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穿內褲會引起不育嗎?穿內褲的7點建議

無論男女老少,內褲都是最為貼身的衣物。如果穿錯內褲,則會影響健康。內褲的材質和顏色都要列入考慮範圍內。

什麼顏色的內褲最好

內褲的顏色也要慎重對待。有人喜歡深色內褲,卻疏忽了顏色是通過染料染出來的,染料都是集多種化學物質於一體的大雜燴,多少含有一些毒性。至於太白的內褲,有可能因為過度漂白,也潛藏著一定隱患,增加你與過敏癥結緣的風險。

現在你該明白了,內褲可不是小事情,擔負著多重功能,如保護性器官,減少大腿與外褲的摩擦,防止異味外泄等。因此,一定要慎重選購,將健康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舒適度以及款式等。請記住,穿對內褲是男人自我關愛的表現。

錯穿內褲會引起不育嗎

內褲的面料很重要。一位叫作沙菲克的埃及醫學博士歷經20年研究發現,化纖類內褲可能引起男性少精症,為生育蒙上陰影。他的研究資料顯示,穿純聚酯內褲的男人近40%到14個月時精子數明顯減少,穿半棉半聚酯混紡內褲的男人約9%到10個月時精子數量下降,而穿純棉內褲者精液無變化。另外,凡有精液改變的男子,大多在換掉化纖內褲4~8個月後恢復正常。

這項研究證實,聚酯內褲有暫時性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它會提升睪丸的溫度,降低血漿激素水平,從而誘發少精症。

這便是錯穿內褲的惡果之一:引起不育,使你喪失做爸爸的權利。但內褲的問題,並非只有未婚男性需要重視,沙菲克博士還特意警告那些已經成為父親的男人:聚酯類化纖面料會在陰莖組織內產生靜電場,削弱男人的性功能,甚至使你與性冷淡結緣。

穿內褲的7點建議

1 上班以合身的四角型內褲或丁字內褲為宜,此兩款比較能與西褲或牛仔褲等上班時最常穿的外褲「匹配」。

2 休閒在家中,寬鬆的平口褲當為首選,好處是可讓平日緊壓在褲子內的性器官自由活動。外出閒逛則以丁字型內褲為佳,可以減少較大的活動量(如較長距離行走)對性器官產生的摩擦。

3 運動時以透氣性佳的運動短褲,或是近似於泳褲材質,貼身透氣的緊身褲為好。目的是將大腿、胯間及性器官間的摩擦減至最低。另外,專為運動員設計的運動時穿的內褲也不錯,特點是在性器官部分用一個立體剪裁的三角型罩杯托住,左右各有一條鬆緊托住臀部,可使你的臀部更陽剛。

4 出差或旅遊,一次性的紙質或棉質內褲是最佳選擇。另外,一般的白色內褲也可考慮。

5 睡覺優選四角內褲或平口褲,或者有網狀設計的運動型短褲。

6 體胖多汗者,尤其是自駕車的男人,不宜常穿純棉內褲,宜選擇手感滑爽、吸汗且易干的面料(如韓國絲面料),必要時在關鍵部位用純棉墊底的內褲,以避免黏膩的感覺。

7 腿粗的男子適合穿高叉三角褲,可以將腿顯得更修長。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警惕這般吃肉易早亡 怎麼吃肉最補身體

說到肉食大家第一肯定會想到豬肉、雞肉、牛肉等食物,其實無論是白肉還是紅肉只要吃的正確健康那就是有營養的肉,吃肉注意事項有哪些?健康吃肉是如何做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

吃肉注意事項:警惕這般吃肉易早亡

在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中,肉類必不可少。有數據顯示,自1990年起,中國肉食的人均消費量就以平均每年7%~8%的速度增長,居世界之首,為世界平均值的3倍。中國營養學會的調查也顯示,在1982~2002年的20年間,中國人對畜肉的消耗上升了一倍。最近10年,人們膳食中肉食的比例仍在增加。肉吃多了傷身,這個觀念已被大家熟知,但肉吃不對更傷身,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1、燻肉、臘肉吃太多,早亡風險高

2013年3月6日,瑞士科學家發布在《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吃太多(每天超過40克)的熏制、醃製等加工肉會縮短人的壽命,每天吃160克以上的人比每天吃10~20克的人,早亡風險增加了44%。因為這種肉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容易阻塞血管,引發冠心病。而且這種肉致癌物亞硝酸鹽含量高,影響健康。

為此,瑞士蘇黎世大學社會和預防醫學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及預防部門的主任薩賓·羅爾曼博士建議,人們應將加工肉製品的攝入量限制在每天28克以內。

2、烤肉致癌風險高

肉類在高溫下直接燃燒,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與肉類蛋白質結合,會產生「苯並芘」這種強致癌物,常吃會嚴重損害健康。肉最健康的烹調方式是燉。實驗表明,長時間燉肉可減少肉類30%~50%的膽固醇。其次是涮肉、蒸肉。如果要吃烤肉,最好用綠葉菜包著。此外,有研究發現,提前用大蒜汁和桂皮粉、迷迭香等醃製肉片,可以減少烤制時致癌物的產生數量;用番茄醬和檸檬汁塗在烤肉上吃,也能減少致癌物的危害。

怎麼吃肉最補身體:每天75克肉

肉中的蛋白質我們還可以用牛奶、豆類來替代獲得,但是B族維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鋅、鐵等礦物質,是無法用蔬菜水果來替代的。因此,我們不是不需要肉,而是不需要過多的肉。「膳食平衡寶塔」中明確指出,一個人每天攝入瘦肉75克,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而蔬菜,每天最好攝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將這兩樣吃反了。

肉類有紅肉、白肉之分。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屬於此類。白肉則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包括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 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

體力勞動者適合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多吃些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對紅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還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為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兩種肉都要吃。於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類食品,比如豆漿、豆腐等,若特別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證營養供給,還不會加重慢性病。肉類的烹調方法,應該統一遵循「低脂」的原則,涮肉、蒸肉、烤肉(溫度不過高)三種吃法,不會增加額外的脂肪,還能去除部分肉類中本身含有的脂肪,最為健康。

四川人口味重好麻辣 專家提醒防結直腸癌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日發表了《全球癌症報告2014》,研究稱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成都新世紀肛腸醫院劉軍主任介紹,因為川人口味重、好麻辣,導致結直腸癌在四川發病率較高。

  「這其實與四川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日前,劉軍醫生向記者介紹,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越高,運動量越小的人,其發病率也就越高。

  口味重 讓川人腸癌高發

  劉軍醫生表示,人們如果過多食入動物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會造成腸蠕動減慢,增加腸道對毒素的吸收,從而容易導致癌症發生。而少於運動的人,其腸道蠕動也會減緩,同樣會讓毒素長時間與腸內黏膜相接觸。加上川人口味重、好麻辣,麻辣的食物對消化道刺激比較大,容易引起慢性炎症,這些都是導致腸癌的誘因。

  劉軍表示,年過40歲以後的人群,誘發腸癌的途徑主要有兩條,就是腸道息肉和潰瘍。他建議:人一到40歲後,就應該做一次腸鏡。若結果顯示為陰性,日後沒有不適感,又不屬於高危人群的,可在三五年後再做一次。劉軍介紹,腸鏡檢查並不算複雜。目前新世紀採用的韓國無痛肛門鏡進行檢查,即可通過電子攝像探頭將腸黏膜的圖像放大數十倍,對黏膜病變的性質進行組織學定性分析,檢查全程只需 5-10分鐘。

  患腸癌 易被誤認為痔瘡

  「結直腸癌和痔瘡症狀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大便帶血,但如果能掌握兩者一些基本特徵,還是能夠區別清楚的。」劉軍說。

  首先,結直腸癌的便血表現為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如果腫瘤離肛門越遠,便血發生率就越低。結直腸癌約80%有便血。但痔瘡便血常見的是鮮紅的血,不與糞便相混而是附於糞塊表面。也可表現為大便前後的滴血,嚴重的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秘結時發生。

  除此以外,痔瘡不會引起排便困難,尤其是大便變細,即使是痔核脫出,也只表現為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願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腫及炎症消退後,立即恢復正常。而結直腸癌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伴有腹部膨脹,陣發性腹痛,有時甚至可感到腸子的叫鳴音,症狀一旦出現,一般不會自行緩解,且常呈進行性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結直腸癌患者體內的腫塊往往不會縮小,只會逐漸長大,呈菜花樣,淡紅色,觸之易出血;而痔瘡水腫所出現的腫塊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紅色或暗紫色,觸之不易出血。最後,結直腸癌晚期有時會因為腫瘤侵犯了周圍組織而表現出相應的症狀,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頻,骶前神經被侵犯後會出現劇烈持續的疼痛,如移到肝臟,可出現肝腫大、黃疸,並有貧血等現象,而痔瘡就不會有這些表現。

  3類人 應定期檢查

  1、出現大便出血症狀的患者應警惕

  結直腸癌高發年齡40歲及以上人群有消化道症狀,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

  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或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腫塊等人群,最好到醫院做電子肛門鏡或無痛腸鏡查個清楚,很多病人誤以為便血都是痔瘡,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2、有結直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患者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的個人或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高,通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3、有結直腸癌及結直腸息肉家族史人群

  息肉就是腸壁上生長的凸向腸腔的增生物。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樣的息肉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防止病變成為大腸癌。專家表示,大腸長息肉是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結直腸癌在早期階段也很少有症狀,很多患者檢查的時候拒絕腸鏡檢查,而等到有症狀再來醫院檢查大多已經到了中晚期。

什麼時候刷牙讓牙齒變黃 關於刷牙的6大困惑

刷牙不正確是導致口腔疾病的主要根源。可是刷牙的講究很多,關於刷牙的注意事項也是眾說紛紜。下面說說關於刷牙的六個小疑惑。

小心牙齒早衰6信號 4個方法助你擁有堅固貝齒

很多人會注意臉部或頭髮的保養護理,卻很少關注牙齒,但這並不代表牙齒就不重要哦。實際上,牙齒不健康,進食困難,也是有健康危險的。所以,我們平日要愛護牙齒,防止牙齒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