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立冬標誌著冬季即將來臨,此時,對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是易引發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炎疾病發作的季節。專家表示,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冬季養生為預防疾病的發作或加重,要從飲食起居、身體精神全面入手。
冬天氣候乾燥,滋益陰精是冬季養生的重要內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獼猴桃等補益陰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飲食要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
菜品可首選羊肉燉蘿蔔。它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其次是炒雙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其實除了食補,冬季的傳統養生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叩齒、乾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對身體很有益處。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關元、氣海,還可以在肚臍里放些鹽,艾灸肚臍,那裡是神闕穴,這個穴位對補益元氣十分重要。
除了以上這些,立冬飲食還要注意什麼?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禦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預防為先把寒冷擋在身外
有人稱,心腦血管疾病是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那麼,冬季應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呢?
專家們建議,首先要注意保暖。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按時服藥、加強檢查、注意飲食、加強鍛煉、保持樂觀情緒等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心腦血管患者天冷時不要去晨練,因為冷空氣的刺激會誘發心絞痛發作,最好在上午10時以後再出去鍛煉。鍛煉中不要選擇跑步、跳繩、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其次,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減少被傳染的概率。第三,高血壓患者不可根據一兩次自測的血壓結果,隨便換藥或改變用藥劑量。要知道,由於測血壓時間與服藥時間關係密切,一兩次結果並不能真正反映血壓狀況。所以,高血壓病人一定要定期複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壓藥物的調整。最後,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當出現呼吸困難、肢體麻木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或撥打120,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養生重護腰 睡平板床注意保暖
秋高氣爽的季節,也是秋季疾病多發的時候,需要你提早做好防護。秋季養生要注意養腎護腰。秋季養腎護腰有哪些方法呢?
1、既要練腰背肌也要練腹肌
堅持做腰背肌肉功能鍛煉是腰腿痛預防和康復的有效措施。腰背肌鍛煉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平臥在床上,雙膝彎曲把腳放在床上,然後用力將臀部抬起,離開床面約10厘米。堅持3~5秒鐘放下,如此反覆10下,每天做3次。
第二種:即俗稱的「燕飛」。俯臥在床上,雙上肢伸直放在身體兩側,上身用力抬起約 10厘米。同樣堅持3~5秒鐘放下,如此反覆10下,每天做3次。
在加強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鍛煉的同時,還要加強腹肌練習。腹肌的鍛煉就是做仰臥起坐,同樣是每次做10下,每天3次。此外,游泳也是鍛煉腰背肌的有效方法之一。
2、要注意腰部保暖
在夏季,空調室中氣溫不宜調得過低,尤其不宜讓冷氣直吹腰部。
3、搬抬重物要注意保護腰部
身體要儘可能靠近物體,屈膝下蹲,身體向前靠,使重力分擔在腿部肌肉上,減輕腰部的負擔。應當逐步加大用力,防止腰部突然受力。用力抬東西時,兩腿前後自然分開,左右臂交替用力。
4、坐靠背椅
有些人經常長時間看電視、搓麻將或打牌,在這種長期彎腰保持坐位姿勢的情況下,腰背肌始終處於牽張狀態,肌肉筋膜組織會出現無菌性炎症進而刺激該處神經末梢導致腰痛。久坐還易損傷腰椎間盤。因為在坐位時腰椎間盤所受壓力最大,如果再埋頭彎腰,致使軀幹向前彎曲,椎間盤的壓力更會增加。
5、睡要平板床加厚墊
不合理的睡床和睡姿與腰痛也有密切關係。人的正常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椎和腰椎凸向前,胸椎和骶椎凸向後。人直立時,腰椎前凸角度稍變小,腰部肌肉韌帶緊張以保證身體挺直;平臥時,腰椎前凸恢復,肌肉韌帶鬆弛從而得到休息。這就要求床必須有足夠的硬度以保持腰椎的前凸弧度。
如果床過軟,腰椎前凸變直,肌肉韌帶長期緊張,必然會因勞損產生腰腿痛。睡在加厚墊的平板床上最符合人體的生理狀態。
季節交替 教您辨別孩子大便異常
小兒身體好不好,有沒有生病,有時不需要去看兒科醫生,有經驗的家長或幼兒園老師,他們能夠通過觀察寶寶的大便次數、性狀和異常現象,判斷寶寶消化系統是否異常,進而為醫生給寶寶診治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以下幾種寶寶糞便屬於大便異常,需要去醫院兒科診治:
一是,綠色大便。寶寶的大便黏液多,量不多,呈現出綠色,這一般是飢餓腹瀉的症狀。倘若量很多,則是由於吃了蔬菜引起的不消化導致。此外,如果寶寶肚子受了涼,有時也會拉綠色大便。
二是,黑色大便。如果寶寶吃了大量的動物肝臟或者動物血,慢性胃炎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都能導致寶寶大便變黑。
三是,豆腐渣大便。寶寶出現這樣的大便,通常是由黴菌導致的腸炎,要加以關注。
四是,大便發亮光滑。寶寶出現此類大便,大多是由於寶寶吃了太多的脂肪,較多的脂肪酸刺激腸黏膜進而產生淡黃色液體以及較多的大便,使得大便呈多泡沫、灰白色,所以會發亮光滑。
五是,臭雞蛋味的大便。這通常是由於寶寶攝入了太多的蛋白質食物,蛋白質不能被充分吸收消化,導致寶寶的大便奇臭難聞。
小兒大便異常怎麼辦
當小兒的大便出現以上症狀時,說明寶寶的大便存在異常現象,作為家長或幼兒園老師要密切關注,必要時送醫診治,以免病情加重。不過,作為家長或幼兒園老師,首先要看懂寶寶的大便異常,同時,也要仔細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有的寶寶一天之內大便6~7次,比較稀,然而寶寶的精神卻較好,食慾也很強,體重增加也未見異常,這其實是正常的生理腹瀉,家長或幼兒園老師不要心慌,這樣的情況寶寶是不需要治療的。通常,寶寶4~6個月大的時候,添加一定的輔食後,寶寶的大便次數與性狀都會變得正常。
小兒大便異常不要漠不關心,因為寶寶大便異常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此類現象,應當早發現,早治療。
飲食不同 糞便有異
母乳餵養地小孩在未加輔食前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便,有時稍稀或帶綠色,略帶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小孩腸道內有許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它們在腸道中幫助分解食物,促進吸收,還能在腸道內營造一個酸性地環境。腸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很難在腸道內生存致病。增加輔食以後,大便次數減少,每日1-2次。
人工餵養地小孩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質地較硬,因奶粉中蛋白質較多,有明顯地蛋白質分解地臭味,每日1-2次,有時有奶塊。若同時加澱粉類食物,大便次數不多,但量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糞便改變 調整飲食
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多,質地較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帶有酸味,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
調整飲食:母乳餵養地可只給小孩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較高地後半段奶則擠出棄去。此外,母親要多飲水及少吃含脂肪高地食物或油炸食品。
立冬養生有方 如何進補最合適
立冬節氣是冬季第一個節氣,它代表著冬天的開始。這個時候天氣漸漸變冷了,很多人可能還不習慣,從外套到棉襖的轉換。關於立冬該如何養生?
看清心臟病症狀 5方法保護心臟不生病
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死亡人口是因心臟病而起,其發病及死亡率一直呈明顯上升趨勢,基本上每10秒鐘就有一個死於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危害不容小覷。那麼,我們要如何及早發現心臟病,心臟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