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預防心肌炎的措施有哪些?
秋天是個多變的季節,也是個容易感冒的季節,一般感冒,多喝點水,服些藥,注意休息,很快就會好,然而有些特殊的感冒,還有可能置人於死地。為此,陳維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有些「感冒」其實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狀。
秋季預防心肌炎的有效方法如何?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侵犯心肌的病毒,以引起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柯薩奇、埃柯、流感、副流感、腮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為主。絕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發病時有發熱、咽痛、全身酸痛、腹瀉等症狀,酷似感冒,常因此而被誤診、誤治。多數患者有循環系統的症狀,如心前區隱痛、心慌、乏力、噁心、頭暈等,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會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而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痊癒,不遺留任何症狀或體徵。部分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治療後,病情趨於穩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變化,此種情況歷久不變,據統計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病毒性心肌炎演變而來的。
溫馨提示:秋季預防心肌炎一定要做好,否則就會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進補要明辨體質
秋季養生進補,中醫把脈辨明體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自己的體質,是養生保健的第一步。
很多廣東人都愛說自己是「寒底」或「熱底」,其實中醫區分體質,包括寒、熱、虛、實,具體分為平和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瘀血體質、氣鬱體質、特稟體質等。如果自己無法辨別,大可以請有經驗的中醫師,給自己來一個「時髦的」中醫體檢。
與西醫體檢不同的是,中醫體檢不是通過量化的標準說明問題,而是根據傳統的中醫診斷學理論,通過望、聞、問、切,對受檢者的神、色、形態進行觀察,加上舌質、舌苔等舌象檢查以及把脈,並詢問受檢者的一般情況,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做一個綜合判斷。
然後根據體質分型的結果,對受檢者的日常生活、飲食、情緒、起居等進行恰當的指導。
「中醫體檢對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特別適用,」 「如果平日裡總覺得這裡或那裡不舒服,但經過西醫的檢查又無異常,或者有異常但反覆治療效果不佳,這類患者其實可以向中醫求助。」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體質類型是會隨著環境、生活習慣改變的。比如廣東人愛喝涼茶,又常呆在空調房中,不管生什麼病都吃抗生素,許多人已經轉變為陽虛體質;長期勞累也會使平和體質轉變為氣虛體質。因此,和西醫體檢一樣,中醫體檢也不是一檢而終,需定期檢查,以便在養生保健時有的放矢,對症進補。
${FDPageBreak}
秋季養生進補,簡易自辨體質法
一般而言,平和體質的人,秋季適宜用具有滋潤作用的原料進補,如魚膠、淮山、玉竹、黃精等。而陰虛(包括血虛)體質人士,夏季容易生出各種熱性疾病,因此秋冬要注意養陰,此時進行適當的補陰調養,易於吸收利用,效果更佳,這也就是常說的「夏病冬治」。
常見的幾種體質,市民可以學習初步自辨——
平和質:體形勻稱,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胃口好,大小便正常,適應能力強,患病少。
痰濕質:形體肥胖,或曾經瘦現在肥,面色淡黃而黯,血脂增高,口黏多痰,胸悶,四肢沉重,舌苔厚。
氣虛質: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頭昏心跳,動則汗出,食慾減少,舌質淡,苔薄白等。
血虛質:面色萎黃或蒼白,口唇淡白,心悸少眠,夜熱盜汗,肌膚枯澀,婦人經少色淡或閉經,舌淡紅無苔。
陰虛質:虛火上炎,顴面潮紅,午後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干,盜汗,多夢遺精,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絳無苔。
陽虛質:畏寒肢冷,頭暈自汗,手足發涼,腰酸腿軟,咳喘身腫,黎明腹瀉,陽痿早泄,尿清長,舌苔薄白。
${FDPageBreak}
秋季養生進補,還需內外有別
秋燥當令,容易損耗人體的陰精、津液,出現口乾、皮膚燥裂瘙癢、眼睛乾澀、大便乾結等情況。不過,秋燥也分為外燥、內燥之不同,通過中醫體檢,詳細了解自身情況,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達到食補或藥補的最佳效果。
許多人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卻自以為是有炎症,自行使用抗生素,其實這種情況往往就是外燥所致,濫用抗生素反而對病情無益。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會有感冒、咳嗽等症狀。外燥還有再分為涼燥與溫燥的不同。涼燥一般會口乾咽痛,乾咳無痰或是咳嗽少痰;而溫燥則通常邪在肺衛,頭痛身熱,乾咳無痰,呼吸不順,胸滿脅痛,心煩口渴,舌干無苔。
內燥是臟腑精虧液耗所引起,例如大病初癒、勞累過度、辛熱太多等。內燥按發病位置不同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燥一般是肺燥,乾咳而呼吸不順;中燥一般為胃燥,伴隨噁心、嘔吐、打嗝、噯氣、食欲不振;而下燥則主要是腸燥,體液消耗、口渴或大便燥結都是其表現。
外燥因為有外感症狀,市民較易辨別,而內燥則通常要有專業中醫師來辨別,再由醫生開出相對應的中藥方,進行治燥調理。
${FDPageBreak}
秋季養生進補,還看這些治燥中藥湯水
中醫的調理原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所以,對於外燥,通常採用輕宣燥邪的方法。涼燥可用杏蘇散,溫燥可用桑杏湯以及清燥救肺湯。而內燥,則通常用滋陰潤燥的中藥湯水。如上焦肺燥,用養陰清肺湯、百合固金湯;中焦胃燥,用麥門冬湯;下焦腸燥,增液湯、瓊玉膏等皆對症,而玉液湯則對上中下焦內燥皆有效。
杏蘇散:蘇葉、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黃芩、枳殼、甘草、陳皮、生薑各6g,大棗2枚,用水煎服。
桑杏湯;桑葉3g、杏仁4.5g、沙參6g、象貝3g、香豉3g、橘皮3g、梨皮3g,水兩杯,煮取一杯服用,再翻煮一杯服用;
清燥救肺湯:冬桑葉9g、石膏7.5g、人參2g、甘草3g、胡麻仁(炒研)3g、真阿膠2.4g、麥門冬(去心)3.6g、杏仁(去皮炒)2g、枇杷葉3g,水一碗,煎至六分,分兩三次服用。
增液湯:玄參30g、麥冬(連心)24g、細生地24g,水八杯,煮取三杯,口乾則全部喝下。大便仍然不通,再煮再服。
玉液湯:生山藥30g、生黃芪15g、知母18g、生雞內金搗細,6g、葛根5g、五味子9g、天花粉9g,以水煎服。
美國自測指南:有這些跡象要小心!
1.眼睛發乾
長時間觀看電腦屏幕、飲酒過量或是在乾燥的地方停留時間過長都會引起眼乾。此外,抗抑鬱藥、感冒藥也會引起眼乾。
偶爾眼乾,可以用非處方滴眼藥, 如果眼乾得很厲害,或是長期得不到緩解,就可能是甲狀腺亢進或是免疫系統疾病
2.盜汗
甲狀腺功能紊亂會引起盜汗,服用一些藥物也會引起,某些疾病,如癌症、紅斑狼瘡和肺結核等也會讓你在夜間大汗淋漓。
如有盜汗症狀,晚上一定要打開窗戶,降低室溫。同時,讓睡衣和床單保持一定的濕潤度。如果盜汗長期出現,一定要去看醫院排查其他疾病。
3.關節響
關節周圍的液體中含有氧氣和氮氣等多種氣體,關節屈伸過度後,會造成氣體大量湧出,發出聲響。
如果關節響的同時還伴隨疼痛或腫脹,或是關節部分發紅、發熱,活動受限,則可能是關節炎,一定要及時就醫。
${FDPageBreak}
4.手涼
血液循環不好是大部分人手發涼的原因,另外,壓力過大或是焦慮會讓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手部的血液循環受阻,也會讓手發涼。
如果是因為壓力過大引起的手涼,做做深呼吸或充分放鬆可以加快血液循環,讓手變暖;如果經常手涼,應及時看專科醫生。
5.慢性咳嗽
咳嗽是身體排出刺激物的反射性反應,鼻黏液排到喉嚨部位或是胃酸反流也會刺激喉嚨引起咳嗽。此外,某些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是因為吸菸引起的)、肺纖維化(肺部出現了疤痕)和心臟瓣膜問題也會引發咳嗽。
老是咳嗽一定要及時就醫,確診是什麼病因引起的,對症治療才能治好咳嗽。
${FDPageBreak}
6.腿部肌肉痙攣
久坐或長時間站立都會引起腿抽筋,女性整天穿著高跟鞋,小腿肌肉緊繃,也會導致腿部肌肉痙攣。
這類人平時要注意多喝水,多吃富含電解質(鉀、鈣和鎂)的食物,如深綠色葉子的蔬菜、香蕉和豆類。走路儘量穿跟低、支撐力好的鞋子,避免讓小腿肌肉過於緊繃。另外,可以在散步、鍛煉和久坐後做做伸展運動。
7.打鼾
胖人愛打鼾並不奇怪,而鼻隔膜偏離、鼻息肉也會讓人更容易打鼾。
側身睡覺能讓喉嚨不至於承受過重的壓力,減輕打鼾的症狀。打鼾較嚴重的,可在藥店購買專門的鼻腔擴張藥物。如果打鼾讓自己或者伴侶無法入睡,一定要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經前乳房脹痛警惕肝鬱氣滯
女性在即將行經的前幾天常發生乳房脹痛的現象,這種脹痛在月經來潮以後自然消失。很多女性認為這是經前正常現象。但中醫經絡學說認為,女性乳房屬足厥陰肝經。所以如果肝經發生問題,乳房就會有所反應。
從臉上皺紋看出身體狀況
皺紋不僅是歲月在人留下的痕跡,從中醫的角度上看它可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