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時是蹲著好還是坐著好?為什麼?

排便是身體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在生活中有些人在排便時會蹲著,有些會坐著,因此也有爭議不同,有的人認為排便時蹲著比坐著好,有的人就認為坐著比蹲著好。也正是因為意見不同讓很多人感覺疑惑,到底排便時是蹲著好還是坐著好?其實從正確生理角度來講,排便的時候蹲著是比坐著更好一些。

排便時蹲著好還是坐著好?

一般從解剖生理學角度來講,在排便的時候蹲著是比坐著好的,因為人的盆地肌肉一塊肌肉被稱為恥骨直腸肌,這塊肌肉在收縮時會牽連直腸,它在排便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在蹲著或者坐著的時候,兩種不同姿勢會讓恥骨直腸肌的功能狀態也有所不同。

在坐著排便時,恥骨直腸會處於收縮狀態,會牽連直腸形成一定的角度,就很容易讓直腸發生彎曲而讓直腸內排便的壓力增加。如果是蹲著排便,恥骨直腸肌肉會處於鬆弛的狀態,會讓直腸伸直並且沒有彎度,這個時候排便能讓糞便順利排出。

也就是說,在排便的時候蹲著排便更符合生理特點,也有利於排便,能預防便秘發生,特別是一些本身發生便秘的人群,在排便時儘量採取蹲著方式。但也要注意有些特殊人群是不可以蹲著排便的,他們需要坐著排便才不會發生問題。

哪些人坐著排便會更好一些?

一、老年人

相對來說老年人的動作比較緩慢,而他們的膝關節比較脆弱,如果蹲著排便很容易讓膝關節受損。另外在蹲著的時候排完便突然站起來很容易造成體位性低血壓,會有頭暈暈倒的現象。

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講,長時間蹲著排便是比較危險的,很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

三、孕婦

孕婦在平時排便也儘量要坐著,不能長時間蹲著排便,因為長時間蹲著排便會讓胎兒被壓迫而讓胎兒出現缺氧的現象,很容易讓胎兒發生意外。

溫馨提示,如果是一個健康人在平時儘量要讓自己蹲著排便,蹲著排便更符合生理特點,也有利於糞便的排出。不過要注意如果是特殊人群,就不要讓自己勉強,畢竟排便這件事要根據自己的身體來決定,不要為了講究科學而採取,這樣很容易讓身體受到傷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連90後都開始養生了?佛系養生究竟要注意些什麼?

現代的人都知道養生的重要性,連90後都進入養生的行列了,你還會覺得他存在感低嗎?但是養生雖好,也要注意尺度,一旦養生過頭恐怕就過猶不及了,那麼養生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切忌這樣過度養生:

1、亂補維生素

人體需要一定的維生素維持身體各方面的平衡,但是如果機體不缺維生素的話,你再去亂補維生素,攝入多種維生素的,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吃出結石,所以說千萬不要亂補維生素。

2、認為燙就是好

很多人不科學養生,養生過度,認為燙的就是對身體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過於滾燙的食物,會燙傷食道黏膜,傷了食道,所以平時要東西一定要涼一下再吃。

3、用食物代替藥

養生的人都不愛吃藥,害怕一旦吃藥了就會有依賴性,都會用食物代替藥,現在來跟大家說一個例子,一位67歲的糖尿病患者,聽說南瓜能降低血糖,然後就一日三餐都吃南瓜,但是血糖沒有下降,反而病情加重送醫了,所以說不能過度養生,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4、不要過量步行

最健康普遍的養生方法就是步行,就連微信上都推出「微信運動」,步行的確有益於身體,但是過量步行就會導致滑膜炎、膝關節積液、大腿骨勞損,所以說不要過量步行,正常人每天應該走6000步至10000步左右,過量就會毀了膝蓋。

如何正確養生?

1、堅持喝溫水

拒絕吃冰凍冷飲食物,不管春夏秋冬要堅持喝溫水,每天堅持八倍溫水,消除水腫,排毒養顏的同時還保護心臟和陽氣,減少心臟病發病率,是最健康的中醫養生方法。

2、多吃水果

多吃水果絕對沒錯,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各種微元素,對身體非常有好處,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還能美白肌膚,讓你健康的同時還能讓你美。

3、多吃蔬菜

依照中醫養生角度來說,最佳的保健蔬菜就是秋葵,它能促進消化,幫助腸道蠕動,對關節還有著潤滑的作用,而且口感也非常好,男女老少都喜歡吃。

4、護腦很重要

頭暈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做好護腦的功課,平時戶外運動的時候,儘量要戴上帽子,以防曬到後腦,長時間後腦曬太陽的話,體內就會聚集陽氣,就會出現中暑的現象了。

去醫院看病有什麼需要注意?專家送你就診全攻略

覺得身體不舒服,自然需要到醫院看病,但一旦去到醫院,不少患者會感覺相當「蒙圈」,既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具體掛什麼科比較好。部分「馬大哈」患者還可能漏帶證件,反而耽誤了就診。我們生病時究竟要如何正確就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內科馬中富教授將為我們送上就診全攻略。

就醫看病掛什麼科?專家教你來判斷

馬中富教授表示,如果覺得自己不舒服就應該立即看醫生,如果症狀輕微,可以考慮先去就近的社區醫院,當社區醫院解決不了,則應儘快到綜合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就醫之前,病歷、醫保卡、身份證都要帶上。胃腸不適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等情況,最好準備紙巾、毛巾等衛生用品,情況允許的話最好家人陪同就醫。

當去到醫院時,如何選擇掛號的科室也成了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對此馬中富教授認為可以從不同層面看待:

1、可以先到社區醫院做體格檢查,比如測量血壓、心跳和呼吸的生命體徵,並進行初步的分診;也可到大醫院諮詢掛號處的護士,讓護士以專業知識和經驗給予建議。

2、對具有一定判斷能力的患者而言,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判斷,情況不嚴重時先掛專科,比如說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先看消化內科;消化內科掛不上號,或是病情較重,比如:腹瀉5次以上或是嚴重嘔吐,也可先看急診。

3、當患者出現胸痛或是劇烈腹痛等危急重症表現時,應撥打120緊急處理或就醫後優先考慮掛急診科,讓急診科先進行第一時間的處理和診斷,然後再分診到對應的科室。

到醫院看病怎麼和醫生溝通?專家:需避免2大誤區

據馬中富教授介紹,患者在掛號後,與醫生交流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心態平穩,然後詳細描述病症的源頭和進程,以及曾經看過的醫生、服用過的藥品保健品等。這樣醫生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具體狀況,並推測患者可能患上的疾病,然後讓患者進行相應的檢查或是給出具體的治療方案和藥物調整。

而如果是掛急診,馬中富教授提醒患者尤其要避免兩大誤區:

1、不要太心急:到醫院後可以根據指示牌找到所需的地點,如掛號處、診室、檢查室、衛生間等。如果屬於危急病情,醫護人員會優先處理甚至開啟綠色通道,先處理後掛號,患者太過急躁可能會加重病情或是引起醫患矛盾。

2、不要堵塞通道:患者和家屬在醫院等待時儘量不要站立在過道處,以免阻塞通道或是增加以外的風險,並為救死扶傷提供良好的環境。

家屬看望住院患者要注意什麼?4個要點要注意

當患者病情較重達到住院指征時,醫生一般會按照情況安排患者住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在這個過程中,馬中富教授指出,有4點是需要家屬注意的:

1、不宜太多人進入病房。空調下的病房容易滋生和傳染病菌,且無法判斷探訪人員是否攜帶其他病菌等,過多人員在病房聚集可增加交叉感染風險。探訪人士如果較多又想了解病情,可在病房外溝通然後再分批進病房探視。

2、探視時切忌坐在病床上,以免外來細菌污染病床,從而增加患者感染風險,一般坐在床邊椅子上即可。

3、不要擅自帶食物給患者食用。一些患者可能處于禁食狀態,或需嚴格控制進食時間、分量和食物種類,擅自讓患者進食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康復甚至加重病情,家屬應遵從醫生、護士、護工的建議。

4、家屬可對患者進行局部的按摩,促進患者康復。按摩患者的關節或是附近肌肉可以增加組織供血,有助康復。對慢阻肺、肺氣腫等的患者,可讓他們進行吹氣球等深呼吸練習,也可按摩背部肌肉,促進患者皮膚到肌肉感知能力的恢復;對長期臥床的患者而言,適當按摩其肢體可預防血管栓塞、皮膚潰爛、褥瘡等相關併發症的出現。

本文指導醫生:

馬中富教授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

擅長疾病:內科疾病尤其是各種急危重症的診治和搶救、...[詳細]

過度依賴手機會有負面影響 4大危害不可輕視

手機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工作和人際關係中都離不開手機,打發了無聊的時間而且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但是過度的依賴手機會讓人們沉迷於其中,影響了社交。

想要讓自己的大腦更健康,給你這幾個建議!

大腦是我們人體的中樞系統,它支配著我們人體的身心活動。如果大腦不夠健康,那麼人的身體就會出現很大的危機。所以在平時我們一定要多調理腦部,讓大腦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