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食人參禁忌是什麼?

秋季食人參禁忌是什麼?

人參品種多,作用差異大。不同種類的人參由於產地不同、生長環境的變化和不同的加工方法等,其保健治療作用差異也較大,臨床上應根據不同的症狀和體質選用適合自己的品種服用。據介紹,人參按生長環境不同可分為野山參、移山參和人工栽培人參三大類。按加工方法的不同,人參又可分為生曬參和紅參。按品種又可分為西洋參和主產於亞洲國家的「人參」。不同種類的人參其作用機理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西洋參藥性涼,而人參性溫,適用於寒證。熱證的人如果用溫性的生曬人參,則可加強身體的興奮度,使炎症惡化。紅參為溫補之藥,氣味濃厚,微苦而甘,功能偏於溫養,主要用於氣虛而兼有寒象的病證,如心血管疾病、大病後的恢復期,實熱證切記不能用紅參。所以盲目服用人參,非但達不到保健治療作用,還會出現流鼻血、過敏甚至休克等副作用。西洋參和人參都屬於補藥,其化學成分沒有本質的區別,都具有強壯身體、抗疲勞、降血糖、精神安定、免疫增強等多種生理活性作用,在應用中要注意區別。但一般情況下,病人很難辨明自己的寒熱虛實,最好在有經驗的中醫指導下服用,切不可濫用。

以下症狀者不宜食用人參:有嚴重過敏體質的人若服參後出現皮疹,則立刻停用,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高血壓病人屬肝陽上亢者,服後易引起腦血管意外,但虛寒的高血壓病者可服用人參,但用量宜少。當收縮壓> 180mmHg時,無論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參;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因發燒時心悸劇烈,服用人參會提高血循環使心悸,還有肺氣上逆之喘證,或因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吐血、鼻衄等人都忌用人參;濕熱壅滯導致的浮腫,服參後浮腫更甚(因人參有抗利尿作用),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慎用;失眠、煩躁者不宜用人參;凡氣盛、身熱、脈滑實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忌用人參。

注意人參的配伍禁忌。很多人都知道吃人參時不宜喝茶、吃蘿蔔,因為這兩種食物都有解、瀉的作用,而人參大補元氣,進補後又把它的作用排除,等於白吃;藜蘆、五靈脂、皂莢等中藥不宜與人參同時服用;不宜與普魯苯辛、阿托品、苯丙酸諾龍等西藥並用,否則可能導致聲音嘶啞、咽喉乾燥等現象;不宜與西藥中的強心苷類為伍,以免引起強心苷中毒;人參可提高興奮性,降低麻醉藥的作用時間,故不宜與普魯卡因、奴夫卡因乙醍、氯仿等麻醉劑同用;人參不宜與酸性西藥合用,以免降低療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冬進補該用什麼人參

秋冬進補可是一件大事。在調補中,自然會想到服用各種「參」,然而,面對品種繁多的「參」,不知如何選擇?此「參」彼「參」有何區別?

人參(別名白參、紅參、別直參、吉林參、野山參)人參是古代人心中聖藥,打出現開始,人們就認為它很神奇。據記載南北朝時,已有把人參和治病聯繫起來,形成傳說的簡單情節。《梁書》(卷五十一)記載,陳留孝子阮孝緒,因母病到鐘山采參,在一隻神鹿的指引下,找到了此草,服之遂愈。至唐時,人參則有「草妖」、「地精」之說。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傳說呢?可能主要和人參的形狀有關——長得太像人了,有胳膊有腿的。但是,人參也確實有神奇的地方,比如說它的壽命,這麼像草的一種植物(是五加科的),居然如此長壽。史書記載,人參壽命為400年左右,但在採收中,參齡達200歲的就很罕見了,能生長百年左右也不容易。主產於我國東北各省,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以吉林撫松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因而稱吉林參。產自朝鮮的稱朝鮮參、高麗參、別直參。

從種植生長角度來看,人參分為野山參和園參。野山參,顧名思義就是自然生長於深山野嶺,時間長達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產量極少,價格昂貴,功效最佳。園參為人工栽培於園地,故稱園參,民間稱「人參」的多為此種。

人參加工產品按加工工藝可分為:紅參、模壓紅參、生曬參、全鬚生曬參、保鮮參和活性參等。紅參是以優質鮮人參為原料,經刷洗、蒸製、烘乾而製成。模壓紅參是以優質紅參為原料,經過整形、軟化,利用特製模具壓制而成。紅參和模壓紅參在加工時因高溫蒸熟,使參根中的水解酶、澱粉酶、麥芽糖酶等均因受熱而變性,這樣既防止人參皂甙水解反應又阻止了參根中澱粉酶水解糖化,有利於營養成分的保持。生曬參是以鮮人參為原料刷洗下須後於40~50℃烘乾而得。全鬚生曬參是以鮮人參為原料,刷洗後曬乾或於40~50℃烘乾而成。生曬參和全鬚生曬參加工時因失去水分,在乾燥情況下抑制了水解酶的活性,防止人參皂甙發生水解,保證營養成分不受損失;人參失去水分,在乾燥狀態,不易感染黴菌等微生物,防止發生霉變。

活性人參,又稱凍干參,即通過低溫冷凍技術處理而乾燥的人參,它是採用冷凍和低溫乾燥法加工而成的。其加工原理是,將新鮮人參在低溫下呈冰凍狀態,利用冰態直接變成氣態的升華原理,使參根小水分脫出達到乾燥的目的。在升華過程中,參根溫度保持在0℃以下,因而對酶、蛋白質、核酸等不耐熱的物質無破壞作用,達到了充分保留了人參的有效營養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目的,經乾燥後能排除95%-99%的水分,有利於長期保存而不蟲蛀,並可保持鮮人參的外形不變。活性人參是近年來新開發的人參產品。

人參與黃芪有些啥區別?

人參與黃芪是臨床上常用的補氣藥,這是眾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補氣藥,為什麼又要區別使用呢?因為人參與黃芪補氣各有側重,如果不區別使用,就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再則,用之不當,還會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藥物之浪費。為此,特將此問題書之如下,以饗讀者。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黃芪味甘,性溫,兩者雖然都能補氣之作用,但前者更強。此外,人參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這是黃芪所不具備的。黃芪的補氣作用,遠不及人參,然而,黃芪其補偏於走表,其昇陽、固表、內托和利尿消腫等功效,卻為人參所無。鑑於它們之功效同中有異所以必須區別使用。

人參為大補元氣之品,以其能益氣固脫,所以,臨床上多用來治療大病或久病,或血脫致氣脫而出現短氣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脈微欲絕等。本品可單用,也可與附子或黃芪同用,且效果非常滿意。大補元氣還表現在補益肺腎而平喘方面,如人參配胡桃肉,或人參配蛤蚧治肺腎氣虛喘息,或短氣不足以息,聲音低微,脈虛弱等,皆是其例。人參之補還在於善走中焦,也表現在健脾止瀉方面。如人參配白朮、茯苓、砂仁、蓮米、山藥、苡仁等,可治脾胃氣虛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久瀉不止等,就是明證。

止渴生津,乃人參之又一功效。因此,在臨床上,可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證:1。熱病傷津而見高熱,口渴,大汗,氣傷液耗,脈大而乏力,可用清熱養陰藥同用,如人參配石膏、知母等即是。2。溫病或暑熱傷及氣液而見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氣不足引起心煩失眠,短氣自汗,心慌心悸,脈細而弱等,用人參配麥冬、五味子等治之,即是其例。

因為人參還具有安神鎮靜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來治療心腎不交所致之驚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與酸棗仁、遠志等同用。心脾兩虛而證見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氣乏力者,用人參配黃芪、當歸、白朮、龍眼肉等治之,甚為效驗。

怎麼安全服用人參?

人參用法很有講究,運用得當,可起到大補元氣的作用;如運用不當,則可能引起煩躁、眩暈、出血等不良反應,甚至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那麼,怎樣才能安全合理地服用人參呢?

九種人不宜服人參

據《本草綱目》記載:人參,味甘微苦而性溫,入脾、肺經。具補益強壯,補氣固脫,補肺健脾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人參能補五臟,有較強的抗疲勞、提高機體代謝與免疫功能之效,久服可輕身延年。然而,有9種人不宜服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