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腳養生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因為腳底有很多穴位,光腳行走可以刺激腳底的穴位,從而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光腳走路可增強抗寒能力,讓人少生病,還能給腳心以足夠的刺激,從而促進大腦活動。長期刺激腳底穴位,有活血、去除身體靜電、更好治療腳部疾病的功效。
光腳養生的好處:
1、光腳滾網球,緩解腰酸背痛。可以試著把網球放在腳底,從腳趾到足跟緩慢滾動按摩2~3分鐘,就能舒緩背部肌肉緊張和疼痛的症狀。
2、邊看電視邊踩黃豆,減肥排毒。在沙發前面開闢一小塊地方,鋪上黃豆,每天看電視的同時光腳在上面踩15分鐘。由於黃豆大小適中,對足底穴位的刺激相對溫和,可以相對輕緩地促進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排毒、燃脂的雙重效果。
3、絲瓜絡擦腳心,美膚祛斑。每天洗腳後,用乾絲瓜絡等用力摩擦腳心,也可在臨睡前兩腳互相摩擦腳心,直至發熱為止。能促使腎上腺分泌激素,減少色素沉著,從而使得肌膚白皙而富有彈性。
4、腳趾抓地,增強胃腸功能。如果胃腸功能較弱,不妨練習腳趾抓地,或者是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對經絡形成刺激,持之以恆,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將會得到改善。
如何保養腳部?
1、如果腳部死皮和老繭太頑固,你可能需要2~3次才能全部清理乾淨老廢角質。之後也需要一周一次維持才能杜絕死皮泛濫!
2、淋浴時,可以用刺激性弱的肥皂清洗整個腳部,用浮石輕輕轉圈磨長有腳墊的部位,這樣每天可以磨去少量的腳墊,防止其大量積存。但切忌不能一次去掉很多,否則腳掌就失去了保護層。
3、洗完腳要徹底擦乾,特別是注意趾間部位,保持腳趾乾燥可以防止真菌感染和雞眼的發生。
4、在穿鞋襪之前,要在腳上灑一點爽身粉,重點是在腳趾之間,可使雙腳整天保持乾燥,防止感染。
5、在睡覺前用清水沖洗雙腳,擦乾後,塗上護手、護膚或護腳的油,重點還是塗在長腳墊的部位。往往在腳跟部位,隨腳墊層層生長,容易出現皸裂或深度裂溝,因此,經常滋潤腳跟部位,可以防止裂紋的發生。
6、對於極度疲勞的雙腳,可以在熱水中加入硼砂和瀉鹽各一湯勺或者就用鹽水洗腳,效果都不錯。
7、把腳擦乾後,身體平躺,將腳放在高於頭部的位置,如放在兩個枕頭上或踩在牆上。這樣可以減輕對雙腳的壓力,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頻繁打噴嚏警惕腎虛 想要補腎灸這4穴位
腎虛不僅僅是男人才有的症狀,現在很多女人也會出現腎虛病症,比如頻繁打噴嚏就要警惕腎虛,腎虛的話女人要多吃一些養腎的水果。
頻繁打噴嚏警惕腎虛
身體裡的衛氣猶如保護人體的衛士,是抵禦外邪入侵的主要力量,它根源於人體的下焦腎,滋養於中焦脾,宣發於上焦肺。如果人體的腎氣虛弱,衛氣的來源就會不足,到達衛氣的宣發通道——肺的衛氣就會減少,肺就不能正常宣發衛氣,於是會出現打噴嚏的現象。
腎氣虛引起的打噴嚏,往往是噴嚏頻頻,經久不止,同時伴有疲乏無力、腰膝酸軟或疼痛、面色無華、怕冷、手足不溫等症狀,以過敏性鼻炎患者為多。對於腎氣虛引起的打噴嚏,僅僅靠祛邪是難以治癒的,應補腎以固本,讓腎氣旺盛,衛氣充足,身體抵禦外邪的能力增強。
腎為先天之本,溫補莫過於艾灸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脾補腎。
《景岳全書》中說:「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可以防止衰老。
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這說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在這裡,「灸」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溫脾補腎,四穴是靈丹妙藥
溫脾補腎補正氣,灸哪裡才能溫脾補腎呢?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可見,這四穴位,是溫脾補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我們每天對這4個穴位灸1-20 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
這幾個穴位先灸哪個,後灸哪個呢?答案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先灸陽經穴位,後灸陰經穴位。也就是說,先灸背部的命門穴,然後再分別灸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只要我們掌握了這個順序以及方法,艾灸所帶來的一切恩惠,我們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
春季濕邪重 刮痧+食療幫你除濕氣
四肢沉重,腸胃不佳,精神萎靡,這些都是春季常見的症狀,專家介紹如果身體出現了這些症狀,那麼很可能是體內濕氣重的原因。人體濕氣重會引發很多的健康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祛除濕氣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祛除濕氣的中醫方法。
祛濕的3大刮痧穴位:
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陰陵泉穴
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推薦的去除濕氣的食療方:
1、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製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小貼士:3-5月鮮桑葉最多,大家不要錯過了。嫩葉可煮吃,燉湯的話,老葉也無妨。
2、陳皮白朮豬肚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新會陳皮6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製法:先將豬肚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去除腥味,並刮去白膜。陳皮、白朮、砂仁、生薑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煮沸後用慢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促進食慾作用。對於腹脹、祛濕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3、淮山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污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怎樣防電腦輻射 4款藥茶有效防電腦輻射
許多人都能了解電腦輻射對人體帶來的傷害。當你遠離電腦一個星期後,你會發現痘痘不見了,臉上的皮膚光滑了,精神狀態也變好了。別意外,這都是因為你遠離了電腦輻射的關係。外表光鮮的OL一族讓人羨慕,但由於長期面對電腦,OL也受到很大的輻射傷害。
如何預防腹瀉 教你3小招預防春季腹瀉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