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病因和發病機理

當日進食熱卡超過消耗所需的能量時,除以肝、肌糖原的形式儲藏外,幾乎完全轉化為脂肪,儲藏於全身脂庫中,其中主要為甘油三酯,糖原儲量有限,脂肪為人體熱能的主要貯藏形式。如經常性攝入過多的中性脂肪及糖類,則使脂肪合成加快,成為肥胖症的外因,往往在活動過少的情況下,如停止體育鍛煉、減輕體力勞動或疾病恢復期臥床休息、產後休養等出現肥胖。而在一般情況下,人體每日所進熱卡有差異,取決於年齡、性別、身高、勞動性質等因素,由於正常神經內分泌的精密調節,使人體體重相對較穩定而不發生肥胖。

內因為人體內在因素使脂肪代謝紊亂而致肥胖

1、遺傳因素,人類的單純性肥胖的發病亦有一定的遺傳背景。人類肥胖一般認為屬多基因遺傳,遺傳在其發病中起著一個易發的作用,肥胖的形成尚與生活行為方式、攝食行為、嗜好、胰島素反應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2、神經精神因素,人類下丘腦中存在著兩對與攝食行為有關的神經核。一對為腹對側核,又稱飽中樞;另一對為腹外側核又稱飢中樞。飽中樞興奮時有飽感而拒食,破壞時則食慾大增;飢中樞興奮時食慾旺盛,破壞時則厭食拒食。在生理條件下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使食慾調節於正常範圍而維持正常體重。下丘腦處血腦屏障作用相對薄弱,這一解剖上的特點使血液中多種生物活性因子易於向該處移行,從而對攝食行為產生影響。這些因子包括:葡萄糖、游離脂肪酸、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胰島素等。此外,精神因素常影響食慾,食餌中樞的功能受制於精神狀態,當精神過度緊張而交感神經興奮或腎上腺素能神經受刺激時(尤其是α受體占優勢),食慾受抑制;當迷走神經興奮而胰島素分泌增多時,食慾常亢進。

3、高胰島素血症,近年來高胰島素血症在肥胖發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肥胖常與高胰島素血症並存,兩者的因果關係有待進一步探討,但一般認為系高胰島素血症引起肥胖。高胰島素血症性肥胖者的胰島素釋放量約為正常人的3倍。

胰島素有顯著的促進脂肪蓄積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作為肥胖的監測因子。胰島素的促進體脂增加的作用是通過以下環節起作用的: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進而合成中性脂肪;②抑制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動用。

過度攝食和高胰島素血症並存常常是肥胖發生和維持的重要因素。

4、褐色脂肪組織異常,褐色脂肪組織是近幾年來才被發現的一種脂肪組織,與主要分布於皮下及內臟周圍的白色脂肪組織相對應。褐色脂肪組織分布範圍有限,僅分布於肩胛間、頸背部、腋窩部、縱隔及腎周圍,其組織外觀呈淺褐色,細胞體積變化相對較小。

白色脂肪組織是一種貯能形式,機體將過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貯藏於間,白色脂肪細胞體積隨釋能和貯能變化較大。

褐色脂肪組織在功能上是一種產熱器官,即當機體攝食或受寒冷刺激時,褐色脂肪細胞內脂肪燃燒,從而決定機體的能量代謝水平。以上兩種情況分別稱之謂攝食誘導產熱和寒冷誘導產熱。

褐色脂肪組織這一產熱組織直接參與體內熱量的總調節,將體內多餘熱量向體外散發,使機體能量代謝趨於平衡。

有關人類肥胖者褐色脂肪組織的研究不多,但確實可以觀察到部分產熱功能障礙性肥胖的病人。

5、其他,激素是調節脂肪代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動員分解,均由激素通過對酶的調節而決定其增減動向,其中胰島素及前列腺素E1是促進脂肪合成及抑制分解主要激素;鄰苯二酚胺類、胰高糖素、ACTH、MSH、TSH、GH、ADH及糖類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促進脂肪分解而抑制合成的激素,如前者分泌過多,後者分泌減少;可引起脂肪合成增多,超過分解而發生肥胖。此組內分泌因素與繼發性肥胖症的關係更為密切。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肥胖病的起因

肥胖是一種涉及基因、環境、生理和其他因素的複雜疾病,當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時,就出現肥胖病。只有少數情況,肥胖是由疾病或用藥引起的,例如甲狀腺低下或皮質激素引起的肥胖。

肥胖與脂肪密切相關,脂肪過多是肥胖病的起因。男人脂肪超過體重的25%、女人脂肪超過體重的30%被認為有肥胖病。一般認為肥胖和體重超標可以互換使用,即肥胖者往往體重超標,同時體重超標者往往肥胖。嚴格說它們的技術含義不同。體重超標是指身體各種組織(脂肪、骨骼、肌肉)的重量超標,肥胖則專指脂肪過多。

肥胖症的飲食有哪些原則

肥胖症是指熱量入超造成體內脂肪組織增多,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者,30歲以上體脂在體內所占比重增加,男性可超過體重的25%,女性可超過30%。肥胖症依原因不同可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前者多系膳食熱能過多所致,後者可由下丘腦及內分泌等疾病所致。輕度肥胖者常無症狀,中、重度肥胖者可有活動後氣促、心慌、食慾亢進、行動困難等症,常伴發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糖尿病、膽結石等病症,是威脅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多發病及常見病。

肥胖症的飲食有哪些原則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較快,能刺激胰島素分泌,促使糖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而且耐飢餓性差,易誘發食慾,故應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尤其是單糖類中的蔗糖、果糖等在體內轉變為脂肪的可能性很大,並能提高血甘油三酯水平,更應嚴格限制。一般認為減肥時應採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每日供給量以100~200克為宜,但不宜少於50克,否則會因體脂過度動員,出現酮症酸中毒。

2、保證膳食中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充分供應。

3、高纖維膳食可減少熱能攝入並產生飽腹感,有利於減肥膳食的堅持。

4、低鹽膳食。減肥期間每日食鹽攝入量可保持在1~2克,體重降至正常後可給鹽每日3~5克,有利於減少水瀦留,使體重下降,且對防治肥胖併發症有利。

5、堅持合理的飲食制度,少量多餐、避免晚餐過於豐盛,均對減肥有利。

6、控制飲酒。因為酒精發熱量較高,每克酒精可產熱294千焦(7千卡)熱能。

肥胖病病因有哪些

肥胖,現今已經被人們視為一種社會問題倍受關注,它不僅破壞了人體自然曲線,使外表臃腫難看,更重要的是肥胖還是導致許多疾病的元兇,如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等,嚴重損害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肥胖病原因

營養過剩,過多的攝入熱量而沒有及時消耗掉,多餘的熱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於體內導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