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還是最瘦身的運動?Really?你一定會有疑問。其實,擊劍兼具有氧和無氧運動的訓練,運動量大,尤其對減少腰腹部的贅肉有奇效!所以――
你見過胖劍客嗎?
擊劍被譽為「格鬥中的芭蕾」,非常適合職業女性練習,除了減肥效果突出,更可以提升自信心和塑造優雅的氣質。
擊劍能夠塑造腿部線條,因為擊劍的基本動作是打開髖關節,這個姿勢使大腿內側肌肉得到了充分鍛煉。在擊劍的基本攻防中,需要靈活使用腰腹部,因此可以徹底消滅水桶腰和腹部救生圈。再加上練習中,要穿著厚厚的三件套式擊劍服,這身衣服比包保鮮膜或穿塑身衣的減肥效果都明顯,一場比賽下來,你就會渾身是汗,消耗的卡路里相當可觀。你見過胖劍客嗎?而且擊劍減肥肯定要比穿著塑身衣在跑步機上運動有趣多了!
擊劍同樣適合男性。對於他們,擊劍是力與美的結合,是一對一的貼身肉搏戰,需要不斷地觀察,不斷地思考,並迅速做出反應,克敵制勝。擊劍對鍛煉頭腦、防止頭腦僵化,作用極為突出。它還能培養冷靜的性格和清晰的思路,練擊劍的人預測能力很強,實際上擊劍就是兩個人通過手中的劍進行思想上的交鋒。許多外國元首都是擊劍運動的愛好者。
擊劍還可以增加身體的柔韌性、反應的敏捷性,讓你獲得一步一步擊敗對手的成就感。在一劍刺中對手的剎那間,你會感到平時積聚的壓力都被釋放出來了。因此,擊劍還是減壓良方。
擊劍實戰注意事項
建議你最好購買粘貼式護腕、護膝,對手腕和膝部加強保護。另外,擊劍的劍道也很重要,例如天地人「中天擊劍俱樂部」的劍道是採用特種金屬製作,可以防滑防變形,防止擊劍愛好者在對抗中摔倒和受傷。
1。擊劍交鋒前,必須充分熱身,以防自傷。準備活動為:充分活動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頸部、脊椎以及大腿肌肉。
通常的熱身方式為,轉動各部位關節,正、側面壓腿。熱身活動時間不得低於十五分鐘。
2。熱身時,動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頻率不能過快,在疲勞情況下不宜進行。
3。弓步練習不能過多,以免肌肉韌帶和關節損傷。
4。在擊劍過程中,千萬要量力而行。以防腳踝、膝部、大腿肌肉等部位扭傷拉傷。
5。擊劍是鬥智鬥勇的體育活動。請勿玩兒命劈刺對手,以防給對手或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點到為止,以輕、巧、靈取勝於敵。
6。在擊劍過程中,心態要平和,放鬆全身的肌肉,呼吸自如。尤其是要注意:肩、臂、手腕關節的放鬆。精神緊張,導致肌肉僵硬,以至於到了無法正常呼吸的地步,將直接導致運劍和步法的靈活性,並降低反應速度,且大量消耗體力。同時,會影響肢體的協調性。
7。注意身體的協調性。特指:步法與劍的協調。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跳繩跳出健康VS踢毽子踢走疾病
都說要多運動,但做什麼運動才好呢?其實平時多跳神,踢毽子也是可以鍛煉身體,預防疾病的。
跳繩跳出健康
跳繩是鍛煉心臟、提高心肺功能、促進氣血運行的有氧運動,可以活動手腕、腳腕、肩膀、手臂等部位,使這些部位的關節保持一定的靈活度,避免骨質疏鬆等症。同時跳繩還可以消耗脂肪,有效地預防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此外跳繩還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保持氣血通暢,提高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
注意事項
選擇平整寬闊的場地進行運動,以草地或木質地板的場地為宜。跳繩前要注意準備活動,避免踝關節扭傷,應穿著軟硬適中的鞋子。時間要適宜,每次以不超過半個小時為宜。
踢毽子踢走疾病
踢毽子可以活動到人體的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能夠提高這些部位的柔韌性和骨骼活性,有利於骨骼健康。此外,踢毽子時需要眼睛和手腳相配合,可以鍛煉人體的敏捷度和協調性,有調節神經、消除壓力的作用。總之,踢毽子可以增強骨骼健康,調節神經功能,活血調氣,是運動養生的良方。
注意事項
踢毽子前要先針對全身關節進行暖身。飯後不可立刻進行運動,要等半個小時後再進行活動。踢毽子要循序漸進,初始時要速度較慢,隨著運動逐漸加快速度。
大運動量後休整運動有必要
不少人參加體育鍛煉後,會在睡眠中出現小腿抽筋、肌肉酸痛、睡不踏實或第二天仍感疲勞等情況。
運動醫學專家表示,這是未能重視運動後放鬆及運動後的恢復,或是突然參加大運動量的運動,人體機能難以承受而出現的不適狀態。
休整促進體力恢復
運動後如何才能減輕所產生的肌肉酸痛感覺。運動引起人體的生理變化並不隨運動的停止而消失,人體通過休整運動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可以更好地由緊張狀態逐漸過渡到安靜狀態。
休整運動一般包括走、慢跑一段距離、做幾節徒手體操、拍打上、下肢和腰背部等。
上肢放鬆運動包括:站立、上肢前傾、雙肩雙臂反覆抖動至發熱。
下肢放鬆運動包括仰臥、舉腿、拍打、按摩,顫抖大腿、小腿及臀、腹、側腰部等。
團身抱膝放鬆運動包括:雙手抱膝、下蹲、低頭、反覆上下顫動至腰椎發熱。
五個信號說明體內濕寒
生活方式不健康,濕邪就容易入侵。它無孔不入,而且從來不孤軍作戰,總要與體外的邪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濕氣遇寒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如何判斷我們身體裡是否有濕?
看看是否收到身體發出的5個求救信號,就能做出判斷:
1.總覺得身體沉重,渾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鉛;
2.滿面油光,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膩,馬桶總沖不乾淨;
5.體型肥胖,大腹便便。
以上這些信號都與濕邪的特點有關。濕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後,會覺得全身非常沉重,好像被什麼東西捆住一樣,不清爽。又因濕性趨下,容易侵犯人體下部,故雙腿沉重尤為明顯。濕性黏滯,停滯於大腸,則大便總是很黏膩。
濕邪已經成為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人之所以會感受濕邪,跟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也就是後天修為毀壞了我們的體質:
一是「病從口入」,飲食結構不合理,攝入了過多的高熱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飲料、酗酒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過於豐盛。
二是體力活動明顯不足,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坐著,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車代步。很多人常說「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時間去鍛煉」。殊不知,騰不出時間鍛煉的人,早晚要騰出時間看病。
三是人和大自然越來越疏離,尤其是夏天空調的使用,對我們的身體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個散濕的重要途徑,可一進到空調房間,汗給收了,該出 的汗出不來,該消耗的消耗不掉,身體裡勢必堆滿了垃圾,堆滿了濕邪。此外,有些年輕人覺得淋著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經意間濕邪也會入侵。
怎樣才能讓身體遠離濕邪?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後,在飲食的認識上存在很多誤區,認為每天大魚大肉才是富足的標誌,其實,這是不符合中國 人體質的。所以,要防濕邪,首先飲食結構應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可常喝薏米紅豆粥健脾利濕;其次,身體越懶越要動,以利於祛除濕 邪;再次,夏天別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要適量出汗,給濕邪以出路;最後,避免淋雨和趟水,不讓濕邪乘虛而入。
發燒就要捂汗?只會越捂越熱
感冒發燒之後捂上厚厚的被子,悶在裡面出一身大汗,這是民間常用的對付發燒的辦法。而近年來,網上有說法卻說,捂汗不僅不能退燒,還對人體有危害,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秋季解燥潤肺 白色食物很「給力」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在季節上對應到秋季;中醫以白色食物來預防燥,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可以放心使用,但是過敏性體質者,這時要著重「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