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在烈日下蔓延的這股睡意顯然比在春秋天的小乏彪悍多了,它夾雜著煩躁和無力,排山倒海襲來,一擊即中,直接催眠。
夏天為什麼會犯困?
夏天由於人們晚睡早起,聚會較多,相對睡眠不足,在經過一上午的學習和工作之後可能有疲勞之感,加上飯後大腦缺氧,中午自然就想打瞌睡。另外白天氣溫較高汗多,體力消耗過大,再加上正午時分烈日當空,此時人體血管擴張,腦部供血量減少,因而時常感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夏天流汗過多和犯困也有一定的關係,不過這種情況主要是發生在惡劣的高溫作業的情況下,人體大量排汗,丟失了一定數量的鉀元素,造成電解質紊亂,人體的正常運行受到影響,使人感到倦怠無力。
怎樣解除夏天犯困?
最簡單的「解困」秘訣還是堅持晚上11點前睡覺,中午小憩15-30分鐘。適當的小憩會緩解疲勞,使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從而放鬆身心。人在睡覺的時候新陳代謝低,如果午覺睡太久,醒過來的時候不容易調整好,反倒會讓人感到無力。
另外應該進行適當的辦公室鍛煉,辦公室一族應該每隔1-2小時就要起身活動一下,讓眼睛看看遠處和綠色,適當緩解疲勞。經常聳肩也是對緩解頸椎壓力的一種好方法,從而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對於身體電解質紊亂的,要適當喝些鹽開水或者提神飲料。民間常用的喝咖啡或濃茶提神的方法也很有效。不過咖啡中的咖啡因會擴張血管,有些人喝了後會頭痛,建議這類人可以喝茶提神。
${FDPageBreak}
哪些食物可以防困?
夏季缺鉀不僅精力和體力下降,而且耐熱能力也會降低,使人感到倦怠無力。嚴重缺鉀時,可導致人體內酸鹼平衡失調、代謝紊亂、心律失常,全身肌肉無力、懶動。適當補充鉀元素有利於改善體內鉀、鈉平衡,既可以防止血壓上升,又可防止血壓過低。一些含鉀元素較高的防困食物:
1、糧食中,以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
2、水果中,以香蕉含鉀元素最豐富。
3、蔬菜中,以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筍、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含鉀元素較高。
4、海藻類,含鉀元素相當豐富,如紫菜、海帶、羊棲菜等,因此,紫菜湯、紫菜蒸魚、紫菜肉丸、涼拌海帶絲、海帶/ 肉等都是夏季補鉀菜餚的上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心量也是一種成就事業的智慧
在日本,有越是有錢人就越容易變成傻瓜的說法。而中國古代聖賢莊子也有一句名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意思是說,一個對欲望過分執著的人,他的智慧就沒有了。這個道理似乎同樣適用於現代企業管理。
秉承人本主義、以人為本這一西方哲學的西方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以儒家、道家、佛家為代表的東方企業管理模式,卻追求「見利思義」。東方傳統是尚儉、制欲,知足常樂,將欲望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儉養身,在企業管理上不主張用獎金去刺激員工,而是培養員工的忠誠。而不是像西方那樣比較傾向於張揚個人的欲望。
東方企業講究「以和為貴」,這裡的「和」不僅是管理境界,更是管理藝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管理者要有包容力,要體現「和」的境界和德行,進行人性化管理,實現真正的「和諧」,而不是以「和諧」為名,打擊異己,獨斷專行,甚至將「和諧」一次轉變為完全相反的意義,這才是最大的不和諧。
東方的哲學要求個人要懂得為整體的共同利益而犧牲個人的利益。所謂的共同利益,必須是真實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
做企業管理要有心量,要學會虛心容人,有包容力,能有心量包容各種人,比如欣賞自己的人、挑自己刺的人、對自己冷嘲熱諷的人,如此等等。這種心量,不僅是德行,有時候還是一種成就事業的智慧。
現代的企業管理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西方式的管理,這是技術層面的管理,稱之為術;一種是東方式的管理智慧,稱之為道。「術是治標,道卻可以治本。」近年來,東方管理智慧之所以越來越受到世界管理界的重視,最終的原因就在這裡。
貫徹中國傳統儒家管理思想最好的應該數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而貫徹西方管理哲學的是美國、中國等國家。中國企業的現狀就是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早期西方的管理模式,企業為了賺錢可以完全不受道德的約束,即使幹了傷天害理的事也毫無內疚感,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竟然可以往嬰兒奶粉中參入化工產品,只有在早期的資本主義時期才有這種案例出現。
中國企業現在急需的是補一補東方儒家思想的課,以日為師,學習和借鑑日本企業的管理經驗。例如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按工齡增加工資)、注重精神激勵等等,雖然近幾年日本的一些企業取消了終身雇用制,打破了年功序列制。但是,也有不少專家指出,最近,那些推行「成果主義」的日本公司的員工對企業的責任心、忠誠心比過去明顯下降。
其實早期的中國國有企業與日本企業的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轉為西方的管理模式,員工跳槽頻繁,企業以獎金激勵員工,解僱員工如家常便飯等等,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已經被西方個人主義思想所壟斷,看來要想學習日本經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巧打電話能助你成功求職
現在,畢業生求職大多時候首先要進行電話聯繫,所以,求職實際上是從打電話開始,電話在一定意義上起著敲門磚的作用。能不能在求職電話中樹立一個良好形象將影響到後面的筆試、面試,因而,打求職電話一定要注意禮儀、技巧。
要想在電話中給招聘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應做到彬彬有禮、思維敏捷、談吐清楚、表達準確,具體而言,打求職電話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選擇恰當的通話時間。應根據受話人的工作時間、生活習慣選好打電話的時間。比如,白天宜在早晨8點以後,節假日應在9點以後,晚間則應在22點以前,中午12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要打電話,以免打擾受話人的休息。給單位打電話時,應避開剛上班或快下班兩個時間。
第二、提前準備通話要點。在電話中應該說些什麼,一次電話該打多久,打電話前應有「腹稿」,如果怕有遺漏,可以事先擬出通話要點,理順說話的順序,備齊與通話內容有關的資料。電話撥通後,應先向對方問一聲「您好」,接著問:「您是某某單位嗎?」得到明確答覆後,再說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圖。要用簡短的話語描述自己的特長和擅長的技能,扼要地介紹自己的經驗,並詢問對方是否需要「我這樣的員工」。打電話的時間宜短不宜長,每次通話一般以3到5分鐘為好。
第三、講究通話的方式。通話中,不僅要用「您好」、「請」、「謝謝」等禮貌用語,而且還要控制語氣語調。因為電話是聲音的傳遞,你的聲音往往代表了自己的形象,所以,在通話時要態度謙虛、聲調溫和且富有表現力,語言簡潔、口齒清晰。
第四、注意傾聽電話的方式。打電話時要認真傾聽對方講話,重要內容要邊聽邊記。同時,還要禮貌地呼應對方,適度附和、重複對方話中的要點,不能只是說「是」或「好」,要讓對方感到你在認真聽他講話,但也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通話完畢要禮貌地說「再見」,切不可突然掛斷電話。
職場前的「以退為進」(圖)
一位28歲的英國人十年苦讀,終於拿到報業博士學位。他懷揣文憑求聘總編輯職務卻四處碰壁。 他開始反思,終於悟出自己是把目標定得太高了,於是收起文憑,以普通人身份參加了一家報社的招聘,結果被錄用做了校對工。 沒多久,報社總編就發現了他的才華:一個小小的校對竟能看出許多語句和語法的錯誤,就把他安排到廣告部做編輯。過一段時間,總編輯發現他在這個崗位上幹得仍然是遊刃有餘,便把他調到時事部做編輯,在這裡,總編輯又看到他策劃的版面、修改的稿件,發現他提出的見解新穎、準確而深邃,是其他編輯無法比擬的。 在一次得到報社獎勵後,他才向總編輯亮出自己的學位證書,並講述了以前求職的經過。總編輯聽後更加高興,毫不猶豫地提升他為副總編輯。 5年後,他在這家英國王牌媒體《泰晤士報》的職務是:總編輯。他就是生蒙。 記得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更好的一躍而後退。」面對強大的阻力、難以克服的困難,退,是一種靈動的思維、成熟的智慧,就像為了更有力的一擊而收回拳頭,在後退中將自己的劣勢轉化成優勢。 在成功的路上遇到阻力,何必非得去碰壁?非得去撞個頭破血流?退一步想想,如何?正在日本職場打拼的華人朋友,不妨也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