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一避孕藥會增加癌症的機率
事實上,口服避孕藥可以提供額外的保護,使你能夠抵抗癌症的侵害。有不少研究證明,女性在服用避孕藥一年以後,得宮頸癌的機率降低一半;而服用超過一年以上,則可以使得卵巢癌的機率降低40%;據台灣一份新近的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在服用避孕藥十年之後,得乳腺癌的機率並不會高於從不服用此藥的女性。宮頸癌主要是由通過性行為傳播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所引起,避孕藥沒有隔離功能,而服用避孕藥的女性一般是性生活較活躍者,即屬於感染此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容易對避孕藥產生誤解。
誤解二避孕藥會讓人發胖
有關醫學報告顯示,經常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和幾乎不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其體重的增減並無差異。女性體重的增加,除了年齡等生理原因之外,主要因為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以及憂慮等精神原因。
誤解三避孕藥會降低性慾
「一旦對懷孕的恐懼消除之後,大多數女性真的會更加能夠享受性的樂趣。」一位著名醫生說。其實採取藥物避孕和採取別的什麼方式並無不同,倒是不同的避孕藥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有些配合女性荷爾蒙分泌周期的避孕藥可以提高性慾。
誤解四避孕藥會增加中風的危險
世界健康協會1996年8月的一份報告指出,心血管疾病與是否服用避孕藥並無任何關係。而1996年7月《新英國醫藥新聞》上的研究報告也得出了一樣的結論。近兩年來還沒有見到對上述結論有什麼反駁意見。
${FDPageBreak}
誤解五你應該在35歲時停止服用避孕藥
事實上,對於一個健康的不吸菸的女性來說,她完全可以服藥直到停經為止。因為研究指出,使用低劑量口服避孕藥的女性,並不會比同齡的不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有更多的健康問題。有些醫生甚至建議他的病人,在40歲時重新開始服用避孕藥,以輔助治療經期不規律和更年期症候群。
誤解六避孕藥會降低將來懷孕的機率
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即使你停止服藥,那也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荷爾蒙周期,也就是說,懷孕的機會減少了。這種看法並不正確,事實上一旦停止服藥,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的生育能力,這和不服用避孕藥並無什麼差異。
誤解七 避孕藥會使情緒變化
雖因過去避孕藥中含較雌性激素。一直被認為是引起過敏和情緒低潮的罪魁,但新改進的避孕藥中的激素含量應不至引發情緒不穩。從臨床上看,有些女性在遵醫囑服用避孕藥後,出現經前症候群,其實這正是體內荷爾蒙正在調整的原因。
誤解八 生過小孩後不宜服用避孕藥
這種說法的錯誤是一概而論,很多混合式避孕藥確有可能會母乳枯竭,唯有黃體酮類避孕藥可以。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人類百歲老人長壽探秘
(作者:張正楷)
人能製造工具並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社會創造,人能順應四季更迭的變化規律而安養生息,人能不斷繁衍著聰明的後一代。天地萬物人最貴,不是因為人的高大,而是因為人類現在主宰著地球。
天下的高壽者與巴馬百歲老人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處,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古代近代長壽康樂者
人到底能活多少歲呢?100歲老人真的都是百病纏身,悲悽的結局嗎?本人翻閱許多古籍,《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當然,這話也不能全信它。野史記載:我國最著名的長生始祖名為彭祖大仙,從商代到唐朝,期間經歷了4個朝代,他活了800多歲,聽起來有點像神話。
西晉時期的佛圖澄,壽年117歲,「年雖耄耋,但形如雲松,飄然有神仙之貌」,晚年仍輔助後趙政權,被尊為「國之大寶」。
西魏至唐朝的孫思邈,世人稱之藥王、醫神,一生著作80餘部,他提倡五心「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觀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據考究,他活了168歲。
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中提及洛陽有一老人家叫李元爽,活了136歲。
翻看我國近代,有文字記載的最高壽者,竟是一位叫李慶遠的老中醫。他生於康熙十八年,死於民國二十四年,享年256歲。李慶遠老人家總結了「慈、儉、和、靜」四字訣。「饑寒痛癢,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言之甚是。
明朝《五雜組》也收集了許多壽者的文字記載。以上野史儘管世代流傳,但是經不起歷史的考證,故此僅供娛樂。
近代壽者「中國長壽之王」龔來發,貴州省務川自治區茅天鎮仡佬族人,壽年147歲,為該族老祖宗(由於取證複雜,類似壽者並沒有與國際接軌)。
現代科學家從生物學研究分析顯示:哺乳類動物的生理壽命應該為生長期的5~6倍,譬如,一頭牛的生長期在4~5年,那麼它的生理壽命就是20~30年。如此說來,人類的生長期為20~25歲,生理年齡則相應為100~150歲左右。這個重要科研成果和祖國中醫文化是不謀而合的。
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廣西巴馬世界長壽之鄉,目前有近80位百歲老人健康地生活著,儘管他們的生活比較清貧……
別人能活100歲,自己為什麼沒有信心呢?為什麼有些人長壽,有些人短壽,有些人中途夭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有著許多的不解和困惑。
中國人近年的平均壽命是72-74歲不等。中國人每天出生的人口約2.08萬,死亡人口約2.21萬,平均每4秒就有人生和死,死亡比出生相對多一些。中國人每年因自殺死亡的人群達30萬人次,患有心理障礙的人還真不少。
據網上搜索關於中國健在100歲老人的最新資料,要統計一個準確的數據可真不好弄,僅有以往大概數據可供參考。中國最新人口接近14億,據悉目前健在百歲老人為3-4萬人次,其中,百歲男性的比例僅為25%,大部分壽星則是女性的天下。換一句說法,中國平均1億人口當中約有百歲老人為2千多人。而發達國家如美國,總人口3億多,百歲健在老人卻是中國的1.5倍之多。可見,對於目前的中國人而言,挑戰100歲人生是有深遠意義的!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勾勒出了中國版圖五大長壽帶,它們分別是:新疆阿克陶-阿克蘇-吐魯番長壽帶;雲南潞西-勐海-景洪長壽帶;四川都江堰-彭山長壽帶;廣西巴馬-都安-東蘭長壽帶;廣東三水-佛山長壽帶。調查報告指出,東北、西北是中國的長壽盲區,百歲老人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還低一半以上。
我們看看中國的部分城市高壽者分布情況,舉例如下:
上海市:戶籍人口1778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300萬人,占總人口22%。其中,百歲老人600人(約數),女性占80%(2008年統計)。
北京市:戶籍人口1200萬,外地來京人口1000萬。北京市100歲以上的老壽星300人(約數),女性占了四分之三(2008年統計)。
廣州市:常住人口1000萬,百歲老人約500人。廣州近年記錄的最長壽年齡是115歲,謝非的母親李春則於2009年113歲仙逝。據悉,2010年,110歲的黃珠瓊老人成為了廣州市健在的最高壽者。
如皋市:這是個典型經濟發達的沿海平原地區。全市145萬人口中90歲以上老人6300多位,百歲壽星251位,遠遠超過聯合國「長壽之鄉」規定的有關標準(2008年統計)。
廣西巴馬:總人口25萬,每10萬人口有31.8人超過了100歲。巴馬人長壽與巴馬山區的陽光、空氣、水源、磁場環境以及生活習慣都是黃金的搭檔。巴馬的空氣清新具有深山靈氣;水源清澈,坐享富含鎂、鉀、鈣的天然礦泉水;農民主食金珠玉米,來自高纖高鉀低卡路里、低動物脂肪、低蛋白的自然食物;飯菜清淡,雜食均衡,少鹽、少油、少糖,每餐七八分飽;多吃新鮮自然的蔬菜、水果;心平氣和,他們每日都能做到暢快地排泄。
伴隨著人類的文明進步,未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大大提高是可以預見的。
${FDPageBreak}
近代壽者的生活特徵
長壽老人的身體特徵,大多可以驗證「千金難買老來瘦」之說。當然,「物無美惡,過則為災」。這裡的瘦是相對肥而言的,不是表現為瘦骨如柴,皮包骨,是不肥不瘦的合理解釋。大多高壽者都具有這一體徵。
如今的社會,缺瘦不缺胖,要想瘦那得花大錢。如今的小青年,20剛出頭,體重80公斤以上的甚多。近年人類肥胖人口比例呈上升趨勢,2010年肥胖人口比例排名前10位的國家分別是:墨西哥、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冰島、加拿大、智利、希臘。從這些國家看出,肥胖與經濟有點關係。
據美國《保健事務》雜誌描述,中國人的腰圍增長速度可謂世界之最了!中國的肥胖人口多達3.3億人,中國每4名成年人當中就有1名是偏肥胖者。女性肥胖比例高於男性,50歲以上的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比例超過80%。另外,世界人口1.6億超重肥胖兒童少年當中,每13個人就有一個是中國的兒童。
資料顯示,60歲以後的老人基礎代謝比成年人降低15%,因此需要的總熱量相應降低,而清瘦的老人較為適應人體細胞代謝的變化,符合人體的生理要求。相反,老來發福不僅造成生活上的行動不便,而且會誘發許多老年疾病。老年人的正常體重,可以大概遵循這樣的標準:
男性老人的體重(千克)=本人身高(厘米)-105;
女性老人的體重(千克)=本人身高(厘米)-100。
據說年過半百後,體重超過標準10公斤,壽命就會相應縮短20%。看來,人要追求長壽,就要堅決與肥胖的身軀做頑強的鬥爭!
健康專家總結的百歲老人都有一些共同特徵,在此整理如下:
他們大都能早睡早起,每天保持適合自己的運動。
他們能夠保持相對清醒的邏輯思考能力,對於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能夠避免或者樂觀地面對它。
他們能夠很好地處理相關壓力,面對一切問題泰然處之。
他們性格開朗,極少神經質,很少有沮喪、焦慮等消極情緒。
他們有許多好習慣如冥想、喝茶、睡午覺等,降低了皮質醇水平。
他們喜歡社交,具有高外向性,相信親友會伸出援助之手。
他們身體一般不肥胖,應驗了「千金難買老來瘦」之說。
與同年代人相比,他們的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發病率均相對很低。
以下是國外媒體採訪數位美國高壽者的話語摘錄:
「我不怕變老,如果你想不變老,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年輕的時候死去。」
「多看書看報,多做體力活動,多爬樓梯,多找喜歡的事情做。」
「日常食物要多樣化,我喜歡把愛吃的食物和朋友一起分享。」
「我沒有刻意去運動,我一生都是步行上班,我身體沒有超重。」
美國《時代》雜誌曾經刊登一篇題為《如何活到100歲》的文章。長壽之道要遵循以下幾點:每周的運動安排,每次鍛煉30分鐘,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天曬太陽15分鐘或補充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食物的加工越少越好,儘量少食多餐;每天睡夠7個小時;多呼吸新鮮空氣;每天的生活都要有目標。
河南商丘市119歲女壽星王張氏,她總結了四大健康秘訣:家庭和睦;手腳勤快;習慣午睡、晚睡泡腳;基本不吃藥。她家人透露:「她無論感冒多麼重,從不吃藥。除了感冒,幾乎沒病。」
在台灣,有一位105歲老中醫,每天仍在堅持出診為民眾服務。據說他是蔣經國的生前好友,他的養生之道是每天喝牛奶,吃青菜水果、深海魚、每周燉一隻雞,50年來不吃米飯,讓你簡直不敢置信。
今年,我國開國名將曾思玉將軍迎來了百歲壽誕,讓人鼓舞和羨慕的是,老將軍基本沒有什麼大病,精神矍鑠,耳聰目明,連感冒都很少。
據說曾思玉將軍年輕的時候就懂得運動養生:1946年冬,曾思玉的部隊轉戰塞北,他不騎馬。警衛員勸他:「首長騎馬吧!」他說:「不能騎
揭秘古稀之年的慈禧如何保持三十歲容顏
揭秘一:營養均衡
慈禧用膳時,一般是這樣:她用眼看哪樣菜品,太監就把那道菜品送到她眼前吃上一兩口。膳桌上的菜雖然很多,但往往她只是各樣吃一點,餘下的則賞給皇后、貴妃或宮內其他人。可見,慈禧太后的飲食很好的體現了飲食多樣化的思想,每種食物她都會吃,而且每種食物都不會多吃。她吸取了當年康熙帝曾因飲食過精而鬧病的教訓,所以即便是山珍海味,她也絕不敢多吃。相反,她聽說玉米粥、茯苓餅有益於身體健康。便對它們產生了好感。並常食不厭。在承德避暑山莊期間。又分外愛吃野兔肉。由於她在避亂期間急不擇食地吃了民間的窩窩頭。從此對窩頭也頗感興趣,只不過她後來吃的是粟子面的,與最初吃的大不一樣。由於不同的食物其營養價值不盡相同,這種多樣化的飲食保證了慈禧每日營養物質的均衡攝取。
揭秘二:日練八段錦
慈禧深信呂不韋最先提出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保健名言,一向注意體育鍛煉。她的鍛煉方法,主要是八段錦,每天清晨起床後,總要習煉一遍。其次是按摩,這也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項目。
關於八段錦。相信很多人都會做廣播體操,卻沒有幾個人知道廣播體操的起源就是八段錦。其實,八段錦就是古人創編的八節不同動作組成的一套醫療、康復體操。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動作舒展優美,如錦緞般優美、柔順,又因為功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
另外,慈禧每感到疲倦時,都會找人給她按摩。儘管按摩屬於被動的運動,與主動運動的八段錦不同。但從中醫學角度看,按摩能宣通氣血,舒筋活絡,祛瘀化滯。促進血液循環暢通,調整人體肌能,改善新陳代謝,有益於健康長壽。
${FDPageBreak}
揭秘三:培養愛好情操
慈禧是個很會享受的女人,這種享受不僅表現在物質生活上,還體現在她的精神生活上。她一生有書法、看戲、遊園、下棋、養花等多項愛好。
關於書法,很多人並不知道,慈禧還是一位書法愛好者。而且練習書法還覺得不過癮,後來又開始學繪花卉。時至今日,人們仍可以在頤和園仁壽殿的左右壁上,看到她所寫的高約一丈、寬近五尺的「壽」字大立軸;在2001年11月24日的《北京日報》第3版,也轉載了她60歲時賜給兩廣水師提督鄭紹金的手書大「壽」字。儘管她的字比不上書法家,但對一位皇太后來講,已經算是不易了。
慈禧還特別愛看京劇。頤和園的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即德和園、頤樂殿,此即慈禧看戲之處。戲樓翹角重檐三層,高達21米,雕梁畫棟,十分豪華。三層舞台之間,均有天地井通連,底層又有水井、水池,可設置水法布景,表演各種怪戲。據說,慈禧精通戲典,文字能力也不錯。親自改過的京戲唱本就有100多出。當時,宮中太監多達5000來人。他們要想見到這位「老佛爺」也不易,想得到她的賞識則更難。而若他們會唱京戲,便具備了接觸慈禧的機會。如果唱腔出眾,表演超群,說不定有一日還會飛黃騰達。
此外,慈禧還喜歡散步、栽植花草、從遊艇、下棋和裝扮觀音菩薩命人拍攝等等。這些愛好,給慈禧太后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帶來諸多快樂,當然也是慈禧養生之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健康春節養生7日談
如果閉上眼睛,設想一下春節的情景,眼前浮現的總是相互拜年的人群,大同小異的餃子,觥籌交錯的酒宴,不絕於耳的鞭炮……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 過年的許多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在給我們帶來了喜慶體驗的同時,也埋藏著深深的健康隱患。年,我們還要這樣一成不變地過下去嗎?是否應該嘗試那些更健康的過節方式呢?
5個心理暗示讓假期更輕鬆
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實在是太累了」,「我什麼時候才能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所要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實,這些事大多數人都在經歷,這都是額外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