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頸部
中醫經絡認為,頭部為手足三陽經會聚之處,因此中醫認為頭部為人體「諸陽之會」。《臨證指南醫案》指出:「頭為諸陽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竅」凡五臟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於頭,而頭部屬人體最高處,中醫認為:「高巔之處,唯風可到。」因此,在冷空氣到來之時,對寶寶頭部的保護是很重要的。
暖和小政策
(1)帽子:給寶寶準備一頂溫暖、舒適的帽子,但是冬季戴帽子不宜過厚。由於頭為諸陽匯聚之處,因此喜涼惡熱。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寶寶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更因為寶寶頭部比較大,有很大一部分熱量是經由頭部發散,頭熱則會心煩頭暈而神昏,所以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寶寶患病更是頭先熱。如果寶寶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循環順暢。所以,帽子應該選擇柔軟舒適,薄厚適宜,通風透氣的。
(2)圍巾:圍巾幾乎是直接貼著皮膚的,寶寶頸部的皮膚很敏感、很脆弱,所以給寶寶選圍巾時,一定要選毛線質量好的,否則容易刺激皮膚過敏。不要選用容易脫毛的毛線,這類毛線織成的圍巾,容易讓寶寶把絨毛吸入氣管和肺部,引起呼吸道疾病。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北方,不少爸爸媽媽都習慣給寶寶戴上口罩或者用圍巾護住口鼻,以為這樣寶寶的小臉就不會凍著了,這樣會降低寶寶上呼吸道對冷空氣的適應性,使寶寶缺乏對感冒、支氣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
而且圍巾多是纖維製品,用它來護口,會使纖維吸入寶寶體內,誘發過敏體質的寶寶發生哮喘症,有時候還會因圍巾厚,堵住寶寶的口鼻而影響到寶寶正常的肺部換氣。所以,還是拿掉寶寶嘴邊的圍巾吧。
2、腹部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天冷時給寶寶24小時戴上肚兜,是保持溫暖的好方法。腹部受寒易損傷寶寶脾胃功能,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要做好小肚子的保暖。寶寶的肚子一定要做好保暖,尤其是睡覺的時候最需要保護的是小肚子,如果怕寶寶蹬被使肚子著涼,可把寶寶放在睡袋裡,這樣可以暖和多了。
暖和小政策
棉質內衣:內衣能起到最基礎的保暖作用。柔軟的棉質內衣不僅具有較好的吸汗性和透氣性,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阻斷體熱流失,使寶寶不易受涼生病。同時,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阻斷體內溫度的丟失。千萬不要為了容易清洗而給寶寶選擇化纖內衣,因為皮膚在寒冷時處於收斂狀態,汗腺分泌減少,如果給寶寶穿化纖衣服會加重皮膚的乾燥和不適感。
3、背部
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否則背部出汗多,汗水變涼後容易因背部濕涼而患病。不過,背部保暖也不要過度,如果因為穿得太多而使背部出汗,反而容易受風,引起感冒。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身體這處特怕冷一定要護好
小雪過後,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最近這幾天降溫的幅度有點大,有些地區還下起了鵝毛大雪。冬季給我們的最大感受就是寒冷了,在冬天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冷」。到了冬天,很多人都會出現四肢冰涼的現象,給人的感覺總是「畏手畏腳」的。那麼,我們的身體中哪些部位比較怕冷呢?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保暖呢?
身體哪處特別怕冷
一、雙腳
上文說到手腳冰涼的現象,確實如此,我們的雙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因為雙腳處於四肢的末梢,離心臟的位置最遠,往往會出現血液循環不通暢的現象。而雙腳又被人們稱為人體第二個心臟,因為我們的足部分布著很多的經脈和穴位,腎臟和脾胃的經脈都起源於足部。
我們的雙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
我們的足部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但是腳部經常會出現血液循環不通暢的現象,於是我們的雙腳就會變得冰涼冰涼的。那麼,我們平時應該如何保護好足部呢?
1、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我們並一定要在睡前用熱水泡腳,我們也可以選擇早上或者中午用熱水泡腳。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我們全身都變得暖和起來。
不過,我們在泡腳時一定要注意,泡腳的水溫在40℃左右就可以了,泡腳水一定要沒過腳面。另外,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二十分鐘就可以了。
我們在泡腳的時候還可以按摩腳底心的湧泉穴,湧泉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特別重要。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調理我們的臟器官,起到疏通經脈的作用。
2、注意足部保暖
如今有些特立獨行的年輕人,即使到了冬天他們也不願意穿襪子,他們覺得赤裸著腳踝很酷。如果我們平時不注意足部保暖的話,那麼我們的健康就會受到損害。
冬天到了,我們一定要穿襪子,尤其要穿厚的襪子。當我們回到家以後,也不要急著把襪子給脫掉,最好是睡覺前再脫掉襪子。長時間赤足會導致我們雙腳的血液循環不暢,讓我們的足部感到越來越冷。
我們一定要穿襪子,尤其要穿厚的襪子
二、頸部
除了雙腳以外,我們的脖子也是我們身體中比較怕冷的部位,因為脖子是我們身體中經常裸露在外的部位。很多人在形容寒意的時候,都會說感到脖子後面涼颼颼的。
脖子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頸部是身體的「要塞」,是連接頭部和軀幹的橋梁,也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地。因此,脖子顯得非常嬌貴,一旦受到寒氣的侵襲,就會引發頸椎部和咽炎等疾病。那麼,我們平時應該如何保護好脖子呢?
1、出門戴圍巾
冬天到了,大家在外出前一定要做好「全副武裝」,要戴好圍巾、帽子、口罩和手套等保暖用品。大家可小瞧了圍巾,它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多種疾病。因為戴上圍巾以後,我們的脖子就會感到溫暖,頸椎病等疾病就會離我們遠去。
2、拍打頸部
頸部是我們身體中特別怕冷的部位,同時頸部也是生活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他們每天都要久坐。久坐會給頸椎造成很大的傷害,會導致頸部僵硬、血液循環不暢等症狀。
其實,我們平時可以多多拍打我們的頸部。拍打的手法一定要輕柔緩慢,因為脖子比較嬌貴。經常拍打頸部可以促進頸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皺紋的產生,同時也能讓脖子變得暖和起來。
三、鼻子
寒冷的冬天來了,我們最容易患上的疾病就是感冒了。如果我們感冒了,身體中最難受的部位就是鼻子了。鼻子會不通,呼吸會不暢,還會出現流鼻涕的現象。
其實,鼻子也是身體最怕冷的部位。如果鼻黏膜接觸到冷空氣,那麼就會導致黏液變少,鼻子的「屏風」功能就會變弱。這樣的話,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就會增大。我們出門前一定要記得戴口罩,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冷水洗鼻子
我們在起床後都會洗臉,有些人用冷水,有些人用溫水,其實用兩種水洗臉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在早上的時候不妨用冷水清洗一下鼻子。
用冷水洗鼻子可以刺激鼻部的血液循環,增加鼻子的抗寒能力。如果我們的鼻子每天都用冷水刺激,那麼它就不會再害怕寒風的侵襲了。
冬季怕冷怎麼辦 穴位按摩助你生陽氣
冬季很多人都會有怕冷,手腳冰涼的症狀,但是卻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氣少的症狀,那麼陽氣少改怎麼辦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陽氣缺乏應該怎麼辦吧。
按摩生陽是指通過穴位按摩的方法增長體內的陽氣,通過對這些穴位的刺激促進陽氣的增長。
百會生頭陽
頭陽虧虛常表現為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治療應生陽氣。醒頭目。揉百會效果甚好。
頭陽虧虛常表現為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為督脈穴位。穴性屬陽。刺激此穴能打通陽經。充盈腦中陽氣。端坐在椅子上。用指腹按順時針方向揉百會穴。每次5分鐘。每日2次。
中府生肺陽
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中府穴(兩手叉腰立正。找到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然後垂直向下1肋骨即是)為肺經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用一側食指點按另一側中府穴。以有溫熱感和酸痛感為佳。每次5分鐘。之後換手點按另一側,每日1次。
刺激中府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
神門生心陽
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忡、咳喘胸悶、形寒肢冷、失眠多夢,伴有納呆食少、下肢水腫等症狀。治療應振奮心陽。可刺激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刺激此穴能交會心經氣血。振奮心臟陽氣。用一側手的大拇指掐另一側的神門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手同法掐另一側。每日1次。
中脘生胃陽
胃陽不足常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和胸骨下端連線的中點。刺激該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四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點揉該穴。每次5分鐘。每日1次。
足三里生脾陽
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化、腹瀉、四肢不溫、怠倦等症狀。治療應溫補脾陽。可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4橫指)。灸足三里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點燃艾條的一端。懸於足三里上約3厘米處熏灸。每次10分鐘。隔日1次。
膝蓋怕冷是什麼病 看看下文就知道
人體的血液循環很多時候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血液不流暢,可能血液循環會很慢,古國膝關節的血液不能及時快速的循環,就容易怕冷。
畏寒怕冷 出現畏寒怕冷應該怎麼辦
畏寒怕冷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狀況,很多人都會出現畏寒怕冷的狀況。那畏寒怕冷是怎麼回事呢?畏寒怕冷應該怎麼調理呢?相信大家都不是很了解。那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