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有哪些利和弊呢?

火罐一拔病體舒暢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

在家操作要講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採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拔火罐也講辯證

專家特別談到了拔火罐的一些禁忌,如飽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而對於某些人群,則屬於拔火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飢、過渴、醉酒等,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過於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

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法,拔火罐同樣要講辯證。比如治療頭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療,這時就要分清症候,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如果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頸項活動不便者加雙風池;眩暈、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這時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需要醫生指導下,按照中醫經絡學說來操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拔罐療法有什麼保健功效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體的正氣也就是抗病能力增強,外邪自然就不得侵入,就能保證氣血通暢,內病不生,自然達到健康長壽,祛病延年的目的。

中醫認為人體患病的原因在於陰陽失調,正氣不足,使外邪乘虛而入,致病因素存於體內,阻塞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病。拔罐具有調整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平時利用一定的方法對相關穴位、部位進行保健型拔罐就能達到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

由於當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社會競爭激烈,環境污染存在,活動空間小,鍛煉機會少,加上不合理的飲食生活方式,導致「亞健康」現象突出。

人們常會感到身體疲憊,精神緊張,身心失調。有的表現為肌體疲勞,身體局部或周身酸痛;有的表現為情緒出現異常,難以自制,產生精神緊張綜合症等等。我們可以通過對相應部位拔罐,就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祛邪扶正,加速血液循環及淋巴回流,增強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

加速代謝產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排出,從而消除集體的疲勞。按照經絡分布通過對相應穴位可以調理臟腑功能,改善全身的身體狀,可加速腦部的血液循環,促進氧及營養物質的供給,加速排除代謝產物及有害物質,消除精神緊張和大腦的疲勞狀態,恢復健康的心理情緒。

拔罐後皮膚黑紫 為勞累所致

拔罐是傳統的中醫療法,科學的拔罐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具有很好的養生功效,中醫介紹,拔罐後通過觀察皮膚的顏色、氣味等,可以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緩解因氣血阻滯引起的頸間疼痛和感冒等。由於中醫講究體質的辨證論治,可以了解此時身體的狀況以及自身體質。

1、皮膚呈偏黑色:勞累勞損所致

表現:顏色偏黑色為淤血阻滯,通常的症狀為勞累、勞損。

方法:勞損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過手法按摩配合中藥燙療,利用熱療活血通絡。

2、皮膚呈白色:體內溫氣重

表現:在皮膚顏色的改變上,如出現白色的小水珠,則表明為體內濕氣重。有的人體內濕氣嚴重,水濕多而毛孔一時無法全部排出體外,拔罐後會表現為皮膚起小水泡。

方法:體內濕氣重,單靠拔罐可能無法全祛除濕氣。最好的方法便是讓陽光照射。人體內的陽光便是陽氣,補充陽氣才能讓濕氣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關元穴、子宮穴,利用一個灸盒便能將兩個穴位同時艾灸。

3、出現黃色物質:體內有病邪

表現:出現黃色的物質,可能說明體內存在其他病邪;黃色的物質又散發著一股惡臭味,通常是皮膚病,如痤瘡。

方法:利用蓮花針拔罐逐淤法,在皮膚表面用蓮花針敲刺後再拔罐,此時會將體內的淤血一同排出體外。

4、皮膚呈黑紅色:感冒引起

表現:拔罐後皮膚呈黑紅色,無分泌物,顏色偏紅多為「痧」,通常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還可通過按摩穴位,來緩解感冒症狀。

拔罐的注意事項

1、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2、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3、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4、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5、防止感染

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拔罐有助緩解上班族易後背疼

那些坐辦公室伏案用電腦工作的上班族,發生後背疼痛的幾率多一些。專家建議上班族在工作40分鐘至1小時左右應起來活動一下,伸伸胳膊,彎彎腰,像學生一樣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勞,緩解疼痛。治療後背疼痛時,除了運動輔助緩解外,拔罐、走罐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拔罐拔哪個部位減肥效果好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其中的「運」是運水的意思。當脾的能力不足,也就是中醫所說人體處於「脾虛」的狀態時,人體運送廢水的能力就不足。當脾臟的能力不足時,人體經絡中的體液就不易流動,心包容易產生積液,使得心臟的能力不足,心臟是人體血液的泵,當泵的揚程不足時,整個身體的活力都會降低,自然廢物就無法排出了,這就是「肥人多痰多濕,多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