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到 養生進補少食生冷

在我們生活里,許多人都會在立冬就開始進補,有的朋友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是,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立冬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立冬進補方法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進補註意事項

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四大立冬營養滋補湯推薦給大家

排骨湯抗衰老

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尤其是50—59歲的人,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強壯骨骼,減少身體老化速度。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或者蓮藕,還能起到清熱、補氣的作用。體虛力乏,腰酸腿疼的人尤其適合。

雞湯抗感冒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的症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秋冬季多喝些雞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但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症的人要少喝。

魚湯健脾開胃

魚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魚湯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還能緩解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皺紋。

豬蹄湯養氣血

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健腰腿、補血潤燥、填腎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豬蹄煲湯,尤其適合女性,民間還用於婦女產後陰血不足、乳汁缺少。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二十四節氣養生飲食有什麼

冬天的時候我們都害怕寒冷,每天晚上睡覺手腳都是冰冷的,如果飲食正確的話可以幫助我們手腳起到保暖的作用哦。自冬至起即進入三九寒天。此時是一年中人體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因而中醫理論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當節氣運行到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

冬至膳食良方推薦

羊肉燉白蘿蔔

節氣施「膳」 冬至四款食療妙方養生效果好

配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參歸羊肉湯

配料:黨參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0克,羊肉15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羊肉洗淨,斬成小塊。其餘用料洗淨,生薑拍爛,備用。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火煮3小時,加精鹽調即成。

功效:健脾補肝腎

首烏當歸雞湯

節氣施「膳」 冬至四款食療妙方養生效果好

配料:雞肉300—500克,首烏和當歸各15—20克、食鹽適量。

做法:雞肉、首烏和當歸加入適量枸杞子熬製成湯。

功效:有滋陰補血、補腎益精、潤腸通便等功效,但腹瀉、脹氣、濕痰重的人忌食。

復元粥

懷山藥50克,肉蓯蓉20克,菟絲子10克,核桃仁2個,瘦羊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蔥白3根,生薑、花椒、大茴香、黃酒、胡椒粉、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羊脊骨剁成數段,用清水洗淨。羊肉洗淨入沸水鍋中焯去血水。切成5厘米長的條塊。把山藥、肉蓯蓉、菟絲子、核桃仁分別洗淨,一起裝入紗布袋內系好。生薑、蔥白拍碎。把粳米淘淨,連同羊脊骨、羊肉塊、藥袋、生薑、蔥白一起放入沙鍋內,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花椒、大茴香、黃酒,用小火燉至米爛粥稠為止。食用前可用胡椒粉、精鹽、味精調味。

功效:溫補腎陽

秋季節氣養生全攻略

秋風送爽時

立秋: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開始移栽。

處暑: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夏季火熱已經到了盡頭。

白露: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種。

寒露:天氣轉涼,露水日多。

霜降: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種。

秋天短,有時不太明顯,但從養生角度卻很關鍵。因為由漫長酷熱轉冷冬的短暫交替,正考驗身體機能,要能儲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從涼意甚濃的秋天保養起。

第1招:少辛增酸忌寒涼

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因為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

從食物屬性解釋,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氣。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過量。至於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涼性食物。就太陽能量來說,秋天陽氣漸收,陰氣慢慢增加,不適合吃太多陰寒食物,菜最好過個火,燙一燙再吃。尤其應避免瓜果,因為「秋瓜壞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損脾胃陽氣。不妨適量吃蘋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龍眼。

第2招:養陰補氣

中醫師不反對秋天進補,但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很重要,因為「補」的內容也各異。有時出現上呼吸道毛病,以為感冒,其實不然。而是有些年紀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較少,容易眼睛乾澀、乾咳舌燥,並沒有出現紅腫痛的發炎現象,中醫稱為「陰虛」,要適度服用養陰藥,以改善體質。如果屬於過敏體質,著重「補氣」,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

第3招:情緒保守,收斂元氣

依照自然界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要早睡早起。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第4招:適當的運動

秋天不算太冷,空氣質量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尤其伸展動作,可維持身體靈活度,滋脾補筋,強化循環。伸展具有「運化作用」,能收斂心神。運指呼吸,「運之始暢」,意思是呼吸一旦舒暢開來;「化之始通」,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一路順暢,氣血循環自然活絡。

要注意的是,早晚較冷時,不要在外面運動。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調整運動方式。

第5招:穿明亮衣服

有種說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這是延伸自五行理論(「木火土金水」對應「青赤黃白黑」再對應「肝心脾肺腎」)。

秋天萬物枯敗,充滿蕭瑟肅殺氣氛,情緒容易受影響。五行中既然秋天對應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讓心情更愉悅輕快,別人看起來也較有生氣,不致死氣沉沉。

小暑節氣養生 飲食把好關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各地經典菜餚幾乎都有以黃鱔為原料的。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霜降]節氣養生:住的原則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這時候,晚上地面的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故稱為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