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肉的摻假鑑別

1、龍眼肉

呈不規則薄片,常數片粘結。長15mm,寬20~40mm,厚約1mm。黃棕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皺縮不平,內表面較光亮,有細密的縱皺紋。質柔潤、氣微香,味甜。其細胞中含草酸鈣結晶,呈針狀、棒狀或簇狀。

2、摻紅糖

用濃度高的紅糖水浸泡後加工而成,形狀、大小類似龍眼肉,呈黃色至棕褐色。有蜜餞外感,肉厚明顯增加至1.5mm左右,常數片粘結一起,大小不一。仔細掰開粘結在一起的龍眼肉中會發現包裹有糖質,糖味重,氣微香,粘手,易吸潮。其分量較重,水浸黃棕色,有沉澱,味甜。

3、摻果醬

摻合果醬加工後的形狀,大小類似龍眼肉,呈黃色至棕褐色,有粒狀物混雜其間,肉皮吸附有雜物,光澤度差,看不到細密的縱皺紋,常數片粘結一起,大小不一。仔細掰開粘結一起的龍眼肉中常常發現有果醬在肉心中。味甜,氣味香,粘手,有濕潤感,易吸潮。其分量較重,水浸黃棕色,沉澱物較多,味甜。

4、摻果乾

摻合經染色的葡萄乾、櫻桃乾等加工後的形狀,大小不太類似龍眼肉,呈黃色至棕褐色。常數片粘結成塊,有人為加工的痕跡,呈不規則薄片,表面皺締不平。糖味重,氣微香。其分量較重,水浸後脫色,味微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傳統的龍眼肉做法

1、原料選擇:可選擇果形小,不適宜鮮銷的成熟鮮龍眼。

2、剪果:先用剪刀把鮮龍眼從果穗上逐粒剪下。

3、日曬:在睛天將龍眼倒在乾淨的曬席上,在陽光下曬至五成干,然後用焙灶再烘。陰雨天可直接送焙灶焙乾。

4、剝肉:當乾燥度達到七至八成時,就可用手工剝肉。剝肉時把3~5片龍眼肉相疊,用手壓成一小塊,此法稱為疊片。也可以每剝一粒肉就用手指捏一下成粒狀,稱為單片。

5、乾燥:龍眼肉可繼續曬乾或烘乾。乾燥至用手抓一把果肉緊握後放開,果肉仍然鬆開不粘手為度。

6、分級:按生曬、疊片和火焙3種分級,每種再分2~3個等級。

7、包裝:多數採用木箱與馬口鐵箱包裝。木箱內襯箬葉,外套席包,木箱每箱內裝50公斤,馬口每箱裝30公斤,裝滿後,蓋沿用錫焊封。

龍眼吃多會怎麼樣

龍眼雖好吃,但容易上火,通常每天每人吃龍眼不能超過6兩。

因食用龍眼過量導致「龍眼病」發作。其病症主要為:腹瀉、流鼻血、口腔潰瘍、口腔黏膜發炎、便秘等。

龍眼屬於又營養且可增加食慾的水果,但同時很容易讓人「上火」。因此,食用這類水果時量不宜過多,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虛火旺」、便秘、糖尿病等疾病者,更應不吃或少吃龍眼等「上火」類水果。無此類病症的市民,一天時間裡食用龍眼的數量應控制在4兩左右,每天最多不能超過6兩。

營養學家研究發現,每100克龍眼果肉中含全糖12%~23%、葡萄糖26.91%、酒石酸1.26%、蛋白質1.41%、脂肪0.45%、維生素C163.7毫克、維生素K196.6毫克,還有維生素B1、B2、P等,經過處理製成果乾,每百克含糖分74.6克,鐵35毫克,鈣2毫克,磷110毫克,鉀1200毫克等多種礦物質,還有多種胺基酸、皂素、X-甘氨酸、鞣質、膽鹼等,這是其強大滋補能力的來源。 龍眼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質等,含鐵量也比較高,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從而達到補血的效果。研究發現,龍眼肉除了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特別有效,能增強記憶,消除疲勞。

龍眼一次性是不能吃太多的,這種食物是屬於一種吃了會引起上火的食物,每天吃龍眼幾個就夠了,吃龍眼還可以用來燉湯吃,將龍眼用來燉湯吃的話還更加的滋補,龍眼要比荔枝好點,荔枝才是不能吃太多了,荔枝上火的幾率更高,如果給孩子吃的話,那麼必須要觀察孩子,避免孩子一口吞食。

龍眼肉小偏方

貧血、神經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盜汗:龍眼肉4至6枚和蓮子、芡實等,加水燉湯於睡前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安神定志:桂圓(龍眼乾)含有大量的鐵、鉀等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以治療因貧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圓(龍眼乾)中含尼克酸高達2.5毫克(每100克),可用於治療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瀉、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