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寶寶「凍」出腹瀉 腹瀉的食譜

每年暑期,患有呼吸道疾病和腹瀉的兒童就占到了大部分。雖然是酷暑炎炎,但專家提醒,許多病卻是「凍」出來的,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更容易「受傷」,而罪魁禍首就是空調和冷飲。

瀉病指大便次數增多,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綜合徵。常見的原因有: ① 感染因素 。往往由於食物或食具被細菌、病毒污染所致,一些腸道外感染,如小兒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敗血症等疾病常可同時出現腹瀉。 ② 飲食不調 。嬰幼兒消化系統功能發育不夠完善,消化酶分泌少,所以,吃得太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短期飲食變化太多,都可發生腹瀉。另外,吃得太少也可發生飢餓性腹瀉。 ③ 受涼、過熱、情緒緊張、過度疲勞 可使消化酶分泌減少或腸蠕動增加而引起腹瀉,不過專家提醒,小兒腹瀉常常由食物過敏所致。

寶寶腹瀉後,腸胃比較虛弱,且食慾不好。如果腹瀉嚴重,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脫水,更容易引起營養不良,所以要給寶寶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來調理腸胃。下面推薦了幾個調理寶寶腹瀉的食譜,媽媽們不妨試一試:

1、糯米固腸湯

糯米200克,山藥300克,加入適量水,煮粥。

2、雞蛋黃油

雞蛋煮熟後,取出蛋黃,放入鍋內,用小火煉出油食用,有利於清除腸道內的細菌及毒素。

3、胡蘿蔔湯

將胡蘿蔔剁碎,加水煮湯(一般45分鐘即可),過濾後,在濾液中加少量的糖即可。這款湯富含鹼質和果膠,能夠吸附細菌及毒素。

4、雞內金粳米粥

雞內金1個,焙乾,碾成面,粳米20克,加入適量水,煮粥。

5、栗子糊

將栗子去殼,搗爛後,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功效。

給您提個醒

進了空調房裡就儘量少出來,通常室外和室內的溫差最好不要超過5℃,睡覺時最好在臥室內放盆水,平時經常開窗通風。

家長尤其要注意食物的新鮮,飯菜、瓜果當天吃完,儘可能不要食用過夜食物;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一定要熱透。在孩子食用冰鎮西瓜時,應將切面表層與保鮮膜接觸的部分切除。

同時提醒家長,給孩子慎用抗生素。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不要盲目求滋補 冬季進補註意六戒

近日,王小姐說,她和幾個同事最近一起購買了阿膠,想在入冬時好好補身子。結果,吃了一個多星期後,其他人都沒事,王小姐卻口腔潰瘍,還流鼻血了。王小姐就納悶了,是不是吃阿膠吃出了問題?

而連日來,衝著「冬天進補,春天打虎」這句民俗,不少人想好好補補身子,部分市民的確已經開始選購進補的中藥,其中阿膠挺受歡迎的。記者隨機詢問了好幾名顧客,是否請教過專業的中醫醫生時,不少人都認為,進補其實就是自己調理身體,沒有必要專門諮詢醫生。

林國清說,門診中有很多患者不懂得怎麼補,存在不少「亂補」、「蠻補」的情況。在門診中,每隔一兩天就會碰到病人要求開六味地黃丸補腎,但有一部分的病人其實不適合吃。例如六味地黃丸適合的是舌紅、苔少,脈細數的患者(指病人的脈搏變窄變細而且速率加快)。而舌苔厚膩、偏白的一般屬體內有濕氣的人就不適宜吃。

那麼,什麼情況下才需要進補?

據介紹,進補就是補虛,冬令天氣寒冷,一般補益的是體內的陽氣。如果有容易疲勞、心慌、心悸、出汗、腰酸、腿冷、手足不溫、小便清長(小便的次數和每次的量增多)等症狀,那就是陽虛的表現。有可能是腎陽虛引起,也可能是脾陽不足,還有可能是肺氣不足,出現如慢性咳嗽、痰色痰白等。

中醫還認為,體內有邪氣的不適合補,比如體內有濕邪、脾胃濕熱,以及有些舊病沒有調理好、舊病復發等情況。如果體內有邪氣,吃得太油膩,邪氣就會長時間滯留在體內,有時反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冬季進補註意六戒

冬季來臨,許多人都在張羅進補健身,尤其是近些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文化需要也水漲船高,對於健與美的追求熱度日益升高。但是,有關專家告誡說,進補是有一定的學問的,不是人人都可進補,也不能隨便服補品、補藥。冬季進補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

戒亂進補

首先,應該了解自己該不該補,屬於何種體質,何髒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對照有關書刊介紹的內容認真分析,最好請有經驗的中醫指導,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補而戒膩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才能保證營養成分的吸收,冬令進補不要過重於滋膩厚味,應以易於消化為準則。

補而戒偏

中醫認為,氣與血、陰與陽雖然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但又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等說法。冬令進補時也要注意兼顧氣血陰陽,不可一味偏補,防止過偏反而引發他疾。

外感戒補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寂,後患無窮。

戒以貴賤論英雄

對於補藥,不要抱著越貴越好、越貴越有效的想法。中醫認為,運用得當,大黃可當補藥;服食失准,人參即為毒鳩。這一點也應引以為鑑。

戒唯補藥而補

對於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否則,古代帝王將相該是個個長命百歲了。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煉、飲食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避邪就靜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冬天穿衣保暖法則 外防風 顧兩頭

寒冷的冬季里,有時即使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到了室外還是凍得直哆嗦。其實,這可能是你穿衣方法不對。冬天只要遵循下面3條穿衣法則,禦寒保暖就不是難事。

材質上,「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衣物本身並不產熱,而是通過緩衝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間的對流保存熱量,如果內衣穿得過厚,不僅不舒適,還會增加內衣里的空氣對流,使保暖性下降,因此內衣應以薄、軟的棉織材質為主。中層衣服不和皮膚接觸,屬於保暖層,吸濕性要強,羊毛、羊絨、純棉材質最合適。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絨衫、棉線針織衫,下身可以穿羊絨褲。外衣要以防風為主,面料要緻密,不宜穿著毛線編織的外套。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體質較弱,可以在中、外層之間加一件毛背心。

款式上,「內貼身、中寬鬆、外收口」。冬季乾燥,皮膚敏感,因此內衣要貼身、柔軟、沒有刺激性,但要注意,保暖內衣容易產生靜電,減少皮膚水分,因此不可貼身穿,以免引起瘙癢。中層衣服不要過緊,適度寬鬆,否則不但不利於保暖,還會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減弱禦寒能力。過度寬鬆肥大容易鑽風,冷空氣乘虛而入,很容易造成熱量散發,影響局部保暖,因此外衣的領口、袖口、腰部、腳踝等處最好有收口設計。

部位上,「顧兩頭、腿要厚、腰別露」。兩頭指的是頭和腳。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風大可以選擇防風的皮帽。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所以一定要戴圍巾或穿件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後面暴露在外。棉鞋鞋底要厚,鞋頭尖、鞋幫低、鞋底薄都不利於足部保暖。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這也是建議老人穿衣「上裝要薄下裝要厚」的原因。建議深冬以後穿羊毛褲保暖,愛美女士儘量少穿裙子,減少雙腿裸露的時間,必要時可戴上護膝,保證關節保暖。腰部雙腎附近最怕風寒侵襲,尤其是女性,腰部受寒會引起氣滯血瘀,影響生殖功能。因此穿衣要注意腰部的銜接,上衣一定要蓋過腰部,少穿低腰褲。

秋季小兒腹瀉 飲食護理五要點

專家提醒家長,孩子秋季腹瀉高發,最好注意假期孩子的健康問題。小兒秋季腹瀉原因與夏季多有不同,最好正確地認識與處理問題,切不可一視同仁,可能會導致病情的加重。下面就來看看專家關於秋季腹瀉的講解吧。

怎麼通過飲食預防寶寶腹瀉?

小兒腹瀉是小兒最常見的多發性疾病,許多家長一看見小兒腹瀉便緊張,餵食小兒以抗菌素。其實,小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嬰兒的生理性腹瀉、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瀉、感染性腹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