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是春節裡面的第二個節氣,更是寒潮最為頻密的時段,此時濕寒交雜,對人體影響較大,各種流行病也來勢洶洶。
「雨水」何來?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天氣變化不定,乍暖還寒, 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相對增加,天氣寒中有濕,這種濕寒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會有一定影響,同時也免不了當季流行病的高發。
雨水節氣,我們要警惕哪些疾病,有何應對措施?
雨水節氣防病一:感冒發熱
雨水溫暖多風,人體的陽氣開始向外開泄,這時候皮膚毛孔張開,對風寒之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如果不加注意,就會外感風寒。此外,雨水節氣乍暖還寒氣溫尚低,晝夜溫差變化大,不注意衣物增添,體弱者就容易感冒了。
因此應多鍛煉身體,多到戶外做深呼吸,多曬太陽,體弱易感冒的可吃玉屏風散(防風、黃芪、白朮)。
雨水節氣防病二:肺炎
雨水節氣特殊的氣候,導致細菌、病毒繁衍增多,抵抗力稍有降低,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
雨水節氣預防肺炎特別重要,而進行免疫接種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它幾乎適用於各種人群。
雨水節氣防病三:骨關節炎
關節炎病人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空氣中的濕度上升、冷熱無常,濕氣侵入會誘發相關致病因子,在受寒或著涼後,人的防禦能力下降,這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加重,甚至誘發或加重原有的關節疾患。
雨水節氣防病四:腸胃不適
隨著進入「雨水」節氣,降雨增多,寒濕之氣最易困擾脾臟,因此,在「雨水」前後特別應注重養護脾臟。春節後遺留下來的「食積」帶來了胃脹胃痛,飲酒易誘發胃食管反流病。雨水節氣處於季節更替時段,胃潰瘍類的疾病很容易復發。
雨水節氣防病五:心肌梗死
雨水節氣氣溫忽冷忽熱,心臟功能不好的人適應那裡差,當天氣由冷變暖時,血管熱漲冷縮的緣故,血壓下降,血壓降低了,整體血氧供應不足,人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就需要加快心臟的跳動頻率來強迫供血供氧,此時有冠心病的人就要心衰了,心梗也就來了。
對於有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和有遺傳家族史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來說,如果在雨水節氣經常出現或短時間內多次出現陣發性心悸、心慌、胸悶,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雨水節氣防病六:腮腺炎
雨水節氣在冬春交替的階段,很容易感染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通過接觸、飛沫等途徑傳染。
流行性腮腺炎是可以預防的,一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二是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時,應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車上;三是若有發熱或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時。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雨水」節氣當養肝護脾胃 推薦3款祛濕膳食
中醫認為,春季肝氣旺盛,雨水時節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因而強調「調養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你新一年身體健康的的重要因素,那麼雨水節氣如何養脾胃?
雨水節氣養肝護脾胃
雨水節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隨著降雨有所增多,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早晚仍然較冷,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因此,在這個時候,養生保健最關鍵的就是保護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溫。這是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營養利用充分,反之則營養缺乏,體質下降。古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養肝健脾胃 從飲食入手
養脾胃首要是從飲食入手,所謂三分治療七分養。
1、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2、這時候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助陽外泄,肝木生發太過,克傷脾土,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濕不化、聚濕生痰、助長濕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
3、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
4、平時喝水儘量喝溫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所謂的上火症狀,不宜輕易飲用涼茶,以免導致虛火更甚。
雨水節氣養生粥膳健脾胃
雨水節氣以粥養胃為好,如蓮子粥、淮山粥、紅棗粥等,當然,廣東人的食療多以湯為主,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猴頭菇煲鮮雞湯、雲苓淮山煲瘦豬肉湯、菠菜滾牛肉片湯、淮山北芪豬橫脷湯等,而健胃養脾的湯有冬蟲夏草燉水鴨、眉豆花生燉雞腳、杞子淮山燉豬筆肉等。
以下詳述幾款健脾胃粥膳:
1、銀耳粥
材料: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摘淨洗好銀耳,淘洗乾淨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遺精腰痛、婦女帶下等症。
2、扁豆山藥蓮子粥
材料:白扁豆15克,山藥15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
做法:以上四味加水共煮為粥。
功效:適用脾虛人群。山藥補肺脾腎,益氣生津,蓮子健脾補氣補心安神,兩者同用加強補脾胃,且對心腎有益。扁豆健脾化濕,防止滋補太過,滋生內濕。
3、南瓜胡蘿蔔小米粥
材料:小米、南瓜、胡蘿蔔。
做法:將南瓜去皮切小塊,胡蘿蔔洗淨切小塊。小米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轉小火。將南瓜塊和胡蘿蔔塊放入鍋中和小米小火一起熬煮即可。
功效: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然而小米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e,這道南瓜胡蘿蔔小米粥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
面壁蹲牆也能養生 教你運動養生4原則
要想進行養生,是絕對不能夠錯過運動的。而且如今運動越來越流行,已經成為養生文化特別重要的一個部分。同時,在進行適當的運動之後,還會對身體帶來更多的好處。
運動養生保健原則
1、協調統一
在進行運動養生的過程中,特別講究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以及意識活動中的配合,這就是所謂的形神統一。而且在運動的時候,還要心無雜念,意識也要特別專注,這樣才能夠保持協調。
2、勞逸結合
若是持久不停的進行運動,而是要保持有張有弛,最好是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夠達到非常好的養生效果。所以,在長時間進行運動之後,必須要多注意休息,不然會影響到人們的健身情況。
3、量力而行
在進行運動養生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住自己的運動量,要是運動量過小,就達不到目的,但是如果運動量過大,就會令超過人體耐受能力的極限,從而令身體因為太過疲勞而受到很大的影響。
4、持之以恆
在鍛煉的時候,還要堅持進行,千萬不能夠間斷。在進行不間斷的運動之後,能夠令人們得到更好的養生功效。所以,大家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持之以恆,這樣才能進行養生。
常用的運動保健方法有哪些?
1、面壁蹲牆
蹲牆有松腰調氣之功效,長期鍛煉有助於松腰和鬆動全身關節,疏通全身的經絡氣血,糾正體內紊亂的氣機,是調整氣血的良方,只要堅持鍛煉,每日多蹲數次,一定能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姿勢要求面對牆壁,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內心喜悅(兩腳尖離牆的距離可根據本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逐步靠到牆根),下蹲時體內用力,兩肩前扣、含胸,頭不可後仰,腰向後突,初學者蹲和起都要慢,身體直起後,兩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門穴」(第十二軟肋端),其餘四指按於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後按姿勢要求再蹲,要逐漸達到一次連續蹲30下,最好日蹲兩次,按照上述姿勢也可在任何一地蹲,還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贊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飯後緩行數百步,散其氣與輸其食,則磨胃而易腐化,閒暇散步養神,睡前散步以動求靜,有助於入睡。
現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對人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興奮劑,是一種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於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適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認為改善機體功能的跑步應根據情況進行,持續跑步3~4分鐘後,安靜時脈搏次數不應少於跑步時的一半。
散步與跑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法,但無論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貴在堅持,適量,這能達到養生效果。
3、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是指在自己身體上某些部位或穴位運用一定的按摩手法進行按摩的一種方法,適於各層次的人群進行防病治病。有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增強肌力、滑利關節、促進氣血流暢、調節脾胃功能等作用。
腎病如何治療?養腎可常按摩2大穴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減少腹部脂肪及磷的攝入,有助於降低患上腎病的風險。
雨水節氣6大養生點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今日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與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中醫講究順時養生,那麼雨水節氣養生上有什麼講究?專家表示應注意以下幾個養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