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但是到了寒露時節就不再適合秋凍了,這個時候天氣已經轉寒,俗話說「寒露不露腳」,寒露後養生一定要注意腳部的保暖,要穿好鞋襪,也可以用陳皮、生薑來泡泡腳。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它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如果說白露是從炎熱到涼爽的轉折,那麼寒露就是從涼爽到寒冷的轉折了。
關於寒露節氣,一直流傳著「寒露不露腳」的習俗。為什麼這個時節不能露腳呢?中醫專家指出,寒從足生,尤其是此時節過後,萬物隨寒氣衰退,天氣由熱轉寒。
俗話說:「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節氣,寒露後,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逐漸衰退。中醫學認為,寒露過後,避免受涼,對於身體保健十分重要。
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寒露不露腳」,正是這個道理。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因此,寒露過後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同時還能提高抵抗力。
中醫養生專家推薦兩個暖身藥浴方:
1、陳皮泡腳
將柑橘的果皮,經過乾燥處理之後,就變成我們常說的「陳皮」。陳皮是一種常見中藥,除了可食用之外,其實還可用於藥浴。其中質量最好的陳皮是以冬柑的皮曬制而成,有化痰止咳、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陳皮藥浴特別適合體質偏冷的女性浸泡,可有效的達到改善手腳冰涼的功效。
陳皮能緩解手腳冰涼的現象的原因就在於,橘子皮內含有揮髮油,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消除身體的疲勞,新鮮橘子皮中含有的揮髮油較多,但是並不適合用於浸泡。因為新鮮的橘子皮表面可能會有農藥殘留以及保鮮劑等的污染,用來浸泡有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的問題。
經過了乾燥之後的陳皮中所含有營養成分,還可通過熱氣的作用,趁著肌膚毛孔張開而滲透進皮膚內,刺激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滋潤肌膚,身體保暖作用。陳皮藥浴方法非常簡單,首先將橘子皮曬乾保存,在泡澡之前,將陳皮加入到米酒中煮過之後,留下皮渣,放入到不用絲襪中,然後將其放進洗澡水中浸泡即可。要是覺得浸浴太麻煩的話,還可直接選擇足浴,同樣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2、生薑泡腳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另外,寒露保暖也別再秋凍鍛煉: 進入寒露之後要做好保暖工作,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晝夜溫差也會加大,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經不適合進行所謂的「秋凍」,否則很容易著涼。外出時候應該多加一件外套。中老年人要特別留心,最好推遲晨練時間,減少日常鍛煉頻率,多注意休息。 「寒從足生」,寒露後大家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用生薑、陳皮泡腳都是有益健康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飲食習俗
寒露節氣一般在公曆10月7日或8日。寒露是反映天氣現象和氣候變化的節氣。《二十四節氣解》:寒者,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寒露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大雁南飛;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古人看到海邊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開始降雪。從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勢力逐漸增強,華北大地氣溫下降速度加快,而且晝夜溫差增大。降水明顯減少,雨季結束。寒露時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節氣。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寒露時的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後,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飲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立秋後適合喝的四款粥
夏秋交替之季,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是體虛者。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
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具體做法是: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併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熬粥時要用文火,中間可點幾次冷水,玉米面紅薯粥以不稀不稠為好。
山芋粥:山芋與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壓、動脈硬化、過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搗碎芝麻與大米同煮,可治眩暈、記憶力衰退、鬚髮早白等。 蓮米粥:將蓮米發漲後,在水中用刷子將表皮擦去,抽出蓮心放清水煮爛,再與粳米同煮食用,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澀、養心安神之功,適用於脾虛食少,腹虛帶下、遺精尿頻、心煩失眠、健忘多夢。 紅棗糯米粥:山藥、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弱及貧血、營養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24節氣之寒露是幾月幾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立秋最適合哪些運動
爬山可以促進毛細血管功能,使感覺全身舒爽通暢;爬山可以明顯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行進的速度、耐力,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等身體素質,加強心、肺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爬山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於氣候的獨特,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還有些特殊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