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纓小驗方,專治口腔潰瘍

  〖偏方1〗白蘿蔔纓500克,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以淹沒蘿蔔纓為度),煎煮至沸,待溫度適宜時加1匙蜂蜜調和,代茶頻飲。

  〖偏方2〗白蘿蔔榨汁,每天含漱數次。或取白蘿蔔數個,鮮藕500克,一起絞取汁液,每天含漱數次,連用3天。

  都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其實口腔潰瘍給人帶來的折磨也是難受的。相信很多患過口腔潰瘍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小小的潰瘍看起來不起眼,卻往往讓人吃不了飯,喝不了水,刷不了牙,甚至連說話、哭笑也會受到影響。許多人清火藥、消炎藥齊上陣,大有「潰瘍不除誓不罷休」的架勢。但這樣胡亂用藥不僅浪費錢財,效果也都不夠理想。

  為什麼呢?因為口腔潰瘍雖然是因為「上火」所致,但這個火有虛有實。如果是實火,用苦寒之藥來瀉沒錯。可如果是虛火,再用苦寒的去火藥來瀉,則無異於雪上加霜,越吃越重。況且,濫用瀉火藥還會損傷人體的免疫能力,影響腑臟功能,造成消化不良、腹瀉、手足冰涼等虛寒症狀。所以,如果我們分不清自己是實熱還是虛熱,最好選擇一些溫和的清熱方法,比如說用食療代替藥物,或者單純外敷。這裡有一個偏方,是以蘿蔔纓和蜂蜜為食材,恰好能滿足上述要求。具體做法:取白蘿蔔纓500克,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以淹沒蘿蔔纓為度),煎煮至沸,待溫度適宜時,加1匙蜂蜜調和,代茶頻飲。

${FDPageBreak}

 

  蘿蔔纓是指新鮮蘿蔔的嫩葉。中醫學認為,它味辛、苦,性平能清熱生津,散瘀消腫。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蘿蔔纓可抗菌生肌,加快創口癒合。它的這些特性對於治療口腔潰瘍來說,實在是占有很大的優勢。蜂蜜為甘平之品,《本草綱目》稱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它與蘿蔔纓搭配,既能將「熱」清走,又不會因為寒涼而傷害腑臟,特別適合剛患口腔潰瘍的人。一般情況下,服用一兩天就會痊癒。

  如果潰瘍已經過了初始階段,潰瘍面變得又大又深了,那麼除了堅持服用這個蘿蔔纓蜂蜜茶以外,還應製作一些蘿蔔纓蜂蜜膏來敷貼患處。怎麼做呢?很簡單,只要把洗淨的白蘿蔔纓搗成糊,加蜂蜜適量調成膏狀即可。用它來塗敷潰瘍,感覺涼涼的很舒服,既能止痛,又能加快潰瘍癒合。

  不過,蘿蔔纓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得到的,所以,如果是習慣性口腔潰瘍,最好在蘿蔔纓上市的季節多製作一些可長期存放的「蘿蔔纓蜂蜜膏」放在冰箱裡,以便隨時取用。如果沒有準備,那也不用著急,還可以試試另外一個偏方:用白蘿蔔榨汁,每天含漱數次。

  本方最早出現於《瀕湖集簡方》,原文是:「治滿口爛瘡:蘿蔔自然汁頻漱去涎。」既然蘿蔔纓能治口腔潰瘍,這裡又用蘿蔔汁,自然也不是什麼偶然。其實相對於蘿蔔纓,人們對蘿蔔的認識要更多一些。在民間,蘿蔔有「小人參」之稱。還有「吃蘿蔔喝茶,不找醫生把藥拿」「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等種種諺語,無不昭示著它的藥用價值及保健功效。而從中醫學角度來講,蘿蔔性涼,味辛、甘,不僅有消食下氣、化痰止血、去熱解渴、生津利尿等食療功效,還可搗汁外敷治療跌打損傷、燙火傷、潰瘍等。所以《瀕湖集簡方》中才有了用蘿蔔汁治療口腔潰瘍的這一偏方。

${FDPageBreak}

 

  另外,如果潰瘍比較嚴重,還可以用幾個白蘿蔔與500克鮮藕一起絞取汁液,每天含漱數次。因為藕是甘寒之品,它不僅能清熱解毒生津,還能散血生肌,與白蘿蔔共用,效果更加顯著。

  其實,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的身體素質有關,因此,要想更多地避免其發生,就要加強體育鍛煉,生活起居有規律,養成早睡早起、排便通暢、飲食清淡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節假日,親朋聚會玩樂時要儘量避免熬夜疲勞,以保證睡眠充足。並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品,以減少口腔潰瘍發生的概率。最後要提醒的是,雖然口腔潰瘍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出現,但絕對不能輕視,因為有些口腔潰瘍很可能是口腔發生腫瘤的先兆。所以,如果口腔潰瘍數月甚至常年不愈,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以免延誤病情。

  你還可以嘗試的其他偏方:

  1西瓜洗淨,剖開,挖瓤取汁,含口中1~2分鐘咽下。如此反覆多次。

  2雲南白藥,塗患處,連續塗3天可痊癒。

  3蓮子心3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中醫學認為,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而蓮子心善去心火,所以此茶最適合舌上有潰瘍的人。

  4柿餅上的柿霜敷在潰瘍面上,能幫助潰瘍面儘快的癒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杞菊明目茶,給上班族的護眼妙方

  偏方 每天取枸杞子8~10粒,白菊花5~6朵,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對於上班族來說,護眼是一個重要話題。因為就是再好的眼睛,每天盯著電腦七八個小時,它也會抗議的。因此,眼乾眼澀幾乎成了上班族的通病。可是,忙碌的生活又讓他們無暇顧及這點「小毛病」,去求醫問藥,那麼就這樣讓眼睛乾澀難受下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有一個小偏方,能不費絲毫力氣,就在不知不覺間達到了護眼明目的目的。它就是「杞菊茶」。它的製作非常簡單,只需從藥店買回一些枸杞子和白菊花,然後每天取枸杞子8~10克,白菊花5~6朵,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即可。如果希望味道更好些,可以再加入適量的冰糖。

  菊花能明目,為什麼呢?目為肝之竅,它的視力是有賴於肝氣的疏泄和肝血的滋養的。所以,要想明目,養肝很重要。而菊花是入肝經的,能平肝火,養目血,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很好的療效。現代藥理學研究還發現,菊花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所以,歷代醫家對菊花的明目功效都是讚賞有加,就連治療眼疲勞的中藥名方——「杞菊地黃丸」,都是以它為主要成分的。在民間更是有「菊花二朵一撮茶,清心明目有壽加」的諺語。總之,對於經常覺得眼睛乾澀的上班族來說,多喝些菊花茶非常有好處的。

  枸杞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滋補品,它除了能養肝,還有一個重要功效,就是補腎益精。從中醫學的角度講,腎主精,精能生髓,腦為髓之海。而眼睛呢,它「上屬於腦,後出於頸中」,與大腦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當腎精充沛,髓海豐滿時,人的目光就會格外敏捷,反之則視物模糊不清。而枸杞子能補肝益腎生精,所以明目的效果也非常好。它與菊花同用,一補一清,標本兼顧,對眼睛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FDPageBreak}

  如果經常熬夜,肝火比較旺,容易發脾氣、便秘,或者高血壓患者,還可以在這個配方的基礎上再加一點決明子。因為決明子性涼,入肝、大腸二經,不但能清肝明目,還能利水通便,對於眼部不適及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習慣性便秘等均有療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研究發現,女性長期飲用決明子,輕則引發月經不調,重則使子宮內膜不正常,從而誘發早產。所以,女性朋友在飲用決明子時要懂得適可而止,便秘等「上火」症狀消失後,應立即減掉。孕婦則最好諮詢專業醫師。

  如果是秋冬季節,建議氣血虛弱的女性再換個花樣,就是在枸杞子、菊花的基礎上再加幾枚補血的大棗和兩小片補氣的黃芪。如此一來,這道「加味杞菊茶」就成了兼補氣血、養肝腎、清熱明目為一體的飲品,最適合皮膚蠟黃沒有血色,嘴唇、指間容易乾裂的「辦公室女郎」。

  怎麼樣,這兩個偏方都夠簡單吧。不過簡單歸簡單,若想收到滿意效果,堅持很重要。因為像上班族這種「眼睛問題」完全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如果淺嘗輒止,只怕再好的方子也無法大顯身手。

  你還可以嘗試的其他偏方:

  1雞肝菊花湯。雞肝40克,清洗乾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煮30分鐘,再加10克菊花(提前用紗布包好)燒開,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吃雞肝,喝湯。每天1次。可有效消除眼疲勞,提高視力。

  2用茶水敷眼。仰臥,將毛巾浸入溫熱的茶水中,然後用此溫暖的毛巾敷在眼部10~15分鐘。此法可消除眼疲勞,但切勿使茶水流入眼睛。

生薑甘草湯,讓孩子不再流哈喇子

  〖偏方1〗生薑3片,甘草9克。加水300毫升,以文火煮成150毫升,取藥汁頻飲。每天1劑,連服5~7天。

  〖偏方2〗新鮮橄欖7枚(打碎),鮮石斛9克。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成150毫升,給幼兒頻頻飲服。每天1劑,連服5~7天。

  人在幼兒時期,都會有口水過多的情況,北方人管這個叫流哈喇子,一般家長都會給自己的孩子戴上特製的圍嘴,以免口水弄濕了衣服。雖說幼兒涎液過多屬於正常情況,但實際上,它也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因素是因為隨著新生兒慢慢長大,唾液也逐漸增多,再加上小孩子口腔淺,也不太會及時吞咽過多唾液,因此便出現流涎的情況,但程度不會太重,所以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是病理性的,家長就要及時給孩子診斷治療了,這就是中醫里所說的「流涎症」。

  流涎症即流涎不收,又叫做滯頤,是小兒口水過多,經常流出口外的一種症狀。它的診斷依據是,常見於3歲以內的小兒,除了涎液不斷,浸濕兩頤和胸前外,幼兒口腔內和嘴角周圍還會出現小米粒大的紅疹,或是發生潰瘍、糜爛等,同時伴有發熱等症狀。

  出現流涎症的原因,現代醫學認為是小兒口、咽黏膜炎症引起的。而中醫學則把它歸為脾的問題,這緣於「脾在液為涎」的說法。脾在我們身體裡有運化水濕的作用,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也歸它管。如果脾臟虛寒,脾的陽氣不升,就會出現水液運化不利而泛濫,所以,口中流涎不斷就要責令於脾。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滯頤候》裡說:「滯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於頤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冷液多」是說脾氣虛寒,水濕運化不走而導致涎唾增多。患兒的表現症狀是流涎清稀,口淡無味,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等。並且,這時小孩子不愛說話,也不愛吃東西。

  脾臟虛冷涎多,就要多給患兒吃一些有溫和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蝦、羊肉、韭菜、花生、核桃等。只有把脾的陽氣升起來,體內多餘的水濕之氣經脾陽運化才能除去。我們可以煮點生薑甘草湯給孩子喝。用生薑3片,甘草9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給幼兒頻頻飲服。每天1劑,連服5~7天。生薑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可以止涎唾,在這裡起主導作用。將甘草搭配進來,是因為甘草味甘性平,清熱生津益氣,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使生薑溫而不燥。這樣,兩者就有了一個溫潤行氣,化燥祛涎的功效。

  但相對於脾臟虛寒導致的流涎症,有的患兒卻是由於脾胃積熱造成的。也就是說,流涎不收的根源在脾,但要加以辨證分型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脾胃積熱表現出一系列熱證的特點,有流涎黏稠,雙頰膚色紅赤、痛癢,口角紅赤糜爛,面赤唇紅,啼聲響亮,小便發黃,大便穢臭或燥結等。而一直流黏稠的口水,就是由於脾胃濕熱之氣向上熏蒸造成的。這時要吃一些清熱養胃、瀉火利脾的食物,像綠豆湯、絲瓜湯、梨汁、西瓜汁就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試試青果石斛茶:新鮮橄欖7隻(打碎),鮮石斛9克,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成150毫升,給幼兒頻頻飲服。每天1劑,連服5~7天。用於脾胃積熱,清除壅滯熏蒸於口導致的小兒流涎症。

  在治療的同時,家長還要做好護理措施。比如要及時擦拭幼兒口腔周圍浸濕的皮膚,每天要用清水及時清洗,讓孩子的臉部和頸部保持乾爽,防止患濕疹。如果出現濕疹和糜爛,要及時去醫院診治。最重要的一點還得提醒大家,就是不要總等問題出現了才去心疼孩子,急著找方子、看醫生,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管好孩子的脾胃。要知道,幼兒臟腑嬌弱,對食物性味的敏感程度更強,吃得過於寒涼或溫燥都不好。並且,作為母親也是有責任的。譬如媽媽飲食過於辛辣或肥膩葷厚,餵奶時乳汁就會把這種溫燥之性傳給孩子。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需要注意很多細節。

  你還可以嘗試的其他偏方:

  1桑白皮10~20克,加適量水(1碗左右),煎至水剩一多半,分2次或3次給幼兒口服。每天1劑,連服5天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即可。用於小兒脾熱流涎。

  2鮮桑白皮適量,榨汁,塗於幼兒口中。每天數次。

菊花、蒲公英清熱邪,治紅眼病藥到病除

紅眼病是生活中較常見的一種流行性疾病,初起時眼睛又痛又癢,像進了沙子一樣不舒服。眼睛分泌物增多,特別是清晨起床時,眼睛經常會被粘住。且怕光、流淚。患者眼結膜呈鮮紅色或火紅色,故稱為「紅眼」。

小零食治大病:鍋巴可治消化不良

孩子厭食令人擔憂,可如果吃了東西以後總消化不好,經常嘔吐、一天數次地腹瀉,更是讓人揪心。而大多數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種消化不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