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足療手法及足療注意事項

足浴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足浴時,水的溫度一般保持在40℃左右,水量以能淹過腳踝部為好,雙腳放熱水中浸泡5至10分鐘,然後用手按摩腳心。按摩的手法要正確,否則達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下面就介紹一下足療的常見手法,一起來學習吧。

1、拇指腹按壓法

拇指按壓法是指以拇指指腹為著力點進行按壓。此法適用於內肋骨、外肋骨、氣管、腹股溝等反射區。

2、鉤掌法

要領:操作者的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關節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第2指關節屈曲45度,食指末節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關節微屈,虎口開大,形成與食指對持的架式,形似一鐮刀狀。

發力點: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後頂點的橈側(靠拇指側)或食指末節指腹的橈側或食指第2指關節屈曲45度後的頂點。

適用範圍:足底反射區、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

3、扣拳法

單食指扣拳法是指施術者一手扶持受術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間關節屈曲,以食指中節近第1指間關節(近側指間關節)背側為施力點,作定點頂壓。此法適用於腎上腺、腎、小腦和腦幹、大腦、心、脾、胃、胰、小腸、大腸、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區。

4、雙指鉗法

要領:操作者的無名指、小指第1、2指關節各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中指微屈後插入到被按摩足趾與另一足趾之間作為襯托,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第2指關節的尺側面(靠小指側)放在要準備按摩的反射區上,拇指指腹緊按在食指第2指關節的橈側面上,借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按壓食指第2指關節刺激反射區。

發力點:靠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帶動食指對反射區發力。中指不發力只輔助襯托作用。

適用範圍:頸推反射區、甲狀旁腺反射區。

5、拇指推掌法

要領:操作者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關節微屈,拇指指腹與其它4指對掌,虎口開大。

發力點:拇指指腹的橈側。

適用範圍:足內側反射區、足外側反射區、足背反射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足療是能讓你不生病的保健方法

中醫腳底養生,可以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因為腳部特定部位與體內各臟器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腳底部存在著各臟器的反射區,某些臟器發生病變後,可以在其反射區上反映出來。按摩和刺激相應的反射區,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足底有眾多與人體身體健康相關的穴位。身體的整個部分在腳上均有反射區在此所說的足底反射區,即為身體整個的構造被反射投影,縮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說頭、內臟、肌肉等,身體的全部器官均和腳有密切的關係,而在左右腳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對應)的部分。

身體某些部位發生病變時,其腳的對應部分也呈現症狀。所以,一般皆認為經由刺激腳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療身體的一些疾病。按壓腳底痛的地方其功能應較差若身體的某部位功能差時,則必定影響至足底反射區。換句話說,你若試著按壓腳底,應該可以知道身體不適之處。此足部反射區並非僅能探知穴道似的狹小一點,即連達到某種程度的某些範圍亦為其對象,故外行人也能輕易的判斷。首先,你可以先從腳底的膀胱、輸尿管、腎臟、腎上腺的四個反射區順序按壓檢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圖按壓自己懸念之處。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我們的雙足,和內臟及其它器官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

而將它們的功能相連接,成為「人」這個有機體的管道,便是「經絡」。穴道療法源自於中國古代的醫術,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由於治療方便,療效顯著,目前已經引起世界性的注目。傳統的中醫理論中,人體有十四條經絡(俗稱正經),共365個穴位,和每年的天數相同,以象徵「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基本理論。至於後世由實驗、證明所陸續發現的新穴,至今已達4000多個,可說是一套極為完備的實用醫學。將人體肝、心、脾、肺、腎等五臟,及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動功能,及相互關係分析歸納成臟腑學說,而五臟六腑各有經絡連繫通過。加上手厥陰心包經及任、督二脈,便成為十四條經絡。經絡是「功能」的傳導通路,因此,布滿全身,也影響到整個人體,由內而外,從頭至腳均在其範圍。

足療的養生穴位、位置及其功能

足療技術在養生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足療包括兩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足部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是人體的陰晴表,能夠很準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那麼足療穴位的具體位置在哪呢?與之對應的足療穴位的功能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湧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界處。

主治:開竅醒神,寧心安神。適用於頭目昏花、失眠、頭項痛、足心熱、中風、下肢癱瘓、目澀咽乾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脹痛明顯,有時可向下肢發散。

厲兌穴

位置:在第二趾外側端,距趾甲角0.1寸。

主治:常用於面腫、口喎、牙痛、鼻衄、鼻流黃涕、胸腹脹滿、多夢等病症的治療與保健。

崑崙穴

位置:在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平外踝高點取穴。

主治:常用於腰骶部疼痛、足跟腫痛、頭痛、頭項強痛、落枕、坐骨神經痛及目眩等病症的治療與保健。

申脈穴

位置: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詳見上面穴解。

主治:常用於頭痛、失眠及腰腿痛的治療與保健。

太溪穴

位置:在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常用於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不利、咽喉腫痛、牙痛、耳鳴、耳聾、失眠、咳嗽、氣短、腰痛、足跟痛等疾病的治療與保健。

足療之於沐足

最早對腳部按摩有印象是在老謀子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各房姨太太為了伺候自己的腳,拼命使出渾身解數,爭風吃醋,勾心鬥角。如今沐足的風行,不知是封建社會殘餘的延續還是資本主義社會享樂思想的蔓延,雖說這種說法略帶諷刺,但真正去沐過之後,還是有種「飯後洗個腳,賽過活神仙」的感覺。

足療保健 中藥4款足療養腳方

應酬或是聚會之後,現在許多人的休閒去處是各式各樣的足療店,足療保健已經漸漸成為一種風尚,休閒時做個腳底推拿,一天的疲憊、不適仿佛都在按捏間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