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授道家養腎法 正確吃芝麻賽人參百倍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這是一位「老神仙」親口傳的。老神仙其實是一位道士,年逾六旬,鬚髮烏黑,精神抖擻,仙風道骨。

他在深山裡修行了40多年,淡泊名利,每日粗茶淡飯,自得其樂。道家養生是從養腎開始的。腎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養腎的佳品莫過於黑芝麻。

芝麻有黑的,有黃的,還有白的,但與腎的本色相應的黑芝麻,才有更好的藥用價值和養生之功,黃芝麻和白芝麻都只能用來做一般的食品。

黑芝麻稟厥陰春生之氣而生,為五穀之首,可以補五臟,長肌肉,填腦髓,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

因為它是用來補虛羸,填腦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飽滿的芝麻,如果它本身都不飽滿,哪能指望它有填補之功呢?

要把不飽滿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時候,不能浮起來的芝麻,都是飽滿的,浮起來的芝麻都是變質、生蟲或籽粒不飽滿的,都不能要。

選出了籽粒飽滿的純黑芝麻後,還要對它進行特製,服用也很講究。芝麻的製法和服法有兩種。

一是晉朝道士葛洪傳下來的,見《抱朴子》:芝麻3斗,蒸熟後曬乾,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曬,如此反覆9次。這時芝麻皮肉分開了,去掉芝麻皮後,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棗膏調和,製成彈子大的小丸,每天服用3次,每次用溫酒送服1丸,忌食毒魚、狗肉、生菜。

服至百日,能除痼疾,1年皮膚光澤,兩年白髮返黑,3年齒落更生,4年水火不能害,5年行及奔馬,久服長生。

二是唐朝藥王孫思邈傳下來的:芝麻3升,蒸30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3升調和,再用棒槌搗300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天早上服50丸。40歲以上的人,久服明目洞視,腸柔如筋。

現代養生家通常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是:將3升(約4斤)黑芝麻,用水洗淨,放在籠屜上蒸熟,曬乾,再蒸一遍,再曬乾。

重複蒸曬9遍後,芝麻皮自然脫落,去掉,將剩下的芝麻仁炒香,搗300次,再用白蜜或棗糕調和,做成直徑約2厘米的丸子,每天早晨用好酒送服一丸。

為什麼要一遍又一遍的蒸和曬呢?這就是「九蒸九曬」,是中藥炮製中經常見到的,地黃、當歸、附子等藥材通常都是要經過九蒸九曬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藥效的,這裡面的學問非常大。

對於芝麻來說,首先,這是為了使芝麻易於消化。大家知道,芝麻是非常難於消化的,吃多了芝麻,再看大便都成了黑色,一化驗,你會發現很多芝麻還是原樣,根本沒有消化掉。

我們普通人平時吃芝麻,通常只把芝麻炒一次就吃了,其實這樣的芝麻仍接近生芝麻,吃下去很油膩,又難於消化,從腸胃走一遭,人體不得其福,反受其害。

經過九蒸,芝麻里的營養成分充分分解,油膩性大為減少,完全變成人體易於吸收的東西;經過九曬,芝麻又獲得了太陽的能量,這在養生家看來是得了天地間的陽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對人體大有裨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脾臟虛弱容易長脂肪粒 如何消除脂肪粒

脂肪粒是一種長在皮膚上的白色小疙瘩,約針頭般大小,看起來像是一小個白芝麻,一般在臉上,特別是女性的眼周。脂肪粒的起因是皮膚上有微小傷口,而在皮膚自行修復的過程中,生成了一個白色小囊腫。也有可能是由於皮脂被角質所覆蓋,不能正常排至表皮,從而堆積與皮膚內形成的白色顆粒。

脂肪粒是這樣形成的

西醫認為,眼周皮膚有無數微細的分泌孔,眼霜或是妝粉都可能使其阻塞,如果還吃了油膩食物,皮膚分泌物會更黏稠,逐漸堆積就形成脂肪粒。中醫則將脂肪粒解釋為一種痰濕。如果你容易長脂肪粒,表明脾臟可能較虛弱。所謂的「痰濕」,被吐出來是痰,潛伏在體內就是脂肪。當一個人思慮太多、工作勞累的時候,脾臟就會虛弱,脂肪就難以被代謝。

判斷是否脂肪粒

眼周白色小顆粒≠脂肪粒

其實,這些長在上下眼瞼皮膚表層的白色小顆粒並非所謂的「脂肪粒」,而是一種皮膚病,其多數情況下應該是粟丘疹,極少數有可能是汗管瘤,「脂肪粒」是非專業人士對這些細小顆粒不恰當、缺乏科學依據的說法。

粟丘疹的形成與遺傳體質有關係,它起源於表皮或附屬器上皮的良性腫物或瀦留性囊腫,其外形類似結石,呈黃白色,約針尖或小米粒大小,用針挑破能看到白色小硬塊。當皮膚不夠清潔,如長時間使用濃重眼影等彩妝產品,或過多使用磨砂膏、去角質產品等,都會使眼周肌膚出現極微小的、肉眼無法察覺的傷口,進而在皮膚自我修復過程中產生白色小囊腫——粟丘疹。通常出現這種問題的人會感到皮膚乾燥,並使用滋潤度較高的產品,因此一般會誤以為這是眼霜惹得禍。其實,少有護膚意識的男性以及兒童在臨床上也是常見粟丘疹的「受害者」。

汗管瘤則是小汗腺表皮內的導管分化、畸形發育而成的一種痣樣瘤,常見於青春期女性,一般是2~3毫米肉色或棕褐色的丘疹,常對稱分布於下眼瞼,也見於前額、兩頰、頸部等處,有的密集成數十個,有的則單個發生。

去除脂肪粒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一些按摩油或特殊功能的眼霜,讓脂肪粒被「溶」出來。另一種方法,便是用針將脂肪粒挑出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讓脂肪粒自己隨著時間代謝掉,不過這隻適用於輕微的脂肪粒,嚴重的脂肪粒只會愈加明顯。

1、按摩油、眼霜去除脂肪粒:消除眼部脂肪粒,要使用眼霜,而臉上和鼻子上的脂肪粒,則要靠卸妝油了。

眼霜,推薦:碧歐泉保濕排毒眼部啫喱、嘉娜寶水份舒緩眼霜、KOSE人參眼霜、瑞士美華麗眼啫喱、YOKO水清新系列眼唇凝露、瑪格麗娜玫瑰眼部精油。用眼霜的方式就是輕輕拍在眼睛附近,然後打圈吸收就可以了,注意手勢要輕柔。

按摩油,推薦:DHC卸妝油、嘉娜寶橄欖卸妝油、嬋真新調理霜。用卸妝油的話,一定要給足按摩的時間,最好按摩15分鐘左右,這樣不但可以按出脂肪粒,還可以按出黑頭喲,不過不能經常使用。

自製精油:保加利亞玫瑰1D、羅馬甘菊1D、德國甘菊2D、薰衣草3D、玫瑰果油3ml、甜杏仁基礎油10ml、葡萄籽油20ml充分混合,每天輕柔按摩長脂肪粒的地方,記得不要太用力氣,一周後脂肪粒即可部分消失,三周後就可以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記得調配好此按摩油後一定在測敏安全後才使用。

2、用針挑出脂肪粒:需要手巧的MM,最好有挑青春痘的經驗。當脂肪粒長在離眼睛很近的地方時,最好不要輕易動手。

怎麼判斷脂肪粒是否可以挑出呢?等脂肪粒變白色或顯淡黃色就可以挑了。先拿一根繡花針,用酒精擦擦消毒。然後小心地挑破皮膚表層,將裡面白色的濃粒挑出來,一定要挑乾淨,否則下次還會再長出來,但也要注意別傷到皮膚。最後,用棉簽沾點酒精在傷口處消毒,以防感染。

但如果你的脂肪粒是很大個,而且看上去比較嚴重的話,還是建議不要挑了,因為挑盡會很痛,而且保不準會再長出來的,建議到專業美容院處理。

3、維生素E:每晚洗完臉後,用維生素E油在有脂肪粒的地方塗抹均勻,大約兩周時間脂肪粒就會幹掉,這時很容易就可以剝落了,但有些也無效。

塗抹維E的方法比較保險,但耗時較長,有些人看到自己臉上的脂肪粒就忍不住要去挑。不過發在眼睛周圍的脂肪粒,還是用抹維E或眼霜的方法,比較靠譜。

4、或者還可以多喝水,多排毒,運動出汗。

流感高發季 來支「江南人參」荸薺涼血解毒吧

荸薺,俗稱馬蹄、地栗,是沙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多年生草本,原產印度,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等水澤地區。荸薺果實呈扁圓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栗殼色或棗紅色,有環節3至5圈,並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芽,冬、春季挖掘上市,肉為白色,質地脆嫩,多汁而甜,清爽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

荸薺是冬春盛行的時令果蔬,以個大、潔淨、新鮮、皮薄、肉細、味甜、爽脆、無渣者質佳。荸薺炒肉片、冰糖蓮子荸薺湯等都是大眾喜愛的菜餚。

據化學測定,荸薺含有蛋白質1.5%,脂肪0.1%,糖類18%,澱粉26%,粗纖維3.5%左右。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大有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可見荸薺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尚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據清代醫學專著《本草求真》記載,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積攻堅、止血、止痢、解毒、發痘、清色醒酒」之功效。作粉食能「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療膈氣,治血崩,消蠱毒。」其澱粉含量高,可制澱粉、做粉絲、釀酒。荸薺和藕一樣都可以製作成粉,然後沖飲,大家可能只知道有藕粉,卻很少知道荸薺粉,其製作方法與藕粉的方法大致相同。沖飲時比藕粉更加濃厚,味道也更加爽口。

荸薺是寒性食物,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最宜用於發燒病人。荸薺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症,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英國科學家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

不過專家提醒,荸薺最好不要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只有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也應儘量少吃。

仙人掌可治化膿性中耳炎 仙人掌的藥用價值

說起仙人掌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了無人煙的沙漠,它的身影隨處可見。它更是墨西哥的國花。可讓大家有些驚訝的是,這樣一個生命力頑強的植物,竟也有人們鮮為人知的藥用價值。

中醫按摩養生有講究 順時按摩為瀉逆時為補

按摩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手段,因為其簡單方便,按摩也是百姓日常保健的手法,經常見到人們動不動就揉兩下。其實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中醫按摩穴位的原則是實證時應該順時針按摩,是為了瀉,虛證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