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粉塵如何影響健康
粉塵是空氣污染中的主要因素。除了濃度,顆粒大小是粉塵污染的關鍵因素。顆粒越小,危害越大。空氣動力學上直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可以被鼻腔內的纖毛攔截,而比這小的顆粒則可以被吸入。通常所說的PM10就是指空氣中小於10微米的顆粒濃度。
10微米是個很小的尺度。人的頭髮直徑大約50~70微米。也就是說,如果把一根頭髮分成25到50根,每根的平均直徑才小到10微米。這樣的顆粒能通過呼吸進入肺,所以被稱為「可吸入顆粒」。
如果顆粒小於2.5微米,那麼還能進一步達到肺的細支氣管,沉積在那裡。這些沉積影響肺里的氣體交換,導致各種呼吸道症狀,甚至肺癌。
2.5微米的顆粒實在很小,要把一根頭髮分成400到800根才能小到這個尺度。因為它的危害巨大,所以空氣質量監測中會專門測量小於它的顆粒含量,就是大家熟知的PM2.5。
這個尺度的顆粒會留在肺里。其中小於0.1微米的那些,還可以進一步穿過肺泡進入血液,並隨著血液流竄到其他器官,包括腦。它們沉積在血管中會導致血管硬化,從而危害心血管健康。
食物能否影響吸入的粉塵
這些粉塵對人體的影響主要來自於物理作用。要「清除」它們,就得讓「清潔工」與它們見面。而食物從消化道進入體內,經過胃腸,大分子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跟食物中的其他小分子一樣,穿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然後被運送到人體各處的細胞中。
對比空氣顆粒物與食物在體內的動向,會發現食物跟那些大於0.1微米的顆粒完全沒有見面的機會,自然也就無法「清除」。而那些進入血液的極其「細小」的微粒,在食物的小分子面前依然還是龐然大物。雖然邏輯上也不能排除 「老鼠打敗大象」的可能,但沒有實驗證據,靠這些食物的小分子去清除粉塵也就只是美好的想像。
「清肺」的食物功效如何
除了拍腦袋的臆想然後以訛傳訛,有一些食物「清肺」的「依據」是吃了之後大便變黑。類似的還有各種「排毒」食品或者保健品,因為導致黑便而被認為「起作用」了。
大便的顏色確實跟食物有關,在臨床上也可以通過大便的顏色與質地來做出一些推測。而黑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潰瘍或者癌症。通常,這樣的黑便會粘而且臭。
除此之外,一些食物、膳食補充劑或者藥物也能導致黑便,最常見的情況是鐵。比如服用鐵補充劑,通常就會導致黑便。
吃動物血製品「清肺」差不多是全中國都知道的「偏方」。查不到這個偏方的臨床依據。或許只是有人吃豬血或者雞血鴨血導致了黑便,而被當作「清肺」,於是流傳開來。動物的血中含有較多的鐵,如果真的出現這種現象,倒也算正常。不過,它跟「清肺」實在搭不上關係。
有人對吃動物血製品或者其他食物「清肺」的解釋是:食物中含有XX成分,對人體有XX作用,所以這種食物可以保證「排出有毒有害物質」「增加免疫力」,從而抵抗空氣污染的「危害」。這種大而空的理由沒有任何價值。每一種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都有這樣的作用,比如不喝水或者不吃飯人都會生病甚至死亡,自然也就無法抵抗「粉塵危害」。按照這種推理方式,也就可以得出「水和飯都可以清肺」的結論來。
除了動物血製品之外,傳統醫學中還有許多「清肺」的食物,比如梨、冰糖、銀耳、蘿蔔等等。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清肺」這個概念。這些所謂的「清肺食物」,清的也是「傳統醫學上的肺」。這個「肺」,即使在傳統醫學內部,也缺乏統一明確的定義。現代醫學上的「肺」,只是借用了這個名稱而已。傳統醫學裡的「清肺」,一般是指減緩跟呼吸道有關的症狀,比如咳嗽、痰多等等。一些藥物和食物對減緩這些症狀有幫助,所以也就被人們稱為「清肺食物」或者「清肺藥物」。
古人在提出「清肺」這個概念,開出「清肺食譜」或者「清肺藥方」的時候,大概還意識不到空氣污染這回事。傳說中的這些食物能否減緩那些呼吸道症狀這裡不討論,但這種「清肺」在概念上就跟解決空氣污染的「清肺」完全不是一回事。
結論:「食物清肺」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任何一種食物,都無法清除或者減輕空氣中的粉塵污染物對肺的影響。「清肺食物」「清肺保健品」,都只是噱頭而已。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警惕!5種情況最不適宜洗澡
洗澡本是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在洗澡時發生虛脫昏倒等意外,甚至猝死的事件也不在少數,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洗澡又有何禁忌呢?
應該怎樣洗澡:
長壽「熱冷浴」方法
熱冷浴的方法簡單,即:每天就寢前用熱水洗澡,水的溫度以身體能夠忍受為限。洗好後就在熱水中「睡」15分鐘。出浴後照例出了一身大汗,過3~4分鐘後,再進入冷水盆或用冷水淋浴。
熱冷浴必須「先熱後冷」。「先熱後冷」的洗澡法有三大好處:第一,用熱水洗澡時,全身汗毛孔擴張,身體裡面的髒東西隨著汗排出體外;第二,熱水使血液通暢,促進了新陳代謝,使人精神爽快;第三,全身血管因洗熱水澡而擴張,又因洗冷水澡而收縮。血管這樣一張一縮,增強了彈性,就不易硬化,血壓不易高,老來可防止中風。
注意事項:
為了健康長壽,不妨應用長壽洗澡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平時習慣於洗熱水澡的人,洗熱水浴後,不要一下子就洗冷水澡,要先洗溫水澡,逐步把水的溫度降低,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再採用「先熱後冷」的長壽洗澡法。
哪些情況不宜洗澡:
血壓過低時不宜洗澡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酒後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飽餐後不宜洗澡
飽餐後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勞動後不宜立即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發燒時不宜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百病皆由「酸」引起 你的體內酸鹼平衡嗎
現代都市,有的年輕女性皮膚過早失去青春光澤,看上去黯淡和衰老,甚至呈現皺紋,有的為面部長了黃褐斑而煩惱;有的白領人士或青年學生上午就感到疲倦乏力,在辦公室和課堂上精神不好,工作和學習效率差。按常理說,人經過一夜睡眠,大腦得到了休整,上午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時候,為什麼年富力強的年輕人會呈現以上表現呢?究其原因,其中有相當多的人是體內的體液通過神經反射發出信號:體液中的酸性物質積聚過多了。
人在進行物質代謝時,產生大量乳酸、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質;另一方面,人吃進各種各樣的食物,通過消化、吸收、分解,最終產生酸性、鹼性物質。人體有十分奇妙的緩衝系統,酸來鹼抵,鹼來酸擋,通過呼吸和泌尿系統進行調節,使pH值保持在中性,稍偏於弱鹼性。
pH值這個詞表示的是物質的酸鹼程度,以7為酸鹼度的分界線,小於7是酸性,大於7是鹼性。生理學家研究表明,人體內環境的pH值應保持在7。35~7。45的範圍內,這個酸鹼度對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神經細胞的生理活動最為適宜。如果pH值降到7。35這一「底線」,甚至還守不住的話,就導致人體出現倦怠、乏力等一系列症狀。國外有學者甚至認為,百病皆由體液的酸度過高引起。
據一項都市人群健康調查資料顯示,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大城市裡,80%的人的體液中,pH值經常處於偏低狀態,也就是酸性物質積聚過多。人的體液偏酸,細胞新陳代謝會減慢,許多臟器的功能受到影響,時間長了,疾病隨之而來。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7時,會對全身的生理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如果降到6。8,就會有生命危險。當然,絕大多數體液偏酸的人並沒有如此嚴重。pH值在7。35這一「底線」附近,與偏向7。45的人相比似乎相差不很多,但千萬不要小看這零點幾甚至零點零幾的差距。
為什麼都市人體液pH值經常偏低呢?答案很簡單:主要原因是飲食結構不合理,一日三餐沒有合理搭配。現代人往往晚餐食物品種豐富;午餐吃的多是工作餐,有的則是蓋澆飯式的快餐,品種單調;早餐經常以泡飯、饅頭、麵包、油炸食品等匆匆對付了事,有的人因起床遲來不及吃早餐,有的年輕姑娘為減肥而故意不吃早餐。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難免引起體液酸鹼平衡失調。如酸性物質積聚過多,體內的緩衝系統會力不從心,導致體液的pH值到達7。35這一「底線」甚至還往下降。
那麼,如何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呢?人們首先應對日常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酸鹼屬性有大致的了解。凡是含氯、硫、磷元素較多的食物如米、面、魚類、肉類、蛋類等,在體內代謝後導致體液pH值下降,稱為「成酸性食物」;在代謝後,成分中留下較多鉀、鈉、鈣、鎂元素的各種蔬菜、水果、豆類、菌類和牛奶等,則屬「成鹼性食物」。有些水果如檸檬、楊梅、山楂等,口味雖酸,但富含鉀元素,故是地道的成鹼性食物。晨起時,應先空腹飲一大杯開水,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廢物;早餐除了吃主食外,還應吃一隻雞蛋,飲一杯牛奶,同時吃些豆類、葉菜,最好再吃一個水果。追求時尚、追求美容的姑娘和女士們,如果不懂得科學地調節身體的內環境,則種種美容手段可能事倍功半,也無法保持旺盛的精力應付繁重的工作。
隔夜茶的好處可知道?八大養生功效「話你知」
飲茶不僅可以提神,對於女性朋友來說飲茶還可以減肥滋潤皮膚,茶的好處多多,但是隔夜茶的好處你知道嗎?細看下文你就知道答案。
不吃早餐5大危害!不得不防
其實,吃好一頓早餐是十分重要的。一日三餐中,早餐的地位不可低估。人們俗稱早餐為「早點」甚為不妥,容易誤認為是跟零食、點心一般的「編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