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陰陵泉穴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可仰臥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作用:這個穴位對於緩解伏天暑濕造成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對於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作用: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狀況。
天樞穴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兩寸處。 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時要給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濕邪、毒邪從糞便排出,起到緩解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清熱的2款湯飲推薦 夏季祛濕有功效
一、冬瓜湯
材料:冬瓜、蔥花、姜米、鹽、食用油。
做法:
冬瓜洗淨切片備用。 姜米和蔥花入冷水燒開,放入冬瓜片;大火燒開,轉小火燜煮2分鐘。調入食鹽,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功效:
冬瓜性寒味甘,清熱生津,僻暑除煩,在夏日服食尤為適宜。維生素C較多,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較低,高血壓、腎臟病、浮腫病等患者食之,可達到消腫而不傷正氣的作用。
二、百合綠豆湯
材料: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冰糖適量。
做法:
將綠豆洗淨,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綠豆開花百合破爛時,加入冰糖即可食用。每食適量。
功效:
清熱解暑。用於暑日心煩、口乾、出汗者。亦可用於防治感暑。
2款清熱美食推薦 祛濕有療效
第一款:冬瓜綠豆沙
材料:鮮冬瓜肉250克,綠豆75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洗淨冬瓜,並去皮及瓜籽,將瓜肉切成小條狀,干綠豆洗淨,有條件可去除綠豆皮。然後將準備好的綠豆放入沙鍋內,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將煮成豆糜狀時,加進切好的冬瓜,繼續煲20分鐘,然後加入適量紅糖調味。
功效:
夏喝綠豆湯,冬煮銀耳湯。紅糖甘甜能解毒潤澡。三種食品合用既可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又清甜可口。
第二款: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去芯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薑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先將水鴨肉用清水洗淨血污,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去芯洗淨,淮山用水稍浸,陳皮、生薑用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一齊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建議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本湯能補脾健胃,去濕止瀉,對於濕氣重而又大便稀爛者尤宜。
夏季濕熱體質如何清熱祛濕 沙參老鴨湯
老鴨剁塊,飛水,油鍋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將浸泡好的沙參、知母入淨布包起,同老鴨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軟,加入調料上桌即可食之。
清熱的2款湯飲推薦 祛濕效果好
薏米赤小豆湯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濕,能夠祛除體內的濕氣,非常適合夏季及體內濕氣較重的人食用。能當飯吃,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