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花紅花與藏紅花區別

天山花紅花又叫草紅花,原產埃及,但在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栽培歷史也很長。藏紅花又叫番紅花或西紅花,學名Crocussativus,系鳶尾科植物,原產西班牙,在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藥用部位為柱頭。在國外,西紅花最初僅作為染料來栽培,後來才認識到它是一種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的珍貴藥材。在醫學上常用它來治療血瘀引起的閉經、胸腹脅肋等疼痛,也可治療創傷癰腫,特別是它的養血之功能早已聞名於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時藏紅花就已經傳入我國,在《本草綱目》中,它被列入藥物之類。就養血功能而言,藏紅花優於紅花。

紅花與藏紅花僅一字之差,所以在概念上被常誤認為同類異名,現在仍有很多人把西藏早已引種栽培的紅花當作藏紅花。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此紅花非彼「紅花」。紅花是屬於雙子葉植物綱的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中的每一朵管狀花呈桔紅色。而藏紅花是屬於單子葉植物綱的鳶尾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鱗莖,花為青紫色或紫紅色,它們雖在活血通絡方面功能相似,但在系統演化、形態發育和其它用途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西藏不產藏紅花,那麼,為什麼藏紅花又以「藏」字當頭來命名呢?因為這種藥材從地中海沿岸經印度傳入西藏後,又經西藏轉運至內地,這樣人們就把它稱之為藏紅花。

最直觀特點,零下-23至27度結晶。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黃的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1)瀉下作用:

作用表現:一般在服藥後6~10小時排出稀便。

瀉下有效成分:認為主要是番瀉甙類。

瀉下作用機理:番瀉甙在腸道細菌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黃酸蒽酮,大黃酸蒽酮可刺激大腸黏膜,使腸蠕動增加而瀉下。另外還可抑制腸細胞膜上Na+、K+—ATP酶,阻礙Na+轉運,使腸內滲透壓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進腸蠕動而瀉下。

(2)利膽、保肝

(3)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1)止血作用:

特點:作用確切、見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兒茶素、沒食子酸。

止血作用機理: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數和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傷局部的血管收縮

(2)降血脂:

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及過氧化脂質。

具體方法:

首先肥胖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先用熱毛巾熱敷腹部[有條件的可用紅外線燈或用離子噴霧器照射腹部5-10分鐘,燈距25-30cm]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宜(注意避免灼傷皮膚)。再將大黃塗布於腹部,用手掌按順時針方向或從臍上方約三寸處起,雙手上下按摩,使大黃塗布均勻,由黃棕色變為乳白色,直到被完全吸收為止,這個過程需用10-20分鐘。

抗感染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譜:

敏感的細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兒病毒、B肝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血吸蟲及鉤端螺旋體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

抗菌作用機理:影響葉酸的酶系統;抑制細菌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菌生物氧化酶系統;誘生干擾素。

(2)抗炎、解熱作用

(3)免疫調節: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4)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國內外越來越多學者證明,大黃所含鞣質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詳解大黃的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通便、瀉熱、消炎。

1、用於熱積便秘。在許多熱性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腦膜炎)的中期或極期,出現便秘、胸腹滿悶、高熱、譫語、口渴、舌苔老黃等實熱證候時,可用大黃蕩滌積熱,常配枳實、厚朴同用,如小承氣湯,或與其他清熱藥通用,如涼嗝散。如果失水嚴重,須配養陰藥生地、麥冬等。方如增液承氣湯。

患者服上述瀉下劑通便後,往往收到退熱和全身情況好轉的效果,其原理可能由於:①大黃本身和其他清熱藥有抗菌消炎作用;②便秘時,由於腸內腐敗物產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加重全身不適,通便後可免除這一不良作用;③通便後,能接觸腹滿脹悶等症狀,使患者感到輕快。

2、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如患急性傳染性肝炎,甚至亞急性黃色肝萎縮,有黃疸、腹脹、便秘時,可用大黃、配梔子、茵陳、厚朴、枳實等,有消炎清熱作用。

3、用於熱瀉(如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早期。此時患者雖有腹瀉,但瀉而不清,便可不暢,腸內迭積存有腐敗物質和有炎性病變,可用大黃把腸內有形的腐敗積存物排出。有利於抑制細菌的繁殖和控制炎症。大黃的這種用法叫做「通因通用」,以瀉止瀉。例如治熱痢早期的芍藥湯就有大黃。但藥注意在熱瀉的後期,只有炎性分泌物時,則不宜用大黃。

4、用於寒積便秘。治療便秘而有腹痛和全身虛寒證候,可用大黃,配溫里祛寒藥附子、細辛等,以散寒、通便、止痛,方如大黃附子湯。

5、用於治療急性眼結膜炎、上呼吸道炎等所謂「血熱在上」的證候。此時有發熱、頭脹目赤、咽腫等症狀,通過用大黃瀉下,使腹腔充血,反射性地減輕頭面部的充血,因而有助於減輕上述炎症。每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藥同用,較重者用涼膈散。

6、用於涼血止血,治療熱性出血。如痔瘡出血等由大便熱結、腸有熱滯而引起者,單用大黃12~15g炒黑後水煎服;鼻出血兼有便秘者,可用生地9g煎服,沖服大黃(研末)4.5~9g。

7、用於治療膽管結石。配金錢草、梔子、枳殼等。

8、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取其有活血行瘀(調整血液分布)作用。例如腹部挫傷後,瘀血停滯、大便乾結時,可在跌打方劑內加入大黃3~4.5g,或單用大黃研末用酒調服。又用大黃、甘黃(10:2)的極細粉末,可治下肢潰瘍。

使用注意:

1、生大黃瀉下力較強,適用於清瀉實熱;酒制後消炎活血之力較好;體虛或用制大黃也比較適宜。

2、胎前慎用(因有促進子宮收縮的所用);產後和月經期間慎用(因能加重盆腔充血);哺乳婦忌用(因大黃在腸道吸收後隨血流分布到乳汁,影響胎兒。哺乳婦如多服大黃,乳汁也會變黃)。

3、用於瀉下,大黃不宜久煎,故須後下;用於清濕熱,則煎煮時間可稍長些。

4、習慣性便秘一般不宜用大黃,可用潤下藥。

用量:常用量3~12g。瀉下往往要用9~12g,如果配有行氣藥,有時也額可只用6g,如為加強其他攻下藥作用,甚至藥用到12g以上。請濕熱和消炎用量宜少,成人6g,小孩3g,幼嬰0.9~1.5g。

大黃炮製不同 功能有異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黃」往往是指馬蹄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可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我國使用的藥用大黃是在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片曬乾備用。

大黃的用藥禁忌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