頭苦幹似乎真的不太吃香了!當下一個任務下來時,你可以召集大家開一個小會,把自己對任務的理解面對面、最大限度地傳遞給合作者。在整個項目的進行中,你需要做的也許就是找出一點空餘時間,和每一個項目執行者一起喝杯咖啡!這樣做,好處是可以讓大家都有時間去處理每個人手上的要完成的工作,又能及時地溝通,隨時調整彼此支持力度的側重點。看,一杯咖啡時間,就是這麼簡單而已!

  第7招:開門見山地陳述觀點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和你一樣具備了相當專業實力的人實際上很多,在質素相仿的一群人中,抓住機會脫穎而出,才得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拐彎抹角或耐人尋味的提問方式雖然可以使人覺得你含蓄和溫和,但它的反面代價也是巨大的。因此,不管你自認為多麼謙遜,也請不要在會議上說類似我的想法不成熟,只是提議大家參考一下諸如此類的話,那會使公司上下的人在內心裡給你打上不信任的分數。一個人的自信是非常有滲透力的,所以在你需要把自己的設想與觀點擺在桌面上時,開門見山,少兜圈子會為你贏得主動權,奠定自己在高層心目中的地位。

  第8招:讓桌面永遠保持乾淨

  這可以說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又是堅持下來最困難的一件事。桌面上雜亂的文件、記事本,電腦上厚厚的塵土,亂丟的簽字筆,會讓一切看上去都毫無頭緒,負面的情緒稍一累積,就會勾起惰性的滋生。

  辦公室里總有些另類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辦公隔斷內生機勃勃,有花有草有小魚;桌面上永遠一塵不染,連鼠標都閃閃發亮。另類人之所以另類,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坐在如此整潔舒適的小小天地里,便會油然而生一種對工作的依戀之情,一花一草一桌一椅,都可激發他的工作狀態。能把公司照看成小家的人,一定特別願意提早來上班,就先從給花草澆澆水、喂喂小魚、清新整潔的環境開始一天的工作吧,也是提高主動性的小竅門。

  第9招:3分鐘之內結束私人電話

  誰也不能避免在上班時間接聽幾個私人電話,但到底有多少人能控制自己在和朋友家人溝通完正事後,不接著開始無邊無際的閒聊呢?

  一天的工作時間就那麼長,學學那些為自己制定了規矩的職場先鋒吧,比如,約定自己的私人電話時間絕不會超過3分鐘。原因是私人的事情難免會影響你的情緒,不管是愉快的,還是不輕鬆的話題,都會讓自己暫時脫離工作的狀態。所以,在3分鐘之內結束,避免自己被瑣事干擾,對自己和工作都是一種負責的主動態度。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有效進行自我「推銷」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求職既是一種人生的自我選擇和自我「推銷」,也是對個人能力及素質的考驗,需要積極的策略應對才能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精心準備策略。擇業求職就如同一場「戰役」,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其中包括自我心態的調整、求職資料的構思設計和精心製作等。著名科學家巴斯德說過:機遇最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所以,做好求職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為求職創造良好的條件。

    主動出擊策略。求職關係到個人的發展前途,沒有積極的態度是不行的。大學生要克服依賴、等待、自卑、害怕競爭等消極心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大膽地去「推銷」自己,力求把求職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善抓機遇策略。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時候就業的機遇稍縱即逝,因此,當機遇來臨時,只要看準了就要當斷則斷,決不能猶豫彷徨,要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遇,決不能讓它與自己失之交臂。

    信息先行策略。信息在求職就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學畢業生對求職信息要有三敏:即敏感、敏銳、敏捷。要樹立敏感的信息意識,注意從網絡、報紙、老師、親朋好友等各種渠道,收集了解就業信息,並進行分析、篩選,以確定自己的求職方向和目標,為擇業求職做好信息方面的準備。敏銳就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於發現那些別人發現不了的求職信息,做發現求職信息的有心人。敏捷就是發現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求職信息,就要立即動手,敢於嘗試。

    以智取勝策略。求職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技巧藝術,必須講究智慧和策略,決不能魯莽行事。一要講究語言藝術,求職時用語要準確流暢,巧答妙對,言簡意賅;二要講究心理藝術,在求職時你不僅要表情自然,行為落落大方,充滿自信心,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要關注和揣摩分析招聘者的心理,自己的回答和提問要講策略,既要誠實可信,又要揚長避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以引起對方的注意;三要講究文明禮貌,求職時不僅要求衣著得體,顯示個人的外在之美,而且要用語文明,行為大方,彬彬有禮,面帶笑容,讓招聘者感受到你與眾不同的個性、良好的教養和內在素質。

    務實為本策略。對自己的才能、實力評價過高,就會孤芳自賞,好高騖遠,這樣便無形之中人為地抬高了就業的門檻,從而使自己很難在現實社會中找到合適的就業位置。大學畢業生必須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出發,注意客觀評價自己,力求做到準確定位,理智選擇,不要圖虛榮愛面子,與別人盲目攀比。

看穿「職場混蛋」的人際伎倆


  誰應該被烙上「混蛋」的罵名?我們許多人隨隨便便使用這個詞彙,不分青紅皂白地套用在任何一個討厭、礙事,或者當下恰好比我們成功的人身上。不過,如果想要實施拒絕混蛋守則,有必要給「混蛋」下個精確的定義。 

  一個精確的定義有助於區分你只不過不怎麼喜歡的同事、顧客,以及那些真正有資格貼上標籤的人;它可以幫助你區分剛好在那一天或那一刻心裡不爽的人(「突發性混蛋」),以及那些隨時隨地惹人厭、搞破壞的渾球(「正牌混蛋」)。而且,嚴謹的定義可以幫助你說分明,為什麼你的同事、老闆或顧客活該被貼上標籤——或者幡然醒悟,理解別人(至少在背後)罵你混蛋的原因,以及你為什麼也許罪有應得。 

  檢驗一:跟有混蛋嫌疑的人交談之後,「箭靶」是否覺得受到欺壓、羞辱、泄氣或貶低?尤其是,箭靶的自信是否受到傷害? 

  檢驗二:混蛋嫌疑分子是否只針對權力較低的人施放毒液,不會朝權力較高的人發作? 

  混蛋有許多可以用來貶低或打擊受害者的不同招數——社會學家稱之為「交互動作」(interaction moves)或簡稱「動作」。我列出12種常見動作——12大奧步,來說明混蛋所使用的種種狡猾和不怎麼狡猾的招數。我猜你一定可以增列你曾經見識過、嘗過,或對別人施加過的其它招數;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和讀到新的惡毒行徑。

  不論是人身攻擊、折辱地位(作踐別人身分地位與自尊的小動作)、羞辱或「身分貶低」(status degradation)儀式、用來侮辱人的「玩笑話」,或者視人如無物,凡此千百種動作,本質上大同小異,都會讓目標對象深覺受到攻擊和貶低,即便只是一時之痛;這些都是混蛋用來傷人的骯髒行徑。 

${FDPageBreak}

  -12大奧步 

  常見的混蛋日常招數: 

  1. 人身攻擊 

  2. 侵犯他人「私人領域」 

  3. 不舒服的肢體接觸 

  4. 言辭和非言辭上的威脅恫嚇 

  5. 「尖酸的玩笑話」和「挖苦揶揄」,用意在於侮辱人 

  6. 猛烈的e-mail炮火 

  7. 折辱別人的地位,用意在於作踐被害者 

  8. 公開羞辱或「身分貶低」儀式 

  9. 粗魯的插嘴 

  10. 暗箭傷人 

  11. 擺臭臉 

  12. 視人如無物 

  -證據符合經驗:職場存在許多混蛋 

  我沒聽過以「當代組織混蛋之盛行」或「職場混蛋之人際伎倆:形式與頻率」之類為題的學術研究;學者多半太過清高,不會把這種粗話付諸紙墨。但我確實知道我的每個朋友,不分遠近,都至少曾與一個「混蛋」共事。當人們聽說我在撰寫這個主題,我根本不需要徵求混蛋事跡——這些箭靶自己找上我,訴說一個故事接著另一個故事。 

  其實有大量學術研究在不使用「混蛋」一辭的情況下,大體達到相同的結論。這些研究涵括在例如霸凌(bullying)、人際攻擊、精神暴力、辱罵式管理、弄權和職場野蠻行為等名目之下。研究顯示,許多職場充斥著讓人們覺得備受威脅、輕蔑的「人際動作」,而這些舉動多半出於有權有勢者,對象則是權力較低的人。 

  歐洲學者偏好霸凌這個字眼勝過精神虐待。夏綠蒂‧瑞納(Charlotte Rayner)等人綜覽有關英國職場霸凌行為的各項研究,估計約有30%的英國勞工,每周至少會跟惡霸起一次衝突。英國一項針對逾5,000名私人及公家機關員工進行的研究發現,約10%受訪者過去6個月內曾受到惡霸欺負,約25%過去5年內曾是受害者,而將近50%則在過去5年內曾目擊霸凌行為。

  英國的研究顯示,監獄、校園和郵政體系是最常發生霸凌的職場。此外,以594名「新進醫師」(相當於美國的「住院醫師」)為樣本的研究,也顯示高比例的霸凌現象:37%表示過去一年內曾受到欺負,84%則表明自己曾目睹其它新進同仁遭到欺負。 

  大多數惡劣行徑都是由上司施加於部屬身上的(估計約在5成到8成),較少出現在位階相當的同儕之間(估計約在2成到5成),而「以下犯上」的惡行——即下屬欺負上司的現象,發生機率不到1%。至於施暴者的男女比例,研究結果互見,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受害人的男女比例則大致相同。

  另外,絕大部分霸凌與精神虐待發生在同性之間,這一點特別明顯;男性較可能欺負男性,女性則較可能欺負女性。舉例而言,職場霸凌與創傷機構(Workplace Bullying & Trauma Institute)進行的網絡調查發現,63%女性是另一名女性的被害者,而62%男性則是其它男性暴力下的受害者。 

職場自我激勵 試試這幾招

簡歷需要精美的封面?

朋友發表評論說許多大學生其實並不知道什麼樣的簡歷才是適合自己的。怎樣寫簡歷才能把自己「秀」出來?製作簡歷是大學生走向職場的第一步,也是職場必修的一門課。雖然有眾多的老師和書籍教大學生如何寫簡歷,但據了解,許多大學生其實並不知道什麼樣的簡歷才是適合自己的,怎樣寫簡歷才能把自己「秀」出來。為此,專家針對大學生面試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做出了解答,希望能給大學生求職提供一些指引。精美封面,需要嗎?簡歷需要封面嗎?今年剛剛畢業的小徐,至今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的確切答案。當初,他做的第一份簡歷也和其他同學一樣,下載學校的logo,製作了一個簡歷封面,彩色列印後很是精美。但在應聘過程中,小徐發現簡歷封面並沒有多大的效果,有時,反而是一個累贅。點評:給簡歷設置封面,越來越不被HR認可。這種在求職者看來「用心良苦」的製作,在HR看來卻是多餘的,既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又浪費了紙張。但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如果你是 學設計的,一個設計精良的封面往往又成了你簡歷的「殺手鐧」。 「一頁簡歷」,夠了嗎?小亮畢業於某大學的新聞學院,他求職的目標是新聞媒體。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的簡歷永遠不是一頁,而是一本。除了個人的基本情況、實踐經歷、獲得的榮譽等常規項目之外,他還會附上自己在報社實習期間發表的作品。由於作品有一百多篇,所以他的簡歷最厚時就像一本書。小亮認為,厚的簡歷才能反映出自己的成果和做事的態度。點評:一位HR的意見可能頗有代表性:他們都喜歡簡練的簡歷。這也是大多數知名企業的招聘官的普遍看法。但對於某些注重實際經驗和表達創意的行業,也可以多附點自己的作品,但不用太多,能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