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招教你判斷痣是否病變 4方法可祛除

每個人的身上可能或多或少都會長痣,這是由於皮膚中的黑色素異常增多積聚而形成的,有的人在出現黑痣後能自己消退,有的人的黑痣就會一直存在,那麼對於那些黑痣比較多的人是如何治療的呢?

常見痣可分三種

黑色的,面積較大的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小黑痣,俗稱色素痣每個人體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根據痣細胞在皮膚內的位置不同,色素痣可分為這幾種:

交界痣:平坦或稍高出皮面,邊緣境界不甚清晰,表面光滑無毛髮,一般可見身體任何部位。隨年齡增長可逐漸隆起皮面,顏色逐漸變淺,最後可能會成為皮內痣。

皮內痣:平坦或高出皮面,常生有毛髮,最常見於成年人的色素痣。

混合痣:可能是正處於由交界痣向皮內痣演變過程中的表現,因此可認為是過渡型。中心部位呈隆出皮面的斑塊,常生有毛髮。

痣會病變嗎?

會病變的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但是我們可以多了解一些。比如,容易被誤認為痣的癌症有兩種:基底細胞癌與黑色素癌。但基底細胞癌本身不是非常惡性的癌,轉移機會小,治癒機率高。更令人擔心的,是另一種黑色素癌。有時黑色素瘤是由痣轉變發展而來。色素痣有先天及後天之分,大的先天性色素痣主張切除。而多數黑色素瘤的發生是由於黑色素痣受到反覆的摩擦、損傷而引起的,所以後天性色素痣,對長在手掌、腳趾、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主張切除。

在發現痣是否會病變時,在國際上發現黑色素瘤的有ABCDE原則。黑色素瘤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80%以上的黑色素瘤發生在皮膚,容易發現。

A表示不對稱(Asymmetry)。指痣的對稱性。如果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表示有一邊的生長速度快過一邊。

B表示邊緣(Border)。好的痣邊緣圓滑, 有問題的可能邊緣缺一角、或突起、或呈鋸齒狀,或是沒有明顯分界 ,例如黑色褪成灰色然後又消失不見。

C表示顏色(Color)。一般痣顏色均勻,但如果深淺不一,或一個痣里有不對稱的多種顏色,或外圍有白的一圈等,就要注意。

D表示直徑(Diameter)。直徑若大於五至六公厘的痣,要特別留心。

E表示在不斷發展(Elevation或Enlargement)。 快速隆起、擴大的痣,可能是有問題的。

如何祛除黑痣?

手術治療:一般直徑大於3毫米的黑痣,用非手術治療易較明顯的瘢痕增生,建議採用梭形切除,或分次切除(間隔3-6月二次手術),對於面積更大的黑痣,可以選擇植皮或各種皮瓣覆蓋。原則上切除的黑痣標本均應送病理檢查。

非手術治療:包括雷射、電解、冷凍、化學燒灼等。對於黑痣,僅適用於直徑小於3毫米、淺表、診斷明確者,反覆光熱等作用後可能增加黑痣惡變的機會;對於雀斑可以採用磨削術;對於太田痣、伊藤痣等,雷射治療為首選。

雷射去痣:現在很多醫院都可以雷射去痣,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可以去除比較大的痣,而且也比較快和徹底,但是缺點也比較明顯,如果失敗的話,會留下很明顯的傷疤,而且費用也比較貴。

藥水去痣:藥水去痣的好處就是比較方便,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而且藥水的價格比起雷射去痣來說更加便宜,比較大的痣也可以去。缺點就是市面上的假冒產品比較多,容易買到無效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踢毽子可延緩腿部衰老 但45歲之後最好避免

現在的老年人都開始注重養生保健了,而各式各樣的運動也是深受老年人們的喜歡,尤其是現在踢毽子已經成為老年人中常見的一種健身方式,但是老年人踢毽子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那我們一起來看看。

踢毽子可延緩腿部衰老

踢毽子是強身健體的一種鍛煉方法,一旦步入了老年階段,身體的肌肉就會顯得鬆弛,所以踢毽子對老人的身體非常有幫助,專家指出踢毽子延緩腿部衰老。

與其他鍛煉腿部肌肉的運動相比,踢毽子具有較強的健身功能和娛樂性,通過抬腿、跳躍、屈體、轉身等運動,能使腳、腿、眼、身、手、身體的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有效地提高關節的柔韌性和身體的靈活性。踢毽子時由於肌肉不停地收縮運動,促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增加肺活量,增強其相對較弱的心肌力量,使心臟跳動有力,對保護心肺功能大有好處;踢毽子還能使胃腸蠕動加快,促進食慾;能有效地訓練機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和靈活性;延緩大腦衰老。

另外,踢毽子的運動量可隨意控制,可按照自己的體能來確定運動量。其踢法多種多樣,有單人踢、雙人踢、多人踢;有正踢、反踢、交叉踢等。踢毽子寓遊戲於運動之中,只要玩得開心,合理掌握運動量,就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踢毽兒主要是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功夫在腦,也在腳。磕、拐、盤,轉身穩步,起跳騙腿兒,前仰後合,這些踢毽兒的基本動作在他人看來,就像舞蹈動作一樣優美。髖、膝、踝等關節隨著盤、拐、繞等動作,將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下肢肌肉帶動起來,動作則離不開足背肌、足底肌的收縮運動。至於踢花毽兒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霧裡看花」、「蘇秦背劍」、「倒掛紫金冠」、「外磕還龍」、「朝天一炷香」等,可將毽子上滾下翻,需要使用頭頂、後背、腳跟、腳面等方法才能完成,腰肌、髖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參與。骨骼肌的動-靜脈短路支大量開放,下肢供血得到維持。因此,經常踢毽兒,既能增強肌肉、骨骼的功能,又能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性疾病。

踢毽兒時,隨著毽子的起落,脊椎各關節屈伸有節、有度,椎體的深、淺層肌及頸前、頸後肌等一張一弛的功能鍛煉,可避免椎關節的僵化,增強關節的穩定性,預防頸椎及腰椎疾患。踢毽兒時雙上肢有節律地擺動,運動了肩、背部肌肉和關節,對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怎麼練習踢毽子?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軸,腰如綿,縱身猿,著地燕。」 解釋:踢毽子時全身的肌肉都要放鬆,身體自然擺動;跳躍時,要像山猿般靈巧;落地時要像燕子般輕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首先,選擇平坦的場地,避免風的干擾,空氣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鮮空氣。可以先從單腳踢開始,學完單腳踢的基本動作後,再練習連貫動作,要左右腳交互練習,以促進身體均衡發展。踢毽子時兩眼要注視毽子,不要單看腳的動作正確與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時間點。

當毽子失去控制時,儘可能用腳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訓練對毽子的接續性及流暢性,並訓練學生的耐力及步法的靈活。身體躍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時,注意當落下時,以前腳掌先著地,以保持腳步輕快,並可避免腳踝受傷。除花招動作特殊變換外,任何踢法務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踢毽子有什麼注意?

1、單腳支撐身體重量,膝關節易受損。現在有很多老年人膝關節出現受損的情況都是因為踢毽子造成的,並且呈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老年人一般踢毽子的時候都會習慣用一條腿來踢,那麼自然另一條就是起到支撐的作用,這會把身體重量 都壓在這條腿的膝關節上,而且,起踢一瞬間向下的爆發力和扭腰帶動的旋轉力給膝關節造成磨損,久而久之便會造成「退行性病變」。此外,由於踢毽子動作單 一,反覆起踢的一條腿也容易損傷到膝關節的外側副韌帶。

2、不舒服,別繼續練。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身體某一部位出現不適後仍堅持鍛煉,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這種不適往往是損傷和病變早期的表 現,如果及時停止該部位的鍛煉,情況會好轉。但如果繼續踢下去,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骨刺等,典型症狀是不能下蹲。正常人完全下蹲以 後,大腿小腿的夾角應達130-150度,而林阿姨的左腿蹲到90度就下不去了。

3、45歲以上中老年人儘量不踢毽子。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儘量避免踢毽子運動,尤其是肥胖的人,因為壓在支撐腿膝關節上的重量會更大。如果一定要踢,就要注意控制時間,避免玩花樣動作,特別是支撐腿頓地起跳後做「飛腳」踢毽動作,這對膝關節傷害更大。

讓糖尿病患者最怕的還是這高致殘+高致死的併發症

患上糖尿病的人都知道這個病可怕是因為由它所引發的併發症容易造成高致殘+高致死率。可能很多人會說,真的有這麼高嗎!有調查顯示,患者發病後10年會發生一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經病變的人數高達30%~40%,且容易引起足部潰瘍,需要截肢的情況。而患者的主要死因也是源於各種併發症。還有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稱糖尿病患者由於糖尿病引起的各種發作疾病也是普通人的十幾二十倍,例如失明、冠心病、中風、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等疾病。迄今為止,糖尿病併發症導致的死亡率僅次於腦血管病、心血管病和腫瘤。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糖尿併發症有哪些分類,又該如何防治?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專科主任醫師趙玲與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趙益業教授就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專家答疑解惑平台上為糖友們科普過此類問題。

糖尿病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兩大類

趙玲醫師表示糖尿病的併發症從病情的急緩來說,它分兩大類,一類是急性併發症,它分三種,分別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非酮症酸昏迷、乳酸酸中毒這三大類。那麼還有就是慢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就是血管併發症,那麼這個慢性併發症對人的危害是更大的,因為它往往起病隱襲、發病緩慢,但是最後危害是非常嚴重的。那慢性併發症也分兩大部分,一個是大血管併發症,一個是微血管併發症,那大血管併發症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的病變,還有下肢血管的病變,那微血管併發症,它主要有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有神經病變這幾大塊。

防治糖尿病病發症日常生活要注意這10點

趙益業教授表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但它又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注意到以下幾點,有利於糖尿病的控制及其併發症的防治。

1、吃差點:過去吃雞鴨魚肉是補,現在吃點粗茶淡飯更有益。記住:少吃葷,多吃素,才能保證均衡的營養。

2、少吃點:吃得過飽,體重增加,糖尿病就不容易控制,飲食治療是一切治療的基礎。不控制飲食,藥物治療也不會起太多作用。

3、多動點: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保持每天適量運動。如果沒有嚴重的併發症,運動量可儘量大些,切記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4、心靜點:壓力增大,精神緊張也是糖尿病發生的原因之一。情緒波動會影響血糖。糖尿病患者應心平氣和,保持情緒穩定。

5、明白點:用點心思,了解糖尿病知識,可減少糖尿病帶來的危害。與您的醫生交個朋友,多聽聽他的建議,因為無知是有代價的。

6、血糖勤測點:一次血糖檢測,只代表那一時間的血糖水平,經常不定時測血糖,才能了解血糖的全貌,有條件的患者最好自備血糖儀。

7、胰島素早打點:很多人不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認為胰島素「打上就拿不下來」、「會上癮」等。要知道,胰島素是人體本身就存在的,沒有任何毒性。早用胰島素治療,可保護胰腺的功能。

8、中藥應吃點:吃點中藥,對於控制併發症有一定的幫助,但必須注意要辨證用藥,因人而異,因病情而異。

9、低血糖少發點:低血糖也有危害,尤其對老年人危害更大。用心體會用藥、飲食、運動該如何配合,就能避免低血糖。建議老年患者達到空腹血糖<7.8mm0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0l/L即可。

10、血壓、血脂更低點:糖尿病患者的血壓、血脂控制目標要比正常人嚴格。血壓<130/80mmHg;甘油三酯<1.5mm0l/L;總膽固醇<4.5mm0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 5="" mm0l="" l="">1.1mm0l/L。達不到此標準,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腎臟、心腦血管病變就會有進展。

本文指導醫生:

趙益業 主任中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

擅長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詳細]

處暑後易秋乏 6個小動作可有效緩解

處暑標誌著暑氣的結束,此後很多地區氣溫將逐漸下降,秋天來臨。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

空調病成流行病 6種食物可緩解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都在空調間工作,長期如此很容易得空調病,而且,室內開著空調一般氣溫比較低,出門去溫度又比較高,這樣冷熱交替很容易感冒。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空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