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位於黃經330°。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
一、節氣雨水是什麼季節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春季也悄然迎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濕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生動描述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需要雨水的時候,它就來了,這春雨伴隨著和風,當夜幕降臨時悄悄地、無聲地、細細地下著滋潤著萬物。
春季分三個:孟春,仲春,暮春。雨水節氣正值春季。
初春:
是四季節令中的第一個月,春天開頭的第一個月。包含了兩個節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
仲春:孟春之後陰曆二月為仲春。包含了兩個節氣:驚蟄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
暮春:就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晚春」,如「暮春三月」。包含了兩個節氣:清明4月4—6日、穀雨4月19—21日。
二、 雨水節氣由來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為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濕害爛根。
雨水節氣氣候特點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及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門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仍要注意個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養生
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
雨水節氣民俗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寒露時節該如何對抗秋乏?
所謂「春困秋乏」,說起寒露時節的養生,應主要從三方面下手。「燥」是秋季的主氣,如何防止秋燥對抗秋乏?要注意多食溫潤之品,調整起居、保證睡眠、加強鍛煉,還可以經常泡腳以養生保健。
經常泡腳 驅除寒冷促進代謝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前後要特別注重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由於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 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腳部受涼,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
防寒從腳部開始,所以腳部的保暖,就成了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涼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夏季喜歡在家光腳走來走去的人,現在也應穿上棉襪和拖鞋。如果想美美睡一覺,最好用熱水泡泡腳,暖暖和和進入夢鄉。熱水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在水中加點中藥藥材,還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防止秋燥 常食蜂蜜少食辛辣
此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應多食芝麻、糯米、粳米、栗子、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加體質;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陰精,且容易上火。此外,現在正是吃螃蟹的季節,但由於其性寒,應適可而止。同時要注意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朝朝飲水,晚晚蜜湯。」這是我國古代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意思是說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些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此外,還適宜多飲枸杞菊花茶,可以使人有光澤,每天堅持喝,能起到 「和顏悅色」的作用。
為防秋躁還可多吃些新鮮瓜果蔬菜,如梨、柿子、柑橘、石榴、葡萄、大棗、香蕉、荸薺、柚子、甘蔗等,這些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 肺、潤燥生津的功效,是預防秋燥的最佳輔助食品。除水果外,還可多食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百合等食品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可養陰潤燥。
調整起居 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故秋季時節應該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此時陽光的熱量也不再像春夏那麼充足,秋季養生要遵照大自然的規律。
此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南方則秋意漸濃。由於陰天較少、晴天較多,素有秋高氣爽之稱。可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同時應注意保暖、 及時添衣、預防感冒。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晝夜溫差也會加大,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經不適合進行所謂「秋凍鍛 煉」,否則很容易著涼患病。
進入秋季後,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針對性的合理調整,其中,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春分養生茶:5款神清氣爽潤燥茶
春季景象溫順,陽氣上升,宜選刺激感官、芬芳濃郁的花瓣類茶材,可以幫助散發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冷邪、生發人體的陽氣,養肝利膽、疏通經脈,如玫瑰、茉莉、菊花。春季常喝養生茶令人精神振奮、大腦清醒、五內通暢,從而有效地消除春困,提高工作效率。
春分養生茶:5款神清氣爽潤燥茶
1、春分養生茶:西洋參茶
春困時節,早晨賴床、白天犯困、哈欠頻頻的症狀多見。此時,喝點西洋參泡的茶,即可幫助人們趕走春天的倦意。每次取3—5克西洋參,用300毫升左右的沸水沖泡,悶5分鐘後當茶頻飲,反覆沖泡至無味後將西洋參嚼服即可起到提神的作用。
2、春分養生茶:薄荷菊花茶
菊花具有養肝平肝、清肝明目的功效,特別適宜春季飲用。同時,還可排毒健身、驅邪降火、疏風清熱、利咽消腫,對體內積存的有害化學或放射性物質有抵抗、排除的功效。用菊花與具有提神效果的薄荷一起沖飲可使效果更佳。
3、春季養生茶:綠茶
綠茶是近幾年來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養生飲品,因為其中含強效的抗氧化劑兒茶酚以及維他命c,不但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還能使副腎皮質分泌出對抗緊張壓力的荷爾蒙,當然綠茶中所含的少量咖啡因也可以刺激中樞神經,提振精神。最好在白天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4、春季養生茶:檸檬茶
解析:檸檬茶能順氣化痰、消除疲勞、減輕頭痛。其做法也非常簡單,切新鮮檸檬兩至三片,加1克的鹽,再用熱開水沖泡。此茶要趁熱飲,冷了味道會變苦。飯前飯後喝均可,不傷腸胃。當你發現自己出現昏昏欲睡的時候,泡上一杯茶水對緩解春困是很有效果的,不僅提神,還可以排毒去火。
5、春季養生茶:枸杞茶
枸杞茶能滋腎、養肝、潤肺、明目、強壯筋骨、改善疲勞。對於長期趴在電腦前的上班族來說,尤其合適,不僅可以對抗春困,還能緩解眼睛疲勞。
老年人寒露節氣期間養生需要預防哪些疾病?
寒露後天氣很快變冷。體弱者特別是老年人的身體耐受力弱,適應性差,在此季節,很多疾病會紛至沓來,中老年人常發生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胃脘痛、中風等病症,因此應有養生防病的意識,可從以下方面加強自我保健。
寒露節氣期間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如果說 「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