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離開原單位時心裡都有很多感慨,與同事丶老闆相處的感受,對工作的各種看法……
這些話說還是不說?說和不說分別有什麼好處丶壞處?應該怎麼說?什麼應該說?什麼不該說?
林潔到公司一年後,就萌生了離職的想法。
因為這個家族企業的人際關係太複雜,每個部門都有老闆的親友,同事們平時很少溝通,好象互相都防著似的。剛到公司的時候,林潔提交了一份財務計劃,其中談到銷售部門的費用過高。第二天銷售部經理助理就來找她談話,希望她能"實事求是,不要只盯著費用,應該把效益和費用結合起來考慮問題"。林潔被這次談話弄得不明所以,後來才搞清楚,原來銷售經理是老闆的表弟。
自己部門的工作問題,就更大了。財務部經理是老闆的妹妹,她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一攬公司的財務大權,而且還做了許多不符合財務規範的事情。這些,林潔都看在眼裡,也非常清楚長此下去會對公司會造成危害。可是,礙於她的特殊背景,林潔不知道該跟誰說,只有自己鬱悶的份兒。
直到遞交辭職報告的時候,林潔還在為一個問題搖擺不定:說還是不說?公司的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財務方面,老闆是因為對外人不放心才用自己妹妹的,可是這樣做的結果卻適得其反,使員工與老闆之間隔了一道天然屏障。如果不說,問題會越積越多,終究要出大麻煩;可是如果說了,老闆會相信嗎?--她畢竟是個"外人"。再說,如果這些事情傳出去,對她再找工作也不一定有好處,因為做財務工作是最忌諱"多說話"的。
最後,林潔還是選擇了緘默。職場險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說既然自己已經選擇離開,原公司的好壞跟自己也沒什麼關係了,何必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但緘默的林潔,並沒有因此而平靜,內心的掙扎總是撕扯著她,直到一年後,新工作的忙碌才讓她漸漸淡忘過去的事。
專家解析:
通常辭職的原因可以分為兩種:個人原因和外部原因。由於個人原因而辭職,比如另謀高就丶深造以及家庭變遷等而主動放棄工作的,大多都會對公司有些許不舍,進而產生些許內疚,所以在跟領導和同事溝通的時候,會本著善意和相對平和的心態;而由於外部原因離職的,比如因為公司環境不好丶領導不公正等不得不放棄工作的人,大多心裡會有很多負面情緒,會有很多委屈丶憤懣丶抱怨要傾訴,這時的"說"與"不說"就涉及到維護心理健康的問題,所以後者應該是我們重點討論的話題。
像林潔這樣因為在單位遇到煩惱不能解決而辭職的人,在離職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總結她的離職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公司大環境不好,人際關係複雜直屬領導有私心,使林潔不能秉公做事鑑於直屬領導的特殊背景,林潔不能把遇到的問題通過正常渠道解決公司前景危機四伏,林潔的職場發展前景不樂觀。
"說"的正面效果--有益於心理健康
對於像林潔這類的離職者而言,"說",是一種傾訴和發泄。人心裡的各種情緒總要有一個發泄的渠道,即使不在工作單位說,也會跟家人丶朋友傾訴;即使說的不是事情本身,也會通過一些載體把這些情緒發泄出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不把這些情緒發泄出來,那麼它很可能轉化為身體的某些病症,比如失眠丶焦躁丶憂鬱丶煩悶等等。所以,"說"--把負面情緒發泄出來,是一種對心理健康有益的自我保護過程。
"說"的負面效果--放大負面情緒
有些人在說的過程中情緒激動,越說越生氣,越說越想說,把本應該思考的過程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強化了一些非理性的東西,反覆通過這種非理性的方式解決壓力,進而使理性思考逐漸減少。但其實這個"說"的過程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的幫助,反倒放大了負面情緒,使自己更加不開心。這時的"說",就是一種損傷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做法。
"不說"的正面效果――有利於理性思維的成熟
如果林潔不說是基於理性的思考,覺得這些問題沒有必要說。即使不說,公司的相關領導也了解情況,多說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和決定,那麼"不說"的決定就會成為林潔的一次理性反思過程,有利於她理性思維的成熟。
"不說"的負面效果――可能對自己和親友造成傷害
如果林潔不說是因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誰說,那麼林潔內心的問題既沒有化解,又沒有傾訴渠道,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會積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發泄出來,對自己和親友造成傷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2009職場十大必讀書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日益加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去年四季度,工業、出口等關鍵經濟指標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6.8%的季度經濟增長率更是近年來所未有。經濟下行對就業影響很大。據統計,大體上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動的就業人數在100萬人左右。目前,儘管宏觀經濟出現一些好的勢頭,但是否回暖,不少專家仍持謹慎態度。
"失業"、"就業難"、"難就業"……這些詞彙再次高密度出現在我們面前。
據統計,2009年全國有610萬大學畢業生,再加上2008年畢業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100萬人,總計710萬左右。2000多萬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牽動著政府和社會的神經。據權威部門預計,到 今年7月將有700萬農村新成長勞動力進入求職隊伍。 在這兩個龐大的就業群體之外,還有因企業倒閉、大面積、多行業裁員導致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地震災區勞動者、殘疾人等各類需要就業人員。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做為專門從事圖書研究的專業機構億洋文化,聯合國內頂級出版單位、權威新聞媒體、專業企業培訓機構、職場專家等多行業權威機構共同推薦"2009年十大職場必讀圖書"(名單見附錄) 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發揮行業優勢,通過書籍最大限度的帶動、指導和幫助更多的求職者、待業者及正在與企業共命運的各界職場人士……
2009年十大職場必讀書:員工培訓必備 職場提升必讀 撥開求職雲霧 指點擇業迷津
(排名不分先後)
1、《開放你的人生》 王輝耀/著 人民出版社 定價:28.00元
2、《工作要有好心態》 何山/著 中國長安出版社 定價:24.80元
3、《常勝思考》 大川隆法(日)/著 新世界出版社 定價:25.00元
4、《誰殺了我的牛》卡米洛o克魯斯/著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定價:20.00元
5、《畢業不失業,職場生涯步步高》 趙培勇/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定價:30.00元
6、《我要好工作》 貝都因/著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定價:29.80元
7、《職場新物種》 徐小平/著 新世界出版社 定價:29.80元
8、《慢節奏勝利法 時間管理大師教你以慢制快的職場成功術》
(美)史蒂夫·普倫蒂斯 著 東方出版社 定價:36.00元
9、《敬業就是硬道理》 丁川/著 長安出版社 定價:24.80元
10、《決戰大學生就業》 麥可思/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 38.00元
解惑:你為何不敢提加薪?
Zaly自去年加入公司以來,職位、薪水就一直沒動過。作為一名市場部助理,就月底統計當月銷售數據,再協助經理對業務員績效考核等,基本上就沒什麼重要的活了。平日裡一些辦公室雜事,占不了多少時間,工作也算是輕鬆輕閒。偶爾跟她在MSN聊下,Zaly也是憂心忡忡,自己能力一直沒有怎麼提升,現在找不到工作的人太多,每次公司進新人我都擔心。唉,都有點神經質了,其他部門都在議論加薪的事,我可不敢提,保持現在這樣就好了,再說公司有加薪的話應該每個人都有份的。作為朋友也作為一名職業規劃師,我還是建議她有時間儘量多學些東西,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個合理的規劃。
今年的物價上漲,也帶動著更多人渴望加薪的願望,可向陽生涯通過1000例相關諮詢案例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主動向公司或主管要求加薪的人僅占9.8%,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1、就業壓力
就Zaly而言,她做的大部分是事務性的輔助工作,沒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可替代性強。職場中此部分人,對自己認知不清,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每年畢業生的與日俱增,這類職位的是他們最佳切入點,對企業來說,算是千里挑一了。而在職的,不僅要時時面臨新人的虎視眈眈,還要提防老大一不順心會不會把自己開了,更別提加薪之事,哪敢啊。
2、弱勢心理
自古就有槍頭出頭鳥之說,也有出檐椽子先爛的講法,大家都不敢先邁出這一步,總希望別人先提出,可以效仿下,或者看接下來的形勢如何發展。再者,更多人擔心加薪不成,反而工作不保,當然也有怕加薪之後工作壓力會更大,或是影響在現公司的地位。普遍的弱勢心理,讓員工在企業里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對於加薪只能是持觀望,各個裹步不敢前。
3、信息搜集
另有,很多人對於同行業同類公司相關職位的薪資待遇平均水平,並未調查清楚,而這又是提加薪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加薪提的過高企業無法接受,另還可能會引起老闆懷疑你是否打算跳槽,而低於平均水平,對於你個人來說仍是未能達到最終目的。CCDM職業規劃師提醒,信息的不對稱,也是相當一部分人不敢輕易提加薪的原因之一。
4、公司贏利
只有贏利了,公司才能支撐下去,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公司賺錢了,大家皆大歡喜,最起碼,失業的可能性是沒有了。一般外企會有象徵性的加薪,而國內來說,75%以上的就業機由中小型企業提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里生存下來才是其最首要的問題。要是提個加薪,老闆一句話「今年公司虧損啊」把你是堵回來又將如何?對公司業務不是很了解,提加薪更是慎之又慎,生怕一個不小心,成英勇的炮灰了。
5、國內製度
當然,還有一個大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內的工會制度普遍是流於形式,其更多的是為企業代言,傳達各項制度,並不能代表雇員同雇主談判,或是對於員工可能會遭到的不公平待遇予以公平處理。工會作用的缺失,從業人員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個人與企業談判的力量太薄弱,成功概率更是非常低。
細細研究以上不敢提加薪的原因,其實最根本還是在於個人,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加薪是大多數職場人士的願望,但加薪不僅是個人願望,更是個人職業能力提高和職業生涯發展的標誌之一。職業規劃師建議:對於還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職場人士,應該及早清晰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認清職業發展道路,圍繞目標積累核心競爭力,早日進入職場發展快車道。只有自己有核心競爭力,才能擺脫可替代的角色和處於弱勢的自卑心理,擺脫淪為職場老菜鳥的厄運。從長遠來看,只有內生涯的不停增值,外生涯諸如高薪高職才會跟隨水漲船高,即使只提加薪也是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