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大黃
【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生軍、川軍。
【入藥部分】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刮去粗皮及頂芽,風乾、烘乾或切片曬乾。
【性味】苦,寒。
【歸經】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注意事項】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黃的藥用附方
1、治大便秘結: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
2、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
3、治產後惡血衝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等:錦紋大黃一兩,杵羅為末,用頭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馬墜內損。
4、治久患腹內積聚,大小便不通,氣上搶心,腹中脹滿,逆害飲食:大黃、芍藥各二兩。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為度。
5、治時行頭痛壯熱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黃各二兩,麻黃四兩。上四味,治下篩,患者以生熱湯浴訖,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強人服二方寸匕。
6、治眼暴熱痛,眥頭腫起:大黃(銼,炒)、枳殼(去瓤,麩炒)、芍藥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各二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7、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8、治虛勞吐血:生地黃汁半升,川大黃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溫地黃汁一沸,納人黃(末)攪之,空腹頓服,日三,瘥。
9、治奶癰:川大黃、粉草各一兩。上為細末,以好酒熬成膏,傾在盞中放冷,攤紙上貼痛處,仰面臥至五更。貼時先用溫酒調(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相度強弱用藥,羸弱不宜服。
10、治癰腫振焮不可觸:大黃搗篩,以苦酒和貼腫上,燥易,不過三,即瘥減不復作,膿自消除。
11、治口瘡糜爛:大黃、枯礬等分。為末以擦之,吐涎。
12、治凍瘡皮膚破爛,痛不可忍:川大黃為末,新汲水調,搽凍破瘡上。
大黃牡丹湯服用方法
【方劑名】
大黃牡丹湯
【出處】
《金匱要略》
【組成】
大黃12克(四兩)、牡丹皮3克(一兩)、桃仁9克(五十個)、冬瓜仁30克(半升)、芒硝9克(熔化)。
【用法】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現代用法:水煎服,芒硝熔化。一副藥煎兩次,分兩次口服。
【方歌】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瀉熱逐瘀消腫良。
【方解】
本方證多由濕熱鬱積,氣血凝聚,結於腸中,腸絡不通,聚而成癰所致。熱結氣滯血瘀,腑氣不通,不通則痛,右少腹為腸癰的好發部位,故右少腹疼痛;熱結於里,故痛而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則痛甚,古稱「縮腳腸癰」;氣血鬱結不散,則局部可觸及包塊,甚至可使血肉腐敗而化膿;正邪交爭,營衛失調,故時時發熱,自汗惡寒;舌苔黃膩,脈滑數,為實熱鬱結腸胃之徵。故治宜瀉熱破瘀,散結消腫。方中大黃苦寒攻下,瀉腸中濕熱鬱結,並祛腸中稽留之瘀血;桃仁性善破血消癰,共為君藥。芒硝咸寒,軟堅散結,瀉下清熱,助大黃通腑瀉熱;牡丹皮涼血散瘀消腫,助君藥活血祛瘀,共為臣藥;冬瓜子甘寒,清腸利濕,排膿散結,為佐藥。諸藥合用,使濕熱瘀結蕩滌下泄,熱結通而癰自散,血行暢則腫痛消,腸癰自愈。
【功效與作用】
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主治】
腸癰初起,尚未成膿。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則腹痛甚,甚則局部腫痞,時時發熱,自汗惡寒,舌苔黃膩,脈滑數。
【配伍特點】
瀉下、清利、破瘀於一方,濕熱得清,血滯得散,腸腑得通,則癰消則痛止。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用於腸癰初起,由濕熱血瘀而成者,功效極佳,以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婦科附件炎、盆腔炎等屬於實熱瘀滯者。
【加減化裁】
若熱毒較重者,加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敗醬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血瘀較重者,加赤芍、乳香、沒藥以活血化瘀。
【使用注意】
如腸癰屬於寒濕郁滯者,或癰膿已成,且有其他併發症(如寄生蟲、腹膜炎等)則不宜使用。對於老人、孕婦、體質虛弱者,亦不宜用。
大黃的配伍應用
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潤,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又可潤燥滑腸。二藥配伍,剛柔相宜,大黃專入血分,破血積,下瘀熱,桃仁得大黃,專長氣分,潤腸燥,通積滯。用治產後腰痛,太陽、陽明蓄血證,痛閉經經等。
大黃的臨床應用
用大黃1兩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敷於兩側湧泉穴上,每次二小時,必要時可敷2~3次。臨床觀察6例,一般敷藥後一小時即出現腸腔蠕動感和肛門排氣現象,自覺腹脹減輕,有腸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