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熱食也會引發癌症 四大惹癌習慣你有沒有?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們分析了大量的研究資料之後,指出癌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並進一步明確指出,容易引起癌症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四種,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不合理的膳食

飲食是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儘管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很少,但天天接觸,積少成多,也足以損害健康,甚至導致癌症。當然不是指所有的癌症都是由飲食引起,人類癌症中的30%~35%則要歸咎於飲食不當。

1、醃製與霉變食物:

在醃製的肉類與魚類中發現,亞硝胺的化學物質是強致癌物,可以引發多種腫瘤。

2、高脂肪膳食或膳食纖維不足:

多吃羊、牛肉類脂肪的人群中,大腸癌發生率明顯高於吃低脂肪膳食的人群;而在人們膳食中含較多的膳食纖維,大腸癌發病顯著降低,這可能與後者使人排便快、糞量多,致使致癌物與腸黏膜接觸時間短有關。

3、飲酒:

酗酒可灼傷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而胃炎有轉變成胃癌的可能性。長期酗酒,可明顯損傷肝細胞,易發生肝硬化,由此可進一步發展成肝癌。

4、熱食:

不論是茶、粥等熱食,可致食管長期受熱引起灼傷,當修復不良或機體消癌"報警系統"不全時便可致食管癌。

5、烹調方法:

烤牛肉、魚等食物其燻黑、烤焦的部分,含有強烈的誘變劑,有人發現用不鏽鋼盤煎牛肉餅,200℃時即迅速形成誘變物質。溫度升高,誘變物含量成倍增加。

6、農藥污染:

有些農藥,對人類有很大的致癌性危害。市售的水果及蔬菜經常含有農藥殘毒。

7、微量元素與維生素攝入不足:

科學家發現,硒的偏低,有患癌傾向。β-胡蘿蔔素的缺乏,可使呼吸道上皮發生鱗狀化生,這種細胞的改變,被認為是癌前表現。

8、飲水污染:

飲水污染的程度與多種癌症發病率呈正相關。 除了上述的飲食與癌症明確的密切相關外,科學家還認為,攝入過多甜味劑、咖啡或食物中缺碘等都可能與某些癌症有關。

吸菸

吸菸致癌已為無數事實證明。煙霧中含有4000種化合物,其中43種已被認為是致癌物。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氰化氫、甲醛和菸鹼(尼古丁)不僅會增加癌症的發生率,而且也會導致患心臟病、高血壓等。

上海腫瘤醫院660例肺癌統計,吸菸都占90%。吸菸引起的肺癌有很長的潛伏期,它與每日吸菸數量、吸菸時間長短和開始吸菸年齡有關。戒菸越早,戒菸時間越長,發生肺癌的機會也越低。

被動吸菸對人體危害,比人們想像的大得多。間接吸入的煙霧是"A級致癌物"。在家庭中,深受被動吸菸之害的莫過於配偶和兒童。如兒童生活在一個吸菸者的家庭里,發育未完全的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無力防禦這些有害氣體,成年時患肺癌的機會亦大得多。

不良心理因素

長期壓抑和不滿,過於強烈的憂鬱、悲哀、恐懼、憤怒等,另外還有遭受巨大心理打擊而不能及時自拔者(如婚變、失去親人、學習工作失利等)都容易誘發癌症。科學家甚至總結出所謂的"癌症性格":是指性格和情緒極其古怪走極端者,如憂鬱、嫉妒、狹隘、好鬥、易怒、爭強好勝等。

心理因素致病,是通過中極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機體免疫功能三方面,悄悄地、慢慢地使人生病。應激、抑鬱都可致皮質或下丘腦功能的改變,普可直接或通過免疫反應削弱對抗惡性腫瘤的抵抗力。

缺少運動

體育鍛煉能防癌,久坐不動的人易患癌症,有人或許不信。德國科學家發現,同年齡的確良,在同一期間堅持體育鍛煉的,得癌症的可能性只是缺乏體育鍛煉的人的1/9;而且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即使患了癌症,其自下而上時間也比缺乏體育鍛煉的人長得多。實驗表明,體育鍛煉能增強免疫功能。中老年人只要每天參加10~15分鐘的體育鍛煉,其血流中的白細胞就可以增加50%。體內免疫功能越強,其殲滅癌細胞的能力也越強。

但並非運動量越大對身體越有利。美國專家長期跟蹤調查證實,長壽者大多數不是常年熱衷於馬拉松等劇烈運動的人,卻往往是經常參加"輕微運動"的人。

科學家們估計,到2015年,生活方式疾病將成為世界頭號殺手。改變生活方式,是比用藥更加有效的預防癌的措施。

因此,為了防止癌症的發生,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吸菸,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體育鍛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早秋養生食療方:防暑、祛濕、潤燥一個不能少

颱風掃過,儘管氣溫稍微下降,但仍然擺脫不了一個「熱」字,以至於不翻日曆都不知道立秋已經過去了十天。今年的早秋有點特別,由於颱風頻繁的登陸帶來豐沛的雨水,使得本該來到的秋燥又帶上了濕。這「燥」和「濕」原是一對冤家,當這兩者同時存在之時,既要潤燥而不助濕,也要祛濕而不過度,保持一種平衡才是養生之道。

潤燥、除濕同時進行

養生要順應四季,但在四季向來並不分明的廣州,立秋已過卻依然高溫籠罩,此時的養生該怎樣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陳瑞芳表示,儘管我們身體並沒有太明顯的感受,但秋季的「陽消陰長」已然開始,日照時間開始變短。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日出時間比夏季延後了,而日落時間也提前了。

「由於剛立秋不久,屬於早秋。加上今年雨水較多,因此秋天的一應表現,如皮膚乾燥、容易瘙癢、舌紅少津、大便乾結等表現還不明顯,但並不等於不存在,因此可以開始適當地潤燥。」陳瑞芳表示,特別是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人群可以開始適當地食補潤肺,而便秘、痔瘡患者則應該少食辛辣、多食潤燥等食物進行調節。

一般來說,早秋屬於暑濕與秋燥交班的時刻,而今年恰恰雨水較多,因此濕氣仍較重。「濕」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如果濕邪侵犯人體,容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身體沉重睏乏等症狀。因此不要以為秋天來了,暑濕就離我們而去。事實上,每到夏秋季節交替的時候,天氣變化比較大,身體一下子不能適應,如果加上保健不當,暑濕感冒和風燥感冒就都有可能找上門。

早秋,防暑要繼續

早秋,除了潤燥不忘祛濕之外,還應該注意繼續防暑。四季轉換不是幻燈片,點下鍵盤就換圖,這需要一個過度的時間。其實,俗話說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初秋仍有夏的高溫,因此中暑也可能發生在秋天。中暑實際上受氣候和溫度的影響很大,在高溫的長時間作用之下,機體的調節功能紊亂,使得人體內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繼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除了高溫所引發的中暑之外,立秋後早晚溫差開始進一步加大,一冷一熱如不注意,也容易導致風、寒、濕侵襲機體而引發中暑。陳瑞芳提醒,儘管晝夜溫差開始拉大,但並不建議過早添衣。因為還處在早秋,溫差不算大,可以幫助身體接受從夏到秋的過度,增加身體對寒邪的耐受能力。

應時湯水

1、霸王花瘦肉湯

——清熱潤肺

霸王花(干)100克、瘦肉500克、南北杏約20克、蜜棗2個。把干霸王花洗淨泡開後,與其他材料一起煲一個小時左右。

2、百合沙參湯

——養陰潤肺安神

北沙參15克、百合30克、豬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燉1.5小時,根據各自愛好調味後即可。

3、川貝雪梨燉豬肺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豬肺250克、川貝10克、雪梨1個、冰糖5克。將豬肺洗乾淨,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燉1.5小時,

4、淮山燉瘦肉

——健脾祛濕

淮山50克、桂圓15克、瘦肉250克、生薑3片。把材料洗淨放入小煲中小火燉1小時。

5、鱈魚百合燉冰糖

——滋陰潤肺,適合易失眠的人群

鱈魚500克、百合50克、冰糖15克。把百合洗淨泡開後,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燉1小時。對大便稀爛的人群,加入紅棗和蓮子各15克一起燉即可。

6、玄參+麥冬+生地

——養陰通便,適合陰虛燥熱的人群

玄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15克,放入一碗水左右,煮20分鐘便可。

7、生地+黃精+黑豆

——滋陰養顏,適合皮膚乾燥、瘙癢、蕁麻疹等人群

生地15克、黃精15克,煮水20分鐘後去渣,加入事先已泡一小時的黑豆50克,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入秋須養陰防燥 秋季養生防暑防涼兩不誤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句詩句充分的說明了秋季的美好。但在夏秋之際,我們仍需警惕夏暑秋涼的發生,因此,

防暑

防涼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今天專家為你詳細介紹

秋季養生

防暑防涼兩不誤這一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專家介紹,立秋時節,大家在逐漸適應秋燥的同時,仍要提防高溫「秋老虎」的來襲。在初秋「溫燥」期間,應注意潤燥養肺,同時緩解季節更替期間的「秋乏」。

秋燥最易傷肺 須養陰防燥

嘴角起泡、額頭長痘、身體疲乏?這些都是秋燥的初期表現。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燥氣太強,容易傷津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所以從今日開始,您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視秋季養生的各方保健核心,具體如下:

起居養生:秋季陰陽交替,燥氣強盛,陽氣漸弱,陰氣漸生,所以,應做到起居有規律,注意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避免過度貪涼。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周末儘量不要太宅,去三聖鄉賞個花、龍泉喝個茶、影院看場喜劇,都是不錯的好方法。

房事養生:在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

藥物養生: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等。

特別提醒:在職人員,晚上儘量早點休息,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力所能及做一些簡單的藥膳晚餐,如:蜂蜜蒸百合、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等,既幫助女性養陰,又幫助男性蓄精。

秋乏最易走神 須調陰陽平衡

俗語說「春困秋乏」。秋乏,一般表現為犯困、工作時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早上睡覺很沉,不願意起床上班。

之所以會出現秋乏,是因為人的神經系統對溫度很敏感,夏天時,天氣比較炎熱,人會處於一個興奮狀態。到了秋天,天氣轉涼,神經系統開始受到抑制,就會出現秋乏的情況。從中醫角度講,秋乏是人體內陰陽失衡的表現。中醫認為,人要健康必須體內陰陽平衡。而秋天氣候乾燥,會傷到人的津液,因此會造成人的陰液不足,陽熱旺盛,從而導致人體內陰陽失衡,便出現了身體乏力的狀況。

專家建議,除飲食調養外,一方面要注意多休息,同時也可適當滋補,在秋季調養,銀耳、百合、西洋參都是很好的選擇,西洋參具有養陰補氣的功效。

同時也要注意作息規律,不熬夜,避免打亂人體生物鐘、影響入秋機體休整調節,從而傷津耗液,影響身體健康。

特別提醒:工作強度高的職場人士,建議在辦公室備些西洋參和冰糖,吃完午飯後,在杯子裡放上5片左右的西洋參和適量冰糖沖泡成茶,能補氣提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防暑、防涼皆不可誤

很多年輕人因為受不了秋老虎的燥熱,便習慣每天晚上開著空調入睡,睡覺時過分貪涼,常是赤膊,或僅穿吊帶睡裙,未做好充足防護。

其實,夜晚睡覺時寒氣太盛,容易侵體,可能導致體質下降,甚至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

專家提醒,立秋過後,天氣逐漸轉涼,市民在家中應勤開窗吹吹自然風,不要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在保證睡眠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少用空調。

此外,周勇主任還建議,到了秋季還適宜多做些戶外活動,適當多些日曬,不同於盛夏只有清晨和傍晚略有一絲涼意,立秋後上午10點前可增加些室外活動。在秋季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相宜,還可根據身體情況和需要,做些健身操、小球類運動,周末還可嘗試登山等戶外活動。

特別提醒:請親們務必記住,有好的身體才有好的精力,否則,那些加薪升職跟你一點關係都沒。

入秋進補有五大忌諱

雖然俗話說「秋冬進補,春天打虎」,但夏秀英教授還是提醒大家,年輕人無需過多進補,老年人可適當進補,但要牢記五大忌:

一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進補。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聖藥,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實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

五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藥補不如食補。

以上就是有關秋季養生防暑防涼兩不誤的詳細介紹。因此,在這裡康路網小編溫馨提示:在秋季里,廣大朋友們一定要時刻警惕夏暑秋涼的發生,積極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爭取遠離疾病,健康幸福的享受美好生活。

胖子們要高度警惕了 胖人最易得這7種病

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體重也隨之急速飆升。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表明,全世界體重超標人口已達10億,肥胖人口達3億,每年至少有260萬人因此而死亡。體重超標與肥胖症早已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現已遍及全球各大洲。眾專家呼籲將5月11日定為世界防治肥胖日,更多的關注將使得廣大肥胖人群免於疾病的困擾。

猛喝冷飲小心突發心梗 熱天喝冷飲消暑注意事項

高溫悶熱的夏天,每個人都盼望著「涼爽一夏」。於是,雪糕、汽水、冰啤……輪番上陣。殊不知,光圖嘴裡涼快,心臟卻可能遭殃。據當地媒體報道,8月11日,武漢一名72歲的老人因飯後喝了杯冰綠豆湯,不幸突發心肌梗死身亡。據武昌醫院急診科的醫務人員透露,近日該院連收4名突發心梗的老人,全是在食用冰凍食品或飲料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