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進行自我「推銷」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求職既是一種人生的自我選擇和自我「推銷」,也是對個人能力及素質的考驗,需要積極的策略應對才能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精心準備策略。擇業求職就如同一場「戰役」,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其中包括自我心態的調整、求職資料的構思設計和精心製作等。著名科學家巴斯德說過:機遇最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所以,做好求職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為求職創造良好的條件。

    主動出擊策略。求職關係到個人的發展前途,沒有積極的態度是不行的。大學生要克服依賴、等待、自卑、害怕競爭等消極心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大膽地去「推銷」自己,力求把求職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善抓機遇策略。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時候就業的機遇稍縱即逝,因此,當機遇來臨時,只要看準了就要當斷則斷,決不能猶豫彷徨,要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遇,決不能讓它與自己失之交臂。

    信息先行策略。信息在求職就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學畢業生對求職信息要有三敏:即敏感、敏銳、敏捷。要樹立敏感的信息意識,注意從網絡、報紙、老師、親朋好友等各種渠道,收集了解就業信息,並進行分析、篩選,以確定自己的求職方向和目標,為擇業求職做好信息方面的準備。敏銳就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於發現那些別人發現不了的求職信息,做發現求職信息的有心人。敏捷就是發現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求職信息,就要立即動手,敢於嘗試。

    以智取勝策略。求職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技巧藝術,必須講究智慧和策略,決不能魯莽行事。一要講究語言藝術,求職時用語要準確流暢,巧答妙對,言簡意賅;二要講究心理藝術,在求職時你不僅要表情自然,行為落落大方,充滿自信心,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要關注和揣摩分析招聘者的心理,自己的回答和提問要講策略,既要誠實可信,又要揚長避短,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華,以引起對方的注意;三要講究文明禮貌,求職時不僅要求衣著得體,顯示個人的外在之美,而且要用語文明,行為大方,彬彬有禮,面帶笑容,讓招聘者感受到你與眾不同的個性、良好的教養和內在素質。

    務實為本策略。對自己的才能、實力評價過高,就會孤芳自賞,好高騖遠,這樣便無形之中人為地抬高了就業的門檻,從而使自己很難在現實社會中找到合適的就業位置。大學畢業生必須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出發,注意客觀評價自己,力求做到準確定位,理智選擇,不要圖虛榮愛面子,與別人盲目攀比。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研究表明:熬夜反應與基因有關

   新華網倫敦6月24日專電  同樣是熬了一個通宵,有的人會疲憊不堪,有的人卻沒覺得有多累。歐洲科研人員最新的研究證實,這種差異實際上和一個名為PER3的基因有關。

    來自比利時和英國的研究人員在24日出版的《神經學雜誌》上報告說,此前的研究就發現PER3基因與人缺覺後的反應有關,這個基因分為長版和短版兩種。擁有短版PER3基因的人熬夜後認知能力仍然如常,顯示對睡眠缺乏的承受有一定彈性。而擁有長版PER3基因的人對熬夜非常敏感,熬夜後大腦活動明顯減少。

    此次,研究人員利用大腦掃描成像技術,揭示了長版和短版PER3基因具體如何影響人對熬夜的反應。分析發現,擁有短版PER3基因的人熬夜後,在完成認知任務時,除了會激活正常的大腦區域,還會額外調動其他區域的大腦結構前來「幫忙」。而擁有長版PER3基因的人大腦則沒有這麼靈活。

    研究人員說,有些特殊行業,比如醫護人員、民航飛行員、卡車司機等,時常需夜間工作。而通過PER3基因檢測,可以識別出哪些人群不適合夜間工作,從而可以個性化地安排工作。

求職面試中十大絕對「不能說」


  1、面試時遲到,而且稱自己遲到是因為別人指錯了方向。

  2、不修邊幅或者著裝不當。坐姿懶散,與主持面試的人不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

  3、說其他同類型公司的壞話。

  4、沒有能將自己的能力與雇主的需求聯繫起來。吹噓自己有多行,但卻沒有列舉出相應的成就作為證明。

  5、回答沒有明確的焦點,說話沒有組織性,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6、不表現出激情,也看不出希望得到這份工作或是對所應聘的工作表現出「孤注一擲」的激情。

  7、對大多數提問都用簡短的「yes」或「no」來作答或是給出的答案是預先背好的,但回答時忘記了答案的某些部分。

  8、直呼主持面試人的名字或將他的名字搞錯。

  9、問這樣的問題:「我怎麼樣?您準備僱傭我嗎?」或當別人問「你有任何問題嗎」的時候,回答「沒有」。

  10、在面試快要開始的時候,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樣的話:「我想至少應掙到3000元,希望這份工作至少能給我這個數。

看穿「職場混蛋」的人際伎倆

誰應該被烙上「混蛋」的罵名?我們許多人隨隨便便使用這個詞彙,不分青紅皂白地套用在任何一個討厭、礙事,或者當下恰好比我們成功的人身上。不過,如果想要實施拒絕混蛋守則,有必要給「混蛋」下個精確的定義。 一個精確的定義有助於區分你只不過不怎麼喜歡的同事、顧客,以及那些真正有資格貼上標籤的人;它可以幫助你區分剛好在那一天或那一刻心裡不爽的人(「突發性混蛋」),以及那些隨時隨地惹人厭、搞破壞的渾球(「正牌混蛋」)。而且,嚴謹的定義可以幫助你說分明,為什麼你的同事、老闆或顧客活該被貼上標籤——或者幡然醒悟,理解別人(至少在背後)罵你混蛋的原因,以及你為什麼也許罪有應得。 檢驗一:跟有混蛋嫌疑的人交談之後,「箭靶」是否覺得受到欺壓、羞辱、泄氣或貶低?尤其是,箭靶的自信是否受到傷害? 檢驗二:混蛋嫌疑分子是否只針對權力較低的人施放毒液,不會朝權力較高的人發作? 混蛋有許多可以用來貶低或打擊受害者的不同招數——社會學家稱之為「交互動作」(interactionmoves)或簡稱「動作」。我列出12種常見動作——12大奧步,來說明混蛋所使用的種種狡猾和不怎麼狡猾的招數。我猜你一定可以增列你曾經見識過、嘗過,或對別人施加過的其它招數;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和讀到新的惡毒行徑。 不論是人身攻擊、折辱地位(作踐別人身分地位與自尊的小動作)、羞辱或「身分貶低」(statusdegradation)儀式、用來侮辱人的「玩笑話」,或者視人如無物,凡此千百種動作,本質上大同小異,都會讓目標對象深覺受到攻擊和貶低,即便只是一時之痛;這些都是混蛋用來傷人的骯髒行徑。

教你精彩工作的六大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