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拔罐去濕氣 拔罐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

對於秋季拔罐,人們看法不一。部分人認為,夏天濕氣大,加上長期待在空調屋裡,人體內積聚了很多濕氣,應該多拔罐除濕;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立秋後天氣轉涼,拔罐容易使寒氣進入體內,因此不應多拔。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按摩科副主任醫師王永學針對人們的疑惑作出了詳細解答。

王永學指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平衡陰陽,但不是什麼病都能治;並且,不管是濕氣入侵體內還是風寒入侵經絡,拔罐都只能是緩解症狀,並不能解除病根。第一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首先得分清楚體內的濕氣是內濕還是外濕:夏季長期在空調環境中易造成外濕,對這種情況,拔罐是有一定療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內濕,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拔罐用途非常廣泛,基本不受季節的影響,但秋冬兩季天氣寒冷,拔罐時脫衣服容易著涼,要注意保暖。

秋季偏燥,一周拔兩次罐就夠了,拔罐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孕婦、體質虛弱者、皮膚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時容易出現皮膚淤血,也不適宜;兒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數和數量要比大人少。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人中」穴不止用於急救 經常按揉可補腎強腰

看到有人不省人事了,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掐人中」。這個在急救中經常用到的穴位,又叫「人種」,和我們的身體狀況密切相關。看「人中」辨疾病更是成為了一種「時尚」,人中穴有「異」,體內很可能有「恙」。

常按人中可補腎強腰

人中穴又稱水溝穴,位於人的鼻唇溝正中上1/3與中1/3的交界處,為「醒腦開竅」的重要穴位,針刺或用指甲以及其他尖銳物品刺激該穴位,可用於治療中暑、中風、昏迷、暈厥等急性病症,故「人中穴」又被譽為「急救穴」。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發揮此穴的急救作用,仿佛有點「屈才」了,人中穴的功效其實不止於此。

經常按揉指掐人中穴除有急救功效外,還有補腎強腰、協調陰陽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腰扭傷等疾病。現代醫學認為這個部位正好相當於第1頸椎高度,鼻下方受到的刺激平行地傳至第1頸椎,脊神經受到刺激後,使支撐背部的豎脊肌鬆弛,從而緩和了腰脊部的緊張和疼痛。具體方法:以食、中、無名指(指尖向上)緊貼在鼻子的下方,人中溝上1/3處左右移動來回按揉指掐,每次1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按揉指掐後會感到腰部輕鬆,兩腿有力。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指掐時節奏要和緩,動作要輕柔,肩臂要放鬆,指力內收,力貫指端,被掐部位不能產生青紫現象,更不能掐破皮膚。另外,如果在辦公室感到頭腦昏沉時,用手掐掐這個穴位,還可以起到提神醒腦和增加食慾的作用。

觀察人中判斷身體狀況

人中作為醫學名稱,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意思是唇部厚,人中長,可以知道小腸的情況。可見,古人很早就知道通過觀察人中來判斷身體狀況,近年來,看「人中」辨疾病更是成為了一種「時尚」。

健康人的人中是整齊的,位置正中,人中溝清晰勻稱,顏色黃里透紅。如果人中狹長、溝道窄細,或中細下寬、人中短縮、顏色灰暗,表明此人可能心臟不太好,易發心絞痛等疾病;如果人中顏色發黃,則表明脾胃虛弱,如呈土黃色,則脾胃虛寒;如果人中發紅,尤其是靠近嘴唇處發紅,表明此人為熱邪侵入,或體內有瘀血;如果人中呈紅黃髮亮或接近唇的地方潮紅,是膀胱濕熱的表現,常見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若人中呈鮮紅色,可能是火氣亢盛,或將出現癰腫;人中若起紅疹,則表明生殖系統出問題了,女性多有宮頸糜爛、附件炎,男性則可能有前列腺炎等;萬一人中色青,則此人很可能內里有寒濕,等等。總之,人中穴有「異」,體內很可能有「恙」。

人中窄短說明腎氣虛

女性的膀胱和子宮都位於盆腔,其病色反映在人中溝的上中1/3交界處。正常情況下,人中溝的氣色與面部其他部位一樣,應當是黃中透紅,明亮、潤澤、含蓄。人中的氣色形態正常,標誌著其人的子宮、外陰等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女性的月經、排卵、生殖正常,膀胱功能也正常。

首先,人中溝的形狀和孕育能力有關。端直型、梨型人中溝的婦女孕育能力較好,人中寬直比人中短窄好。其次,人中形狀和子宮大小有關。人中端直型、梨型的人子宮大小正常。此外,人中也和女性月經情況相關。人中正常、呈八字型的女孩初潮較早,一般在12~14歲;人中較平坦、呈短淺型的女孩初潮較遲,一般在15~18歲;人中呈八字型、倒梨型的人行經時或經前多伴有腹痛、腰酸;人中短淺、長窄、偏斜者,多見閉經。

人中對男性來說,除了可以觀察腎精、腎氣是否充足,長壽還是短壽,還可以判斷生殖系統的狀況。中醫把男性生殖系統概括為精室,如果把下嘴唇到下頜的部位分成三等份,那麼偏上1/3那一部分反映的是男性精室。精室的氣色以明亮、潤澤、含蓄為好,顏色也應當是黃中透紅,有的可能會比下頜其他部位要稍暗一點,但絕對在一定範圍之內。

氣不順怎麼辦?中醫解密兩個穴位能順氣

人體的氣,是不斷活動著、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它流行於全身各臟腑、經絡,無處不有,時刻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若由於某種原因,影響到氣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氣機不暢或阻滯,從而導致某些臟腑、經絡的功能障礙,稱作「氣滯」。氣滯於某一局部,可以引起脹滿、疼痛,甚至血淤、水停,形成淤血、痰飲等病理產物。

凡具有疏通氣機、消除氣滯、通經活絡功效的穴位,稱為理氣穴。臨床上常用的理氣穴有膻(dàn)中穴和雲門穴。

膻中穴:膻中穴又名元見,因其偏於治療上焦氣病又稱之為上氣海。它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的經氣聚集之處;又為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陰、手少陰四經之會穴。此外,一身宗氣會與膻中穴,故膻中又為「氣會」,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常用於治療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此穴位於胸骨中線上、兩乳頭間,平第四肋間隙。操作方法:以擦法治療,即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感覺局部發熱即可。

雲門穴:此穴為手太陰肺經脈氣所發,內應上焦肺氣,為肺氣出入之門戶,故名雲門,是宣通肺氣要穴,有開肺寬胸理氣之功。主要用於治療肺氣鬱滯、邪氣阻塞、肺氣不宣等疾病,如胸滿、咳嗽、哮喘等。雲門穴位於胸骨中線旁開6寸,鎖骨外端下方的凹陷處。操作方法:按揉雲門穴,以有酸脹感為宜,時間約10分鐘。

手腳上有三個清火穴 按對了清涼一身

天氣炎熱易上火煩躁,想要清火除了飲食調理外,多按按手腳上的三個清火穴也是有效的:

蒲公英清熱解毒 盤點能當菜吃的中草藥

或許很多人都想不到,薄荷、蒲公英、馬齒莧等中草藥也能走上餐桌,成為百姓口中的佳餚,起到蔬菜所不具有的一些保健作用。本期,給大家推薦幾種能當菜吃的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