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真的能防流感嗎?

  洋蔥防流感的故事要追溯到1919年,當時流感造成了四千萬人死亡,但歐洲某農戶家裡每個人都非常健康。據悉,與其他人家不同的是,這家的妻子在家裡的每個房間裡都放置了一顆沒有剝皮的洋蔥。難以置信的醫生從這戶人家要了一顆洋蔥,放到顯微鏡下,並在洋蔥上發現了流感病菌。醫生因此推斷,是洋蔥吸附了流感病菌,保護了這家人的健康。

  這個故事激發了很多網民對洋蔥的熱情,這位楊女士不僅在家裡四處放置洋蔥還堅持數日一直吃洋蔥,結果眼睛視物昏花,眼圈浮腫,去醫院就診醫生說她肝火太旺。

  洋蔥在我國入藥,始見於《藥材學》,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辣無毒,能溫肺化痰,解毒殺蟲,療瘡消腫,為腹中冷痛、宿食不消者最宜。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洋蔥所含來自於揮性硫化丙烯的辣味,其提取物能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等致病細菌。

  前文提到的洋蔥吸附病菌預防流感的故事,科學性還值得懷疑,洋蔥屬於中草藥範疇,但不是常用藥範圍之列。雖然洋蔥提取物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但是洋蔥與洋蔥提取物有顯然區別,它們的功效也不能等同,臨床中,也沒有單獨使用洋蔥治療流感的案例,所以不可盲目推崇。

  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洋蔥辛溫,食用洋蔥一次不宜過多,否則容易引起目糊和發熱,凡有皮膚瘙癢性疾病以及慢性胃炎和肺炎者少吃。同時洋蔥所含香辣味對眼睛有刺激作用,患有眼疾、眼部充血時,不宜切洋蔥。

  因此,洋蔥不可能真正抵禦流感,保證良好睡眠,適當增強戶外活動,保持心態良好,進一步提高免疫功能,使機體得到完好的修復,才是遠離流感的惟一法寶。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人造「牛血」救活人命 創生命奇蹟

  近日,澳大利亞一名女子因出車禍大量失血,卻因為「宗教因素」不能接受傳統的輸血,醫生只好轉用以牛血漿所製成的人造血替代,創下全球首宗以「牛血」救回人命的先例。

  據報道,澳大利亞33歲的女子柯克蕾(Tamara Coakley)去年十月因車禍重傷而嚴重失血,醫生要為她進行緊急輸血時,柯克蕾卻因為「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拒絕給予和接受血液、疫苗、內臟移植的教義,堅持不願意接受傳統輸血。無奈之下,醫院只好動用用牛血漿製作成的HBOC-201人造血,來為她進行急救,最終成功將柯克蕾從「鬼門關」前救回來。

  據悉,輸入人造血後,柯克蕾一度出現發燒和肺炎等症狀,但情況很快就穩定下來。她說:「當時,我身上大概只剩下1公升的血液,很感謝這些新發明的問世。」

  據了解,目前醫學界利用生物科技來製造血液已經成為趨勢。負責這次急救的醫生費茲傑拉德(Mark Fitzgerald)表示,目前全球「血荒」現象相當嚴重,但每30個人當中只有1個人願意捐血。這次以人造血輸血成功的經驗,將有助於解決全球血液供應不足的問題。

什麼是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和我們熟悉的大腸桿菌一樣,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細菌。李斯特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小河、污水中,可在許多植物上生長,如筍類、蔬菜、瓜果等,在乾草中可以生存6個月。它也常出現在哺乳動物、禽類的糞便中,5%~10%的人腸道中就有這種細菌寄生。

  細菌 無處不在,污染廣泛

  李斯特菌的生存能力很強,在1~4℃的低溫環境中照樣生長,所以貯存在冰箱裡的食物也不能倖免,常常被人稱為「冰箱裡的殺人細菌」;它在42℃的環境下也能繁殖,甚至巴氏消毒都不能把它殺死。李斯特菌在酸性、鹼性環境中都能適應,因此可污染任何食物,如肉、蛋、禽、海產品、乳製品、蔬菜、瓜果等。

  曾有人對我國713種食品進行過檢測,李斯特菌帶菌率為3.5%,生肉類食品帶菌率為5.1%,而烤鴨上的帶菌率高達16.8%。這說明李斯特菌無處不在,污染廣泛。

  疾病 潛伏期長,病死率高

  李斯特菌像大腸桿菌一樣,主要因食物污染傳播,病從口入,經消化道感染,但它所導致的疾病與出血性大腸桿菌完全不同。

  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主要引起腸炎,表現為腹痛、腹瀉。李斯特菌也可引起發熱、腹瀉等症狀,但它往往不甘心僅在腸道里安居,還喜歡感染人的神經組織,常常先鑽進血流,再攻入人腦,引起敗血症和腦膜炎,使病人出現高熱、意識障礙、昏迷和肢體癱瘓等症狀。李斯特菌還會侵犯心臟,導致心臟內膜發炎;感染孕婦的子宮,造成胎兒死亡和流產。它也可導致淋巴結炎、肝膿腫、膽囊炎、脾膿腫、關節炎、骨髓炎、眼內炎等,表現多種多樣。

 

${FDPageBreak}

  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後潛伏期很短,通常是1~4天,有時吃進污染食物後幾小時就可以出現腹瀉症狀;而李斯特菌感染大多潛伏期很長,一般在1周以上,最短的也要4天,平均3周,很難找到是哪一種食物被李斯特菌污染造成的疫情。因此,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說,一兩個月美國李斯特菌病染病和死亡人數預計仍會增加。

  另外,李斯特菌病的病死率相當高,除了輕症胃腸炎患者外,腦膜炎和敗血症患者的病死率為20%~30%,有時甚至高達47%。1983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因牛乳污染導致李斯特菌病暴發,49人患病,14人死亡。

  流行 散發流行,食源性暴發

  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疫情發病非常集中,吃了被污染食物的人大多都會出現腹瀉症狀。而李斯特菌感染的發病很分散,絕大多數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後不會得病或只有輕微的流感樣症狀和胃腸道症狀,很快自愈,只有少數免疫力低的人,如老人、孕婦、新生兒、愛滋病感染者、腫瘤患者、嚴重慢性病患者等才會得病。因此,李斯特菌病常常在一個地區僅有一兩例發生。

  但近30年來,由於食品統一加工、包裝,集中供應,進出口食品明顯增多,食品污染導致的李斯特菌病暴發疫情時有發生。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美國每年有1600~2000例李斯特菌病發生,死亡約450例,因此被美國及歐洲許多國家列為法定報告的傳染病。我國的病例雖然少見,但已有該病在動物間暴發的報道。

  最大的一起暴發事件發生於1997年,義大利兩所學校中的2189名學生在同一家供餐食堂就餐,其中1566人出現發熱、腹瀉的症狀。醫生從1位病人的血液中和123位病人的大便中培養出李斯特菌,後來調查是食堂的涼拌菜被李斯特菌污染所致。所幸的是,這些學生的免疫功能正常,細菌未能鑽進人腦,僅發生了急性胃腸炎,因而無死亡病例發生。

 

${FDPageBreak}

  預防 病從口入,加強監測

  預防李斯特菌病的原則與預防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準則類似,要預防病從口入。加工食物前要洗手,刀和切板要洗淨,牛肉、豬肉或家禽要煮熟再吃,瓜果和生蔬菜吃前要洗淨,未煮過的肉要與蔬菜、煮過的食物及準備吃的食物分開,不吃未經消毒或未煮熟的生乳及其乳製品,避免吃軟奶酪和過期的乳製品。老年人、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是重點預防人群,高風險感染人群更要注意飲食衛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李斯特菌有不怕冷的特點,可以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繁殖,因此對家用冰箱保存的食品,存放時間不要超過3天。冰箱裡存放的剩菜剩飯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後再吃,避免吃進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

  我國對李斯特菌病的認識不足,目前還沒有對李斯特菌病監測的資料,也沒有開展相應的病例對照研究,高危食物和傳播途徑不明。因此,我國尚待建立健全監測體系,加強食品衛生管理,監測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狀況,提高醫生診斷和發現病例的水平,開展病例對照研究,防止李斯特菌在我國的暴發流行。

家庭煮藥膳易入誤區

煲湯是市民煮藥膳的常用方法。一些市民自己搜羅藥膳偏方熬藥膳,抓起當歸、黃芪、枸杞等藥材和羊肉、牛肉燒煮,以為這就成了藥膳。對此,專家表示,藥膳並非是中藥、食物的簡單相加,盲目進補反而適得其反,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藥膳。

被自家狗咬可以不打疫苗?

狂犬病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傳染病,一旦發病,幾乎100%喪命,而且在神志完全清楚的掙扎和痛苦中喪命。我國每年至少有2000多人死於狂犬病,近十年來,狂犬病致死人數一直高居我國傳染病死亡人數的前三位,有時甚至名列榜首。而美國,每年只有1~4例人類狂犬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