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但生病之後,如何才能少花錢多辦事呢?美國《男性健康》雜誌近期刊出「10種不花錢的治病方法」,不妨一試。
1.攀爬動作治背痛。
美國醫學運動協會勞倫斯博士表示,攀爬動作可使平時很少拉伸的肌肉得到鍛煉。但動作一定要循序漸進,見效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量。方法是:平躺後,將右膝挪向胸口,雙手抱緊腳踝,從1數到10。伸直右腿,換左腿重複相同動作。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但生病之後,如何才能少花錢多辦事呢?美國《男性健康》雜誌近期刊出「10種不花錢的治病方法」,不妨一試。
2.「西紅柿汁+辣椒」治高血壓。
秘方是:每天250毫升西紅柿汁加1茶匙辣椒。內華達心血管專家喬·D·戈登斯特里奇稱,由於辣椒中的辣椒素、西紅柿中富含的番茄紅素和鉀,有益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血壓。
3.車前草治高血脂。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營養學教授派屈克博士表示,每天1茶匙車前草水溶後服用,可使總膽固醇和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5%。
4.少吃主食治偏頭痛。
米、面等主食含碳水化合物很多,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進而引發偏頭痛。神經病學家麗莎·K·曼尼克斯博士建議,偏頭痛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控制在300克以內。
5.針灸治失眠。
紐約針灸醫師特拉罕博士表示,針灸治療主要集中於耳朵上的兩個穴位,目的是讓患者放鬆身心,促進大腦中的鎮靜內啡肽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量。嚴重失眠需要至少10次針灸治療方可見效。
${FDPageBreak}
6.喝水治菸癮。
專門從事物質依賴研究的心理學專家霍瓦特博士表示,這是典型的「替代療法」。本質上,吸菸和喝水都是「手---口」的動作,容易導致次生上癮。專家建議:菸癮發作時,除了喝水療法之外,還可選擇運動等替代,以轉移注意力。
7.做眼操治近視。
每天做25分鐘「眼操」,每周6天,持續30天。動作包括「360度慢慢轉動眼珠」等。
8.爬山治酒癮。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馬拉特表示,爬山能鍛煉人的毅力,堅定信念,對戒酒非常有益。
8.爬山治酒癮。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馬拉特表示,爬山能鍛煉人的毅力,堅定信念,對戒酒非常有益。
10.「離開+鍛煉+寫作」治易怒。
對於暴脾氣的人來說,臨床心理醫生哈賓博士介紹了一種「短期制怒法」:當預感爭吵處於醞釀期時,立即轉身離開,或進行一次高強度的鍛煉。而「長期制怒法」則是寫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白骨精」30歲後就要防血管早衰
【外表光鮮靚麗的「白骨精」們,常常會因為臉上多出一條皺紋、頭上長了一根白頭髮苦惱不已。殊不知,由於壓力大、高脂飲食和頻繁熬夜,身體內的血管也會提前衰老。伴隨血管早衰而來的,可能是致命的心源性猝死。專家建議,職場精英們從30歲開始就要關注血管健康,在生活中重視養護血管。】
30歲之後就要關注血管
目前,年輕人患上心臟病的越來越多,最多的是冠心病,流行病研究發現,該病的增加多與年輕人的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肺血管中心科副主任和渝斌介紹,很多人知道25歲之後皮膚就開始走下坡路,卻不知道血管、心臟同樣需要呵護。血管老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血管彈性狹窄,而長期吸菸、高脂高熱量食物進食過多、精神壓力過大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促使血管提前老化,高血壓、心臟病甚至動脈硬化也就呈現年輕化趨勢。建議30歲以上人群如果有以下症狀:飯後胸骨後憋脹得厲害,有時冒冷汗;晚上睡覺胸悶難受,不能平臥;胸部偶有刺痛感,1-2秒即消失等,就要好好關注自己的血管年齡了。
肥胖者更易動脈硬化
和渝斌說,臨床上冠心病的發病多與遺傳、年齡、性別、高脂血症、高血壓、吸菸、糖尿病、肥胖症等因素有關。
許多資料表明,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短期內發胖或重度肥胖者發病率更高。這是因為肥胖者攝取過多的熱量,在體重量增加的同時,使心臟負荷和血壓均升高,從而增加心肌耗氧量;而高熱量的飲食習慣,使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壓升高,促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加重。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纖維蛋白原血症無一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於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
倒春寒時節運動要謹慎
氣溫乍暖還寒的春天,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就會增加,因此,在這樣一個高發季節,血管有老化跡象的人要禦寒保暖,謹慎戶外活動。此外和渝斌表示,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關鍵,而一氧化氮既能減少心血管的發病幾率,又能減緩其發展速度。它對於心血管、免疫系統等都有好處。雖然一氧化氮可在體內合成,但若日常蛋白質攝取不夠,不妨額外補充一些一氧化氮的合成原料。因為它具有強大的鬆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它可以增加血流量,減少血管堵塞的機會。
互動問答
冠狀動脈狹窄裝支架需慎重
讀者趙女士:我愛人56歲,最近檢查出兩條血管狹窄,醫生建議他安裝支架,但安裝完據說要連服一年波利維,可是他對波利維過敏,請問還能安裝嗎?
和渝斌:是否安裝支架一定要先看具體狹窄程度,再看血管狹窄與其病情是否有必然關聯,看狹窄的血管是否是「肇事血管」,如果是的話,就應該積極治療。總體原則是:大於70%的狹窄可以安裝支架。安裝支架是破壞性治療,遠期意義不大,一定要慎重。此外,術後一定要吃抗凝血藥物,不吃會造成血栓的形成,如果對波利維過敏,則應該換藥,如抵克立得等老藥,不過副作用稍大一點。
牙痛可能是冠心病徵兆
讀者劉先生:我今年63歲,最近老是牙痛,伴隨胸悶心慌,但是去口腔科檢查牙齒卻沒什麼問題,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和渝斌:您的牙痛也有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現。因為冠心病的發病症狀很多時候不表現在心臟,而是以其他部位的疼痛為表現形式,牙痛就是其中一方面,有時候讓人難以分辨真偽。據統計,18%的冠心病疼痛部位可以在牙齒上。由於這種牙痛是隱性發作的冠心病反射階段,醫學上稱為心源性牙痛。如果不能及時確診和治療,會耽誤病情。
具體區分方法如下:如果主觀上感覺是牙痛,但用手或其他硬物叩擊牙齒,卻感覺不到明顯的牙痛,也弄不清楚到底是哪顆牙在痛,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心絞痛的不典型表現;如果是真正的牙痛,應該有牙齦或牙周疾病,會明確感覺到是哪顆牙在痛。另外心絞痛的「牙痛」,往往是間歇性的,一般不超過10分鐘,休息或用藥後,可以緩解,多有一些誘因,如勞累或情緒激動。這種情況可能會反覆發生,有時候還會逐漸加重,應儘早到醫院明確診斷。
談論疼痛會讓疼痛加劇?
據國外報道,科學家發現,談論疼痛不但不會讓你寬心,而且還會加劇你的身體疼痛感。類似「這可能有點疼」或者「你會感覺有點疼」之類的警告語會起反作用,讓你產生不適感。
研究發現,某些與疼痛相關的字如「痛苦」或者「煎熬」會刺激大腦的疼痛區域,甚至在不疼的時候也是如此。因此,德國耶拿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和醫生談論你的疼痛可能會弄巧成拙,因為它會刺激大腦的「疼痛基質」。德國中部耶拿大學的瑪利亞·里徹特說:「可能這種談話會增強大腦疼痛基質的活性,導致疼痛感加劇。」
以心理學家托馬斯·維斯為首的研究人員發現,成年人和兒童均對疼痛預感有反應,並會經歷更大的疼痛,因為這些字刺激了與疼痛相關的大腦區域。但是,他們認為,這種反應可能是一種生存本能,它能讓人類學會避免未來疼痛。維斯教授說:「這類經歷之後,你很容易想像下次疫苗注射的針頭來刺激我們的疼痛記憶。即使口頭刺激也能引起大腦特定區域的反應。」
維斯教授發現,只要我們聽到「痛苦」、「煎熬」或者「折磨」之類的詞,大腦與疼痛相關的區域就變得活躍。德國生物學和臨床心理學部的研究組使用磁共振攝影術探究了個體處理與疼痛相關字眼的方式。為了排除這種反應基於一種純粹的副作用,研究人員還讓受試者面對諸如「恐怖」、「可怕」或者「令人厭惡」之類有隱含意義的詞。但是,他們發現,只有「恐怖」和「令人厭惡」這樣的詞沒有相同的作用。研究人員稱,因為經歷慢性疼痛的患者經常被要求描述疼痛感,這可能會讓他們的疼痛感加劇。在德國耶拿大學的研究中,描述打針時,受試者只要說到醫生所說的「就疼一下」,他們之後就感覺有針刺皮膚,這是因為這句話起到了未來刺激的作用。
在一項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想像與這些詞相關的情景,在第二項實驗中,志願者還讀到了這些詞,但他們面對的是一個難解的腦筋急轉彎。里徹特說:「在兩項實驗中,我們能觀察到與疼痛相關的字會明顯刺激大腦的疼痛基質。」維斯教授補充說:「這些發現顯示與疼痛相關的詞就能刺激我們大腦的疼痛基質。我們的研究還顯示,口頭刺激的意義比我們原來想像得更重要。」
腎病患者無蛋白和多蛋白的誤區
鄰居王阿姨今年五十多歲,自從被診斷為慢性腎病後,就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只吃素,不吃肉,豆製品更是一口也不吃,這樣子,她堅持了一陣子「無蛋白飲食」,結果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一天天消瘦,身子也越來越虛弱,最後被家人送到醫院。醫生了解病情後,指出王阿姨的飲食方法不正確,腎病患者需要的是「低蛋白、限蛋白」而不是「無蛋白」飲食。
如何在家做森林浴?
忙碌了一整個星期,你的身心需要徹底的放鬆。此時,春意盎然,森林裡的一切都甦醒了,如果我們到森林中去沐浴那裡特有的氣息,在林蔭下漫步、小憩,通過肺部吸收森林中散發的具有藥理效果的芳香物,身心的壓力也能隨之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