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各地飲食習俗大盤

小寒來了春節就不遠了。小寒的三候有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鴝。人們為迎接小寒節氣的到了,各地有許多風俗食物。如北方的臘八粥、南京的吃菜飯吃雞湯、廣東的糯米飯等等。可見人們對小寒節氣的重視程度了,小寒節氣食俗的由來是什麼?在此來個小寒各地飲食習俗大盤吧。

小寒各地飲食習俗盤點: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老南京講究吃菜飯,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係。所謂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加入鹹肉、香腸、火腿、板鴨丁。其中矮腳黃、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極具南京特色。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過去則是家庭條件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享用的,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是捨不得加肉的,會往菜飯里埋一勺豬油,那時候平時飯菜沒有多少油水,因此「豬油拌飯」吃起來格外香。

小寒各地飲食習俗盤點:北方喝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們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更適合自己的體質。

小寒各地飲食習俗盤點: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小寒各地飲食習俗盤點:小寒盛行刷羊肉

「小寒」時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抵禦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建議每周吃一次,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以「當歸生薑」為主要原料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較為嚴重的白領一族;而有嚴重腰膝酸軟、畏寒怕冷的人群,則適合進補「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的作用。

小寒各地飲食習俗盤點:小寒溫補喝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隻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於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母雞燉湯,搭配點養生材料會更好。家裡有什麼就放點什麼,紅棗、蓮子、枸杞、桂圓等等的,也可搭配香菇、山藥、蟲草花,或者乾貝、海米都行,味道都鮮美平和。小火慢慢煲煮2-3個小時,然後將上面的油脂撇去,雞去骨拆肉,直接吃喝,做火鍋湯底,或者早晨用雞湯煮麵都不錯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寒露節氣期間養生可以做什麼運動?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如果說 「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寒露節氣期間,有什麼運動有助於養生呢? 

推薦一:五禽戲

五禽戲由東漢末年名醫華佗創立,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來鍛煉身體的一種體育鍛煉方法。它通過模仿虎的兇猛撲動、鹿的伸展頭頸、 熊的沉穩走爬、猿的機靈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一系列動作,達到增強心肺功能、強壯腰腎、滑利關節、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的目的。因本套動作形象生動,簡便易學,適合於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人選擇鍛煉。《莊子•刻意》中說:「……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

鍛煉時要求輕鬆自然、精神集中、氣沉丹田、動作形象生動。對於患有高血壓、青光眼、腦動脈硬化者不宜練「猿戲」中的倒懸式。急性疾病及嚴重器質性疾病忌練本法。

①虎戲

第一,預備式:人體立正,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周身放鬆,頭頸正直,兩眼平視前方。口微閉,舌尖輕抵上齶,行3~5次腹式深呼吸。

第二,兩腿慢慢彎屈,成半蹲姿勢,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跟稍離地抬起,靠在右腳內踝部位,左腳尖點地。同時兩手握拳,緩慢提至腰部兩側,拳心向上,兩眼平視左前方。

第三,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也隨之跟進半步,兩腳跟相距約33厘米,重心在右腿,成左虛步。同時兩拳拳心向後,沿胸前緩緩向上提,提至口前兩拳相對翻轉變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高與胸平,眼看左手。

第四,左腳向前墊半步,右腳隨之跟至左腳內踝處,其餘與第二同,但方向相反。

第五與第三同,但方向相反。

第六與第四同,但方向相反。

第七與第三同,如此左右虎撲,反覆進行,次數不限。

②鹿戲

第一,預備式:身體自然直立,兩臂自然下垂,兩腿平視前方。

第二,右腿屈膝,上體後坐,左側的腿前伸、膝稍彎、腳踏虛步、手前伸、臂微屈、手掌心向右,右手置於左肘內側,右手掌心向左,兩掌心前後遙遙相對。

第三,兩臂在身前同時逆時針方向旋轉,左手繞環比右手大些,同時腰胯、尾閭部也沿逆時針方向旋轉,逐步過渡到以腰胯、尾閭部的旋轉帶動兩臂的旋轉。如上所述運轉若干次。

第四、五同第二、三,但左右相反。兩臂在身前旋轉及腰胯、尾閭部的旋轉均按順時針方向進行,運轉若干次。如此左右互換,次數不限。

③熊戲

第一預備式: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做3~5次腹式深吸呼。

第二右腿屈膝,身體微向左轉;同時右肩向前下晃動,右臂也隨之下沉,左肩則稍向後舒展,右臂微屈上提。

第三左腿屈膝,身體稍向右轉,同時左側的肩向前下晃動、臂也隨之下沉,右肩則稍向後外舒展,右臂微屈上提。如此反覆晃動,次數不限。

④猿戲

第一,預備式:同虎戲預備式。

第二,兩腿緩慢向下彎曲,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提至與口相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指撮攏成鉤手,手腕隨之自然下垂。

第三,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隨之跟進至右腳內踝處,左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右手沿胸前提至與口相平處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指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同時左手回收至左肋下,手指微屈,掌心向後下方。

第四,左腳向後稍退踏實,身體後坐,右腿隨之退至左腳內踝處,腳尖虛步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提至與口相平之時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指撮攏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同時右手回收至右肋下,手指微屈,掌心向手下方。

第五,同第二,但左右方向相反。

第六,同第三,但左右方向相反。第七同第四,但左右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次數不限。

⑤鳥戲

第一,預備式:兩腳相併站立,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兩眼平視前方。

第二,左腳向前邁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右腳尖點地;同時兩臂緩慢從身前抬起,掌心向上,至與肩平時兩臂向左右側方舉起,隨之作深吸氣。

第三,右腳前進與左腳相併,兩臂自側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時下蹲,兩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同時深吸氣。然後緩緩起立,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

第四同第二,但左右相反。

第五同第三,但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次數不限。

推薦二:冷空氣浴

什麼是「高營養的空氣」?一是含氧量高的,尤其是含負離子高的空氣,即清新空氣;另一是指有一定冷度的空氣。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空氣便是秋季早晨的(日出後)空氣了。歐陽修在「秋聲賦」中曰:「悲哉,秋之為氣也。」

他只知道秋氣之可貴,但並未說明何以可貴,大有「何處秋風至」之嘆。其實,秋季既然到來,應是「秋風處處」了,問題還在於你有沒有發現和利用 它。那麼,怎麼發現和利用它呢?你睡懶覺嗎?那麼,明天,你就比平時早起床1小時吧,此時晨曦初露,朝陽">朝陽剛照,你就到陽台,最好到附近的空曠處。你會發覺 這是一個清新涼爽之晨——這正是秋晨的特色,碧藍的天空,晴空萬里,也許會有一層層薄霧,從遠處散漫捲來,令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清新涼爽之感。在這裡,你可找到秋之蹤跡,拂面的微風,沁人心脾,此時給你吸到的便是高營養的空氣了,吸人的「冷」也是一種耐寒鍛煉。

冷空氣運動還可以有意識地安排每天一定時間少穿衣服,或穿著較少衣服,甚至短衣短褲到戶外鍛煉,這也是一種「冷空氣浴」。開始時,戶外時間可少 些,然後逐漸增加。試驗證明:在12~14℃環境中,每天2小時,每周6天。1個月後,耐寒力便有明顯提高。冷凍鍛煉,不論男女老幼,健康與否都是必需的 基本功。過分保暖將導致耐寒力喪失,但要因人因時制宜,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體弱者少練,大風大霧天不練(雨、雪天應堅持練),實在不能外出便在曬台或窗 旁練。要「自找苦吃」。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處進行,也是一種耐寒鍛煉,還可結合空氣浴做深呼吸運動。寒冷使血管收縮,運動發熱又使其舒張,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並延年益壽。運動至身體出微汗即可,此時不要脫衣摘帽,以免寒風中感冒。可在運動前穿著略薄一些,這樣可避免運動時出大汗。

寒露時節該如何對抗秋乏?

所謂「春困秋乏」,說起寒露時節的養生,應主要從三方面下手。「燥」是秋季的主氣,如何防止秋燥對抗秋乏?要注意多食溫潤之品,調整起居、保證睡眠、加強鍛煉,還可以經常泡腳以養生保健。

經常泡腳 驅除寒冷促進代謝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前後要特別注重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由於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 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腳部受涼,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

防寒從腳部開始,所以腳部的保暖,就成了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涼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夏季喜歡在家光腳走來走去的人,現在也應穿上棉襪和拖鞋。如果想美美睡一覺,最好用熱水泡泡腳,暖暖和和進入夢鄉。熱水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在水中加點中藥藥材,還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防止秋燥 常食蜂蜜少食辛辣

此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應多食芝麻、糯米、粳米、栗子、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加體質;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陰精,且容易上火。此外,現在正是吃螃蟹的季節,但由於其性寒,應適可而止。同時要注意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朝朝飲水,晚晚蜜湯。」這是我國古代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意思是說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些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此外,還適宜多飲枸杞菊花茶,可以使人有光澤,每天堅持喝,能起到 「和顏悅色」的作用。

為防秋躁還可多吃些新鮮瓜果蔬菜,如梨、柿子、柑橘、石榴、葡萄、大棗、香蕉、荸薺、柚子、甘蔗等,這些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 肺、潤燥生津的功效,是預防秋燥的最佳輔助食品。除水果外,還可多食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百合等食品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可養陰潤燥。

調整起居 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故秋季時節應該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此時陽光的熱量也不再像春夏那麼充足,秋季養生要遵照大自然的規律。

此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南方則秋意漸濃。由於陰天較少、晴天較多,素有秋高氣爽之稱。可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同時應注意保暖、 及時添衣、預防感冒。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晝夜溫差也會加大,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經不適合進行所謂「秋凍鍛 煉」,否則很容易著涼患病。

進入秋季後,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針對性的合理調整,其中,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雨水節氣是什麼季節

雨水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位於黃經330°。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

老年人寒露節氣期間養生需要預防哪些疾病?

寒露後天氣很快變冷。體弱者特別是老年人的身體耐受力弱,適應性差,在此季節,很多疾病會紛至沓來,中老年人常發生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胃脘痛、中風等病症,因此應有養生防病的意識,可從以下方面加強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