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對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過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又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這是很有道理的。確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
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看到自己短處,也表現為如實分析自己的長處。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似乎是謙虛,實際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我們能客觀地估價自己,在認識缺點和短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就能激發自信心。要學會欣賞自己,表揚自己,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成績、滿意的事情,統統找出來,在心中「炫耀」一番,反覆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擺脫「事事不如人,處處難為己」陰影的困擾,就會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頭,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從而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給自己鼓掌,自己給自己加油,自己給自己戴朵花,自己給自己發錦旗,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培養出像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種豪邁的自信來!
自信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無根據的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是以高昂的鬥志、充沛的幹勁、迎接生活挑戰的一種樂觀情緒,是戰勝自己、告別自卑、擺脫煩惱的一種靈丹妙藥。自信,並非意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成功,而是說戰略上要藐視困難,戰術上要重視困難,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動手,腳踏實地、鍥而不捨地奮鬥拼搏,扎紮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戰勝每一個困難,從一次次勝利和成功的喜悅中肯定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卑的羈絆,從而創造生命的亮點,成就事業的輝煌。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如何運用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最早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序員編寫的。當時,美國一批電腦程序員意外發現,一批剛從學校畢業的新人參加了工作,這些人很難適應工作環境。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電腦程序員經過探索,便發現了「蘑菇定律」。蘑菇定律,通常指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剛參加工作者往往會處於這樣的境地: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的工作),到頭來還要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並且還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我兒子剛剛大四畢業,現在在南京電視台工作,現在他就處在典型的蘑菇狀態,天天去上班,老闆也不分配他幹什麼,就是看你自己的表現,他向我訴說了他的煩惱。我問了吉林電視台的一個小伙子,他說電視台就是這樣的一個工作環境,你好好的表現,等著領導的發現。需要機會。假如第一個機會沒有成功,那就等第二個機會。就看你那天突然被領導看中了,你就有希望了。想辦法引起領導的重視吧。
蘑菇生長在一個陰暗的角落,是生還是滅完全看自己的造化和對工作的態度了。象華為小工人的自殺,他那選擇的就是自滅。
積極作用
其實,換一種角度來考慮,蘑菇定律也有其自身的積極作用。
1.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很多年輕人走出校園時,認為自己一開始工作就應該得到重用。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也缺乏擔當重任的能力,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消除不現實的幻想,才能慢慢成長起來。
2.加速適應社會。要想在商場上遊刃有餘,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還要有各種社交能力。那些辦事能力強、工作積極的人,都有某些共同的行為標準和思考模式。而職場新人能否適應商場中的行為模式和遊戲規則,往往決定於在最初一段時間的「蘑菇進程」,因而「蘑菇經歷」能加速職場新人適應社會。
3.避免沾沾自喜。對於初出茅廬者來說,在做完工作、取得成績之後,總是希望上司和同事會注意自己,並得到承認和讚揚。事實上,並不是每一點成績都會被別人看在眼裡,因此,避免沾沾自喜的心態,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成功應用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應用蘑菇定律,把握以下要點,方可成功運用蘑菇定律。
1.認真對待工作。認真對待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並全力以赴地做好它,這是一切事業的開始,同時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適應環境。當你到了一個並不滿意的公司,或者被分配在某個不理想的崗位,做著無聊的工作時,要學會適應。這是因為,要想改變環境,前提便是先適應環境。
3.貴在堅持。很多人在「蘑菇經歷」時最容易產生的念頭,就是放棄。但是,真正的成功,屬于堅持不懈的人。只有認準目標,不斷堅持,在「蘑菇經歷」中積累一些可貴的經驗和素質,才能為以後的「厚積薄發」作好鋪墊。
4.自強自立。在沒有成功時,往往會遭遇歧視、侮辱等不公平的對待,不要停留在對這些問題的糾纏上。明智的做法是,自強自立,不斷增強自身實力,以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的價值。
好萊塢職場生存之道
好萊塢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產業。在這個製造和販賣創意的環境,品質的好壞沒有客觀的判斷標準。能力不如關係、做事不如做人來得重要。想在好萊塢成功,需要有極大的侵略性,甚至違反人性的言行。熟悉好萊塢式的法則,其它產業就顯得輕而易舉。在《美國甜心》中,比利克里斯多飾演一名宣傳人員,炒作新片無所不用其極。他教屬下在好萊塢生存的三大法則是:
一、永遠要搶功
當他看完預告片,問屬下是誰剪的,屬下傻乎乎地誠實說是行銷部門剪的,克里斯多當場糾正他:「永遠要搶功,如果老闆不知道是誰做的,就說是你做的!」
二、摸清老闆的喜惡
屬下聽了這話,立刻就改口說:「是我剪的!」克里斯多又提醒他,「我又沒說這剪得好。你在爭功前,要先搞清楚老闆到底喜不喜歡!」
三、冷血動物
克里斯多的理論是:你在私人生活上表現的越冷血,顯示你在工作上越用心,這樣的人老闆才會喜歡。他對屬下說:「你不是來愛人或被愛的,你是來促銷電影的。如果新片宣傳會進行到一半,你突然聽說你媽被車撞死了。你下樓,可以流一滴淚,但是立刻要若無事然說:「真可惜,如果她還活著,她會喜歡這部電影的!」
好萊塢式的冷酷,在「桃色風雲搖擺狗」中被達斯汀霍夫曼發揚光大。他飾演一名王牌製作人。當美國總統被緋聞纏身時,為了分散媒體的注意力,他製作了一場假戰爭,偽造戰爭畫面在電視播出。總統支持率回升後,他結束戰爭,甚至大刺刺地建議:「總統應該因為結束這場戰爭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旁人說:「可是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戰爭!」他說:「沒有戰爭還能帶來和平才是更大的成就啊!」
這種罔顧道德和真相,並且還以此為傲的精神,是好萊塢人成功的關鍵。在「大制騙家」中,三流製作人史帝夫馬丁為了向片廠籌資,先打聽出片廠老闆中午吃飯的餐廳,付小費給帶位者請他把他安排坐在片廠老闆旁邊,坐下後大聲地假裝和當紅明星打手機,讓老闆誤以為他是重量級人物。
虛情假意在好萊塢是一種常態。在凱文史貝西早期的作品「與鯊魚共游」(SwimmingwiththeSharks)中,他飾演一名有虐待狂的電影公司老闆,對助理軟硬兼施。有一回他在跟大老闆講話,助理在旁邊聽。大老闆掛掉電話後,他假裝還在電話上,說了一堆讚美助理的話,讓助理心花怒放。
凱文史貝西會為此而感到抱歉嗎?當然不會!他給屬下的教誨是:「在公司永遠不要說抱歉,那是脆弱的表現!」
在一個不道歉的產業,職場生存之道就是要有與鯊魚共游的機靈和膽識。
職場人最應該向劉備學習的五件事
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劉備作為正統漢室的代表,深受士大夫的追隨與百姓的愛戴。他韜光養晦,寬厚仁義,知人善待,機權幹略,戰呂布、抗曹操、結孫權、訪賢士的事跡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從落魄的王族後裔到一方霸主,由編織草鞋到轉戰南北,正是劉備對自我的強烈期盼,成就了他傳奇的一生。 自我期盼效應 自我期盼效應(self-expectancyeffect),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提出。它指的是個人由於受到某些權威或者特殊理念的影響,而對自我產生了巨大的期盼與信念。這種期盼與信念可使人在行動中增強自我的信心,提高自我的標準,最終達到一定的自我實現。自我期盼效應可包含兩個部分:(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個人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的信念;(2)自我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的實現,即個人相信自己能夠實現理想的強烈期盼。由此,自我期盼效應可使人在行動中形成一定的定勢心理,存在某種堅定的意向,並為此不畏艱難,奮鬥不止。 用時下的術語來講,劉備也是一位NLP大師,他把個人的成功培訓做到了家,也以此感染了一批人跟隨他追逐成功的夢想。具體地說,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在香港,也被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這一理論認為:我們的態度、信念、思維方式及行動都是「習慣程序」,只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改善我們思維和行為的重複程序,讓大腦的軟體升級,便能實現自我的完善和提升。NPL是一種意念激勵的技巧,力圖使人學會用神經語言來改變人的身心狀態,達到自我的不斷突破。 劉備的自我期盼表現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為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少時喪父,與母親以編賣草蓆、草鞋為生。所以,劉備雖貴為皇宗後裔,但到他這一代,已與平民無異,並終日為溫飽忙碌。但不可置疑的是,劉備的皇宗身份不僅給了他後期爭霸民意支持,也奠定了他自視不凡的基礎。 劉備的自我期盼主要有兩點:一是確信自己出身不凡,將來必有大用,二是期盼自己能擔當起匡扶漢室的重任。如《三國志》記載,劉備兒時家中有株大桑樹,遙望見如同車蓋,劉備與同宗小兒於樹下玩耍時曾說:「我將來一定會坐有羽飾華蓋的車。」其叔父劉子敬聽到後,當下斥責他:「不許胡說,你想招來滅門之禍嗎?」由此可見,劉備自小有胸懷大志,對未來有著強烈的自我期盼。 劉備23歲時,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曾被任為安喜尉。30歲時,劉備加入了討伐董卓的戰爭,力圖除漢賊,興漢室。再後來,劉備的勢力逐漸壯大,便依附陶謙,並且答允陶謙的彌留之言「榮耀朝廷,施恩惠給百姓,並建立君王的功業」,並一度領徐州州牧。${FDPageBreak} 劉備38歲時,漢獻帝劉協因曹操濫權,詔令其岳父董承聯絡他人誅殺曹操。劉備接到密旨後假裝示弱,藉機脫離曹營,投靠袁紹,以圖連同地方勢力一起反曹。在袁紹官渡之戰敗於曹軍後,劉備又投靠劉表,並屯兵新野。但劉表對劉備不予重用,這大大相悖於他的自我期待。一次與劉表飲酒,劉備到廁所時發現大腿變粗,便與劉表感嘆說:「我曾親身征戰四處,戎馬生涯時身不離鞍,更未見贅肉。現在不再征戰,在荊州安逸數年,而逐見大腿贅肉漸生,在荊州無所為用,爭戰半生理想仍未成、國家仍未平,不禁為之嘆息、感殤落淚。」由此可見,劉備縱然身處逆境,仍對自己有很高的期盼。只是礙於現實的無奈,暫時無法實現。 劉備59歲時,他終於占據荊、益兩州,自稱漢中王。兩年後,在謠傳漢獻帝被加害的第二年,諸葛亮、許靖、黃權等人上書勸進劉備即帝位,以續東漢之大統。劉備由此於成都登基,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一年後,劉備因為關羽被殺,執意發兵東吳,但遭到陸遜的成功抵抗,退守白帝城,並病終於此。在劉備傳奇而動盪的一生中,他雖未能成就大業,但其強烈的自我期盼則浩氣長存。${FDPageBreak} 劉備的君子情結 在三國霸主中,曹操以奸詐著稱,孫權以善變聞名,而劉備則以仁愛而傳世。可以說,劉備將儒家之「仁者無敵」的理念落實到「君子之道」的自我期盼中,形成了其強烈的君子情結。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不拘一格,禮賢下士。劉備自年少起,就以謙恭待人著稱,並喜歡結交豪傑遊俠,使許多人都對他十分傾慕。投身逐鹿中原後,劉備更以謙和寬厚使陶謙感動萬分,做出禮讓徐州之舉,也使徐庶感恩不已,演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至於劉備之善待諸葛亮,更是演繹出了中國古代君臣關係之絕唱。先是不顧諸葛亮初出茅廬,便委以重任,並以「如魚得水」來寓意兩人的關係。後是在白帝城病危時,託孤於諸葛亮,更提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超越君臣常綱的驚世駭語,道出了他對賢士的高度信任。 其次,劉備對百姓的仁愛之心。早期,劉備平原外御賊寇,在內則屯糧分發給百姓,士以下的人,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三國志》更以「如此深獲眾人的信望」來稱讚劉備。 曹操南下追擊劉備時,劉備的隨軍民眾就有十萬人之多,「輜重數千輛,一日只能走十餘里。」有人向劉備進言:「應該速行而保江陵,現今隨行者雖然很多,但士兵很少,若曹操軍追至,怎樣抵抗他呢?」劉備答道:「做大事都要以人為本,現今人眾歸附於我,我又怎忍心離棄他們!」所以諸葛亮稱讚劉備「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張輔也稱「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再者,劉備對同族同僚的仁德之義以及君子不趁人之危的德行。在徐州,陶謙死前說「如非劉備不可能安定這州。」由此麋竺率人迎劉備入主徐州,但劉備卻推辭,反而推薦袁術入主徐州,後經陳登和孔融的再三勸說,才應允接管徐州。劉表病卒時,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諸葛亮曾遊說劉備進取劉琮以占據荊州。但劉備於心不忍,不僅沒有進攻荊州,反而到劉表墓去哭拜,而後離去。後來入川抵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相見甚歡。當時張松、法正及龐統等人都曾提議劉備可乘機擒住劉璋,占據益州。但劉備以初來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拒絕了眾人的建言。可以說,劉備的君子情結是自我期盼的突出表現和重要組成,在亂世爭霸中,這種寬厚仁愛的君子所為更是顯得難能可貴。 總之,縱觀劉備的自我實現過程,其濃濃君主意,對其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自我理想的追求,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其翩翩君子情,也對其贏取民心,開疆闢地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任職魏國的傅干曾言:「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三國志》)。換言之,劉備的自我期盼和仁愛之道為他贏足了民心,使得文臣願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武將願為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