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太早規劃職業生涯

  

  「大學生在學校就開始職業生涯規劃為時太早,應該做的是如何轉變角色,成為一個『職場人』」、「學校的分科教育不能成為學生就業的瓶頸,應該提升學生就業的兼容性」、「企業對新人多一點寬容度,不應有經驗歧視」……日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向14位來自業界的專家頒發了特聘教授證書,他們都是自己創業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是職業經理人,已經在外貿學院學位後基地授課一年以上,並且通過了學生的「考核」。在儀式結束後的座談會上,這些特聘教授們對大學生的就業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大學生最需要考慮改變角色

  在大學期間就談職業生涯規劃是空中樓閣。大學生就業最需要考慮的是改變角色。這是不少企業負責人對大學生提出的建議。

  已經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擔任了幾年特聘教授的奧耐斯蒂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青湖稱,在面試時不少學生一開口就是自己遠大的發展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但他們對進入應聘的企業後承擔什麼角色身份都沒有弄清楚。大學生的心態是「地基」,能力是高樓,只有好的心態才能為今後打下好的基礎。

  上海一家旅遊企業的董事長凌進也說,她在招聘員工時,不少名牌高校的學生一談就是自己遠大的理想,而問他想來公司應聘什麼職位,回答總是隨便、不知道。連分工都不清楚,讓人擔憂應聘後是否能夠勝任。

  因此,他們建議,大學生在就業時,應該先考慮如何進入職場的角色轉變,然後再考慮自己的提升問題,最後才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做好自己短期或者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說到底,大學生應該多一點踏踏實實「走樓梯」的心態,而不是「坐電梯」。

  不能讓專業成為就業瓶頸

  「專業背景應該成為學生就業的優勢,但學校不能讓專業成為學生就業的瓶頸」,北京一家醫藥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孟凡強稱,作為企業,他關注學生的專業背景,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透露,公司曾經招過一些著名醫科大學心理衛生專業的大學生,遇到病人感冒發燒也會束手無措。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常常是跑來問他怎麼辦,而不是自己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他建議,學校要提高學生的就業兼容性,不能讓分科教育成為學生就業的瓶頸。

  企業對新人多一點寬容

  「新來的大學生什麼都不會幹」、「名牌高校的大學生跳槽率太高」,這些都是經常能夠聽到的抱怨。不過,企業對新人應該多一點寬容,少一點就業歧視、校際歧視。這也是座談會上特聘教授們的建議。

  據介紹,不少企業往往願意招聘有經驗的員工,可以立即派上用場;也有企業擔憂名牌高校的學生穩定性差,喜歡隔三岔五地跳槽。其實,上述觀點未必正確。陳青湖就表示,如果企業的流程都沒有問題,畢業生只要進入這個流程,應該很快就能融入角色。

  特聘教授們還建議,不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實習機會。現在不少高校把實習安排在大四,一般到這時候,學生的實習已經帶有「功利」色彩。事實上,實習可以從低年級開始,尤其是那些操作性比較強的專業更應如此。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新貴如何快速晉升

  

  調查顯示,處於管理崗位的年輕一族,他們的薪水平均數在7000元以上,承受的壓力非常大,這群人形成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群,第一種人出現過勞現象和職業倦怠,具體表現為頻繁跳槽和職業瓶頸。第二種人卻恰恰相反,他們承受同樣的壓力,但他們的職業發展卻非常順暢,成為高層晉升的潛力精英。

  所有的管理者都面臨較大的壓力,但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出現兩極分化呢?他們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我們首先從他們的工作方法來看,年輕職業人有一個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工作不分層次,缺乏對職業的責任心。你可能經常看到一個白領精緻的妝容,優雅的神態和得體的服飾,但這只是一個表象,那些被過勞困擾、神經衰弱的白領們的工作狀態可以用狼狽不堪來形容。我們知道一個人每天面對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即重要且緊迫的事;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緊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緊迫也不重要的事。不要以為緊急的事就很重要,實際情況是,事情的緊迫性常常是由別人的輕重緩急來決定的,職業人如果分不清楚,就會始終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路。

  在我們調查的這些人群中,這些年輕的管理者對自身的能力過於迷信,輕視規則和流程,對固定工作模式的全盤否定,導致他們中許多人工作層次亂套。他們可能一時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工作壓力下,他們缺乏對長期競爭力的經營,這暴露了他們職業化程度普遍低下的缺點。

  職業化程度並不是看你是否在寫字樓里工作,是否在大企業工作,是否穿著西裝筆挺、妝容得體,而是看你對工作的負責程度,一個職業人能否將自身的工作與企業的事業結合起來,能否將自身前途和企業結合起來。這其實也是中國職業白領在現代企業管理和職業生涯管理的不足之處。

  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通過大量研究發現,那些在工作中忙碌卻效率低下的人士,他們把自己90%的時間花在了緊急且緊迫的事上,以應付那些看來永無窮盡的緊急事,又幾乎把剩下的10%的時間用在了不緊迫也不重要的事上。他們的行為與那些高效能人士恰恰相反,這樣的人基本上過著一種不負責任的生活,既對企業不負責也對個人不負責。

${FDPageBreak}

  我們可想而知,隨著職業的發展,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終將帶來「苦果」。職業發展是分階段性的,越往上晉升責任就越大,壓力也越大。年輕人有一個誤區,把年輕當自己最大的資本來看,而不是工作勝任能力、職業管理能力,他們工作中遇到難題,可能首先是加班,通過更多的工作時間來緩解壓力。只要是能解決問題,能夠產生績效,他們並不反對加班,而不是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方法來解決問題。工作壓力無時不在,長期的加班習慣形成後,過勞成為痼疾。

  產生兩種極端人群的最根本原因是職業發展缺乏規劃,導致工作不分層次,生活不分層次。職業發展是分階段性的,從量變到質變的時間周期不同,年輕職業人不知道這個周期是多少,也不知道自己到什麼時間應該晉升。他們認為晉升是經營出來的,覺得自己該晉升了,到時候不能晉升就跳槽吧。事實上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專業能力可能沒有積累到晉升的那個關鍵點,還沒有到晉升的時候。還有一些人,將晉升的快,歸結為機緣巧合,歸結為手段高明,並非如此。跳槽帶來的壓力,對晉升預期的不確定,對職業發展理解的膚淺,都是他們壓力越積越重的根本原因。這些人,很難產生爆發力,而且對於成功的渴望,面臨的消費壓力,更使他們不能安心去釋放壓力,這是很多忙碌的職業人越來越不會休閒,生活方式亂套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能夠將職業規劃提前做好,對職業生涯發展有步驟有計劃進行的人,在每一個階段的總結都會為他帶來突破,帶來職業發展的飛躍,這種積累的力量最終成為一種爆發力,職業發展勢不可擋。

跳槽後如何適應新環境

  

  很多職場人在跳槽後,很難第一時間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導致身心壓力很大,不僅影響了工作,更影響了健康。

  1、把握工作流程,了解公司期待

  在工作中,若有不懂的部分一定要問。除了自己所屬的部門,也要盡力去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性質及往來的客戶。尤其對於轉行跳槽後的人而言,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最需要將有關的業務知識徹底了解。或許會覺得很吃力,但這是絕對必要的。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你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業績以及公司對你有什麼樣的期待,在這一段時間裡應該好好進行規劃。真正認清自己在公司中的位置才能有利於將來達到公司的要求。

  2、收斂自己,多與新同事合作

  新同事的到來可能會給原有的團體帶來衝擊,不管同事是否友好,你應該儘快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和規則。為了讓自己能更容易進入狀態,多幫別人忙是個不錯的方式。所謂「樹大招風」,因此不要一開始就讓自己太突出,與眾不同。比起展現自己的能力,這個時期了解工作應該更為重要。關於提案或自我表現,待一切熟悉後便可盡情發揮。

初入職場禮貌為先

包經理讓一位剛剛畢業的女學生打個電話請副總經理處理一件工作。這個女大學生就打了電話:「是張副總嗎?包經理叫我告訴你,把事情趕緊處理一下,包經理很急的。」

長期用嘴呼吸 睡眠質量會變差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長期用嘴呼吸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對兒童來說尤其如此。研究人員建議,養成用嘴呼吸習慣的兒童應及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