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炮製不同 功能有異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黃」往往是指馬蹄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可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我國使用的藥用大黃是在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片曬乾備用。

本品性寒味苦,可入脾、胃、肝、大腸、心包經,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化瘀、利膽退黃等多種作用、可用於熱結便秘、血熱妄行、瘀血結滯、濕熱黃疸、結石內阻等多種病症的治療。

大黃始載於《山海經》,謂其可「蕩滌腸胃,推陳致新」。大黃一藥備受歷代醫家所推崇,素有「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之說。大黃的炮製方法有酒浸、酒炒、醋炒、鹽水炒、炒焦、炒炭等等,在臨床上功能主治各有差異,不能不引起重視。現將其臨床常用的幾個加工炮製品種的功用主治特點分述如下:

生大黃,是取原生藥材,洗淨,切片乾燥備用。功能攻積導滯,主治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者。正如《本草切要》所謂:「凡蘊熱之證,髒府堅澀,直腸燥而大便結;癰腫初發,熱毒熾盛而大便結;肥甘過度,胃火盛而大便結;縱飲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結,必用苦寒以大黃可也。」對溫病熱結便秘,高熱不退,神昏譫語者,可用本品配伍芒硝、厚朴、枳實,以加強攻下作用;對熱結傷陰,燥屎內結者,用生大黃配伍生地、玄參、麥冬,以增水行舟。常用量入煎劑每日10~15克。

酒大黃,俗稱酒軍,是取生大黃,用黃酒噴淋拌勻,稍悶,用微火炒至色澤加深時取出放涼備用。黃酒性溫味辛,能通血脈,禦寒氣而行藥力。臨床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火邪上炎所致的頭痛頭脹、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以及跌打損傷所致的瘀血腫痛。常用量入煎劑每日10~20克。

熟軍,是取生大黃,用黃酒拌勻,置容器內密閉,隔水燉後至大黃內外均呈黑褐色時取出乾燥備用。熟軍瀉下作用緩和,但能減輕瀉下時的腹痛,增強活血化瘀作用,適用於老人體虛而有瘀血者,常用量入煎劑每日3~6克。

大黃炭,是將生大黃置於鍋內,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時取出,推開放涼備用。大黃炭瀉下作用極弱,而收斂和吸附作用相對增強,有止血止瀉的功效,主治大腸有積滯的大便下血,外傷出血、吐血、崩漏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劑每日15~30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詳解大黃的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通便、瀉熱、消炎。

1、用於熱積便秘。在許多熱性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腦膜炎)的中期或極期,出現便秘、胸腹滿悶、高熱、譫語、口渴、舌苔老黃等實熱證候時,可用大黃蕩滌積熱,常配枳實、厚朴同用,如小承氣湯,或與其他清熱藥通用,如涼嗝散。如果失水嚴重,須配養陰藥生地、麥冬等。方如增液承氣湯。

患者服上述瀉下劑通便後,往往收到退熱和全身情況好轉的效果,其原理可能由於:①大黃本身和其他清熱藥有抗菌消炎作用;②便秘時,由於腸內腐敗物產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加重全身不適,通便後可免除這一不良作用;③通便後,能接觸腹滿脹悶等症狀,使患者感到輕快。

2、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如患急性傳染性肝炎,甚至亞急性黃色肝萎縮,有黃疸、腹脹、便秘時,可用大黃、配梔子、茵陳、厚朴、枳實等,有消炎清熱作用。

3、用於熱瀉(如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早期。此時患者雖有腹瀉,但瀉而不清,便可不暢,腸內迭積存有腐敗物質和有炎性病變,可用大黃把腸內有形的腐敗積存物排出。有利於抑制細菌的繁殖和控制炎症。大黃的這種用法叫做「通因通用」,以瀉止瀉。例如治熱痢早期的芍藥湯就有大黃。但藥注意在熱瀉的後期,只有炎性分泌物時,則不宜用大黃。

4、用於寒積便秘。治療便秘而有腹痛和全身虛寒證候,可用大黃,配溫里祛寒藥附子、細辛等,以散寒、通便、止痛,方如大黃附子湯。

5、用於治療急性眼結膜炎、上呼吸道炎等所謂「血熱在上」的證候。此時有發熱、頭脹目赤、咽腫等症狀,通過用大黃瀉下,使腹腔充血,反射性地減輕頭面部的充血,因而有助於減輕上述炎症。每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藥同用,較重者用涼膈散。

6、用於涼血止血,治療熱性出血。如痔瘡出血等由大便熱結、腸有熱滯而引起者,單用大黃12~15g炒黑後水煎服;鼻出血兼有便秘者,可用生地9g煎服,沖服大黃(研末)4.5~9g。

7、用於治療膽管結石。配金錢草、梔子、枳殼等。

8、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取其有活血行瘀(調整血液分布)作用。例如腹部挫傷後,瘀血停滯、大便乾結時,可在跌打方劑內加入大黃3~4.5g,或單用大黃研末用酒調服。又用大黃、甘黃(10:2)的極細粉末,可治下肢潰瘍。

使用注意:

1、生大黃瀉下力較強,適用於清瀉實熱;酒制後消炎活血之力較好;體虛或用制大黃也比較適宜。

2、胎前慎用(因有促進子宮收縮的所用);產後和月經期間慎用(因能加重盆腔充血);哺乳婦忌用(因大黃在腸道吸收後隨血流分布到乳汁,影響胎兒。哺乳婦如多服大黃,乳汁也會變黃)。

3、用於瀉下,大黃不宜久煎,故須後下;用於清濕熱,則煎煮時間可稍長些。

4、習慣性便秘一般不宜用大黃,可用潤下藥。

用量:常用量3~12g。瀉下往往要用9~12g,如果配有行氣藥,有時也額可只用6g,如為加強其他攻下藥作用,甚至藥用到12g以上。請濕熱和消炎用量宜少,成人6g,小孩3g,幼嬰0.9~1.5g。

女性壓力大可導致氣血不足 敲打經絡可緩解

氣血不足,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中醫來調理。那麼,什麼會導致氣血不足呢?中醫調理氣血不足的方法有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氣血不足是什麼引起的?

關於氣血不足,人們不是非常理解其中的含義,有的人認為氣血不足是體內缺血,應該多吃補血的食物,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因為平時一些不規律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引起氣血不足,所以不能單方面思考問題。

1、壓力及作息時間的紊亂

現代女性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不但在家中要扮演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在外也要扮演好員工的角色,在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下,導致過度的勞累,使作息時間不規律,睡眠質量差,使機體氣血無法得到很好的恢復,長期下來,女人就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

2、運動量的減少

大多數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離不開適量、合理的運動,運動可有效的增強人體機能,使身體處於健康狀態下。而現代女性的生活一直處於忙碌中,往往忽視自身運動,致使運動量減少。由於運動量的減少,血液不循環,氣血生成受阻,最終使女人出現氣血不足的症狀。

3、能量供應不足

各種疾病的發生,不僅會損耗人體本身的能量,也會不斷消耗人體血氣。如果疾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再加上飲食不合理,營養不均衡,致使能量供應不足,氣血不足的症狀也是會產生的。

氣血不足應該如何調理?

很多原因會造成女人氣血不足,而氣血不足也會嚴重影響到女性的健康。它對女人平時的生活不但產生影響,也會對女人的生理期造影響,如經期延長、經血減少、痛經等,嚴重中的可加速女人的衰老,對於這樣的問題,是不可以忽視的!下面我們來介紹敲打經絡治療氣血不足的方法:

中醫經絡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舒經理絡、交通陰陽而最終實現驅邪治病,使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適當的敲打經絡可以緩解氣血不足,以下是幾個敲打經絡的位置點:

小指尖端

部位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

拇指尖端

部位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症狀。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此經脈,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對面色白,指甲蒼白或暗紫效果較好,同時可起到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的作用。

手掌中央

部位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效用:經常用食指指關節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能增加面部紅潤,減少皺紋,並能寧心安神,鎮定神經。對調理月經,膚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還有利於心臟健康。

肩窩

部位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效用:用力按壓肩窩處,不僅能調節全身體液循環,增強免疫能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對面部痤瘡、酒渣鼻、皮膚虛浮等症有較好療效。洗澡時利用熱水柱按摩肩窩也是不錯的方式。

除了上面我們說的這些,還可以多敲打背部的經絡。很多經絡由於處在背後,、往往難以得到足夠的重視。但歷代養生理念中,背部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脊柱兩旁是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各臟腑的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經。刺激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經氣、振奮陽氣、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聶斌表示,現代醫學已經闡明,背部脊柱是腦、脊髓通向軀體各臟器、組織發出神經根的地方和通道,在脊柱的兩旁,分布著一些可以起到調節內臟作用的自主神經節。因此,通過保健方法,科學適當地刺激背部的穴位、經絡,可以起到治病保健的功效。


大黃的用藥禁忌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必須慎用。

大黃的藥用配伍

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於黃疸,臨床多與茵陳、梔子等藥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