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 飲食養生慢調理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指大地產生初霜的現象,意味著冬天即將到來。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之說,那麼霜降節氣飲食養生應該吃什麼呢?

玉米和胃平補

玉米有「黃金作物」之稱,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及維生素、礦物質,適宜霜降節氣和胃平補,比如用玉米打制玉米餅。另外,玉米須煮水也可以預防季節交換時的血壓不穩。需注意的是,不要食用霉變的玉米,以防黃麴黴素對身體造成傷害。

秋藕養胃平補

民間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之說,蓮藕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適宜霜降節氣養胃平補。它的烹飪方式很多,可以涼拌、清炒,也可以燉湯或製作甜品。需注意的是,選購蓮藕時應選擇兩頭都有藕節的,以預防清洗泥沙困難。

山楂消食防病

山楂又名山里紅,可藥食兩用。山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能預防換季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山楂可以選擇生食,也可以煮粥和做湯羹食用。但需注意,由於山楂有活血作用,故孕婦儘量不要食用。

烏雞以和滋補

烏雞有「名貴食療珍禽」之稱,因其白毛長在黑體上,中醫講其具有平衡陰陽的功效。烏雞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鐵和鋅的含量也較高,可以補虛以預防疾病,做法以清燉為宜。

飲茶以養胃

霜降節氣飲茶應以養胃為主,可以選用陳皮、天冬、麥冬、薏苡仁等泡飲。

當然,霜降節氣飲食進補也不可盲目,要遵循少肥甘厚味、適量適度的原則。另外,除飲食養生外,也可多在陽光下運動,登高以增強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充足的睡眠,健康地由秋至冬。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雨水節氣養生粥 補血潤燥更健脾胃

多吃粥是有治療疾病的效果的。適用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患者。或者每天用大棗和大米熬成稠粥,對肝炎有良好療效。

雨水節氣養生粥 補血潤燥更健脾胃

胡蘿蔔芹菜粥

粳米50克、胡蘿蔔10克、芹菜5克、番茄15克、豬油15克、鹽2克、味精1克、香油10克,番茄用來開水燙一下後剝皮去籽瓤,切成小塊;胡蘿蔔切絲;芹菜切末;將粳米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胡蘿蔔絲、芹菜末、番茄塊、豬油,稍煮即成,調入食鹽、味精、香油。

功效:春季肝陽易動,常使人上火頭痛、眩暈目赤,此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可滋陰養肝、清肝明目。

薏苡仁黨參粥

做法:薏苡仁30克洗淨,放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乾淨。三者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鐘,放冰糖調味。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僅能祛濕健脾,還能補氣補血。

紅棗花生粥

做法:紅棗、花生、冰糖各30~50克,大棗、花生洗淨備用,將花生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熬煮1個小時,再加入大棗熬煮30分鐘,調入冰糖即成。

功效:有健脾、益氣、養肝的功效,適用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轉氨酶升高的患者。或者每天用大棗和大米熬成稠粥,對肝炎有良好療效。

扁豆小米粥

做法:扁豆角30克,小米50克,先將扁豆角切碎,再用鹽醃約半小時人味,便可與小米同時煮粥。

功效:此粥可調脾暖胃,升清降濁,除濕止瀉,養腎益腸。

胡蘿蔔南瓜粥

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淨浸泡2個小時;鍋燒熱水,倒入米熬粥40分鐘;放入去皮切塊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蘿蔔,熬煮30分鐘至軟爛即可。

功效:能補水潤燥,讓皮膚柔潤、有彈性。

小滿節氣養生,養生攻略

「白桐落盡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樹花。小滿田塍尋草藥,農閒莫問動三車。」這是一首吳藕對南方小滿節氣的題畫詩歌。人們在此時常出現的一些小毛病,應當做何種重點的預防措施,我們在起居、情志、著裝、飲食等方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晚睡早起再加午睡

由於夏天晝長夜短,人們逐漸養成早起晚睡的習慣,午飯後進行午睡是一個良好的補眠方法。特別是夏季中午1點到3點時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且食欲不振,而午飯後胃腸的血液供應量增加,供應到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所以人們總是覺得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於上班族來說,趴桌子午睡不利於身體健康。那麼就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分鐘。專家提醒,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如果午睡時間過長,大腦的血液量減少、呼吸頻率減慢、人體的代謝活動相對減弱。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醒來之後匆忙去工作或學習,大腦氣血不足就會使人感到頭暈目眩。

2。養心切莫大喜大悲

煩悶、頭暈、寢食難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常常覺得渾身乏力。中國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自然界的四季與人體內的五臟六腑都是相互關聯的。《黃帝內經》記載:「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志為喜,喜傷心。」很多人知道「怒傷肝」,卻極少有人知道「喜傷心」。「喜傷心」不是讓人不能笑,不能開心。而是希望大家可以適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大喜大悲、起起伏伏。由於夏季心陽最旺,此時最適合養心。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情緒和身體內分泌等系統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在這種情況下,情緒經常出現大波動、飲食不慎等,都有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尤其是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老年人,在「小滿」之時更要做好自我調節。

3。冬病夏治輕鬆告別寒疾

冬季最常見的就是寒性疾病。患者多為虛寒性體質,表現為手腳冰涼、畏寒喜暖等。寒氣容易在人體內沉積,冬天治療寒症無異於雨天曬衣服,是很難達到效果的。而夏天的時候,積寒會躲在膀胱經和關節處,則容易被趕出來。中醫提倡「冬病夏治」,該理論的依據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來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從而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作用。祛除寒疾的關鍵是要內服偏溫熱的飲食同時外散風寒。

可以說,夏天賜給了我們排除寒氣的自然療法。在夏季要讓身體儘量順應自然的規律,減少吹空調和吃冷飲的頻率。空調吹出的冷氣會從皮毛侵入人體,冷飲也會從腸胃而入,這樣是不利於排除寒氣的。夏季心火最盛,此時多喝溫水,適當運動出汗,才可以幫助你治療寒疾。

4。著裝清涼勿當風

小滿時節天氣逐漸炎熱,衣著更應簡單涼爽,才有利於汗液和熱量的疏散。有些年輕MM們喜歡穿露臍裝、短背心等,此時建議最好選擇純棉布料,因為棉料更容易吸收人體汗液。如果在清涼的同時又不想過於暴露,建議可以在純棉背心外面再搭一件化纖外衣。

除了著裝清涼,有些人喜歡在大量出汗後背對空調或風扇,從養生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是極為不當的。因為大量出汗時毛孔放大,背對空調或風扇會導致寒邪之風從風池穴等穴位迅速進入人體。長此以往,濕邪之氣累積過多就會造成頭痛、頭暈等症狀。夏季若是一定要使用空調,溫度不應低於24℃。如果室內溫度調得太低,容易發生「空調病」,感冒、咳嗽、發燒……隨之而來。

5。多進稀食戒生冷

進入五月之後,天氣炎熱、細菌滋生,一些疾病也隨之而來。同時,由於夏季出汗多,體內水分流失多,人體的消化功能變差。而在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湯粥類既富於營養又最容易消化。而且湯粥類不僅做法簡單,還有助於身體吸收。因此,小滿時節除了飲食清淡外,還應該多喝粥、多飲湯。

小滿節氣後由於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冷凍西瓜,冰淇淋等來解暑。雖然能享受暫時的清爽,但卻給脾胃造成極大負擔。人體胃腸溫度一般為36℃,而從冰箱裡面拿出來的食物一般只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刺激,就容易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夏季貪涼易致體內寒濕加重,出現痘痘或臉色蒼白。

立秋節氣有什麼養生、減肥規則?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立秋養生減肥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立秋養生減肥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鍛煉,還要合理調節立秋減肥飲食。

冬至節氣到 養生進補少食生冷

在我們生活里,許多人都會在立冬就開始進補,有的朋友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是,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