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悶悶不樂?出去散散步吧!
研究人員發現,每周堅持步行兩次,每次20分鐘,就能顯著改善情緒,讓人更加積極樂觀。
研究人員把200名42—75歲的成年人隨機分成兩組,這些人的心理狀況均沒有問題。其中一組受試者每周至少散步兩次,每次20分鐘,並且行走時不斷加快步頻,同時搭配一些其他的鍛煉項目;另外一組則不進行任何專門的鍛煉。32周後,前一組成員不僅身體素質明顯好於後一組,他們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也更高。這些人的耐力、活力都有所提高,對事物的看法也更樂觀。
研究人員說,體育鍛煉的好處人盡皆知,但是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很少被量化。這次研究表明,只要堅持步行,用很少的時間就能改善心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飯後散步不一定是好事
飯後散步不一定是好事
人們常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實,這種說法不太科學。
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以進行初步消化。飯後適當休息一下,可保證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
根據最近腦生理專家研究表明: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因此,「飯後百步走」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它只適合於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於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飯後散步20分鐘,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但至少應在飯後20分鐘後再開始百步走。
飯後匆忙走動所消耗的能量,實際上是透支了進餐前的體能,人體內的血液就會更多地分布於軀幹、四肢等活動部位,使胃腸道血液供應量相應減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隨之減少。此時要是緊跟著再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比如駕駛,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根據美國保健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正餐過後,坐進駕駛倉,血液都集中於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有些人是適合飯後「不能走」的,這是指體質較差,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這些人飯後不宜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可以選擇在飯後平臥10分鐘。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充盈,此時再進行直立性活動,就會增加胃的振動,加重胃的負擔,引起或加重胃下垂。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忌飯後運動。因為飯後胃腸活動增加,胃腸部的血流增加,腦部的血流相應減少。
另外,秋季氣溫乾燥,進餐的時候吃得紅光滿面、大汗淋漓,要是匆忙離開餐廳,在蕭索的秋風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風寒頭痛,還加大了心臟的供血負擔。因此,飯後適當靜坐,閉目養神30分鐘然後再活動比較合適。
這4類人飯後散步很危險
這4類人飯後散步很危險
常言道:「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一直被當做最簡單愜意的養生法。但你知道嗎,飯後散步有不少講究,一旦走錯了,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還可能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下面這幾人飯後散步更要當心。
患冠心病、心絞痛的人
進食後立刻進行大運動量活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最好餐後1小時再散步,每次半小時,注意步速不要過快。
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糖尿病患者
飯後最好靜坐閉目養神10~30分鐘再散步,馬上散步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高血壓患者散步時最好上身挺直,否則可能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走路最好前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處於不停振動中,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患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人
飯後立刻散步會增加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對胃壁產生刺激,不利於胃黏膜修復。
貧血、低血壓的人
飯後大量血液都供給胃部了,散步時很容易造成腦部相對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一般來說,這類人可選擇早起散步。
男性散步減肥有何技巧
大家都知道飯後散散步對身體有好處,還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但是對男性來說,散步減肥也是有技巧的,如何散步才能加速全身血液流動,加快新陳代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老人飯後適合散步嗎?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也有人說:"要活九十九,飯後不要走"。到底誰對誰錯呢?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不過對於老年人來說,飯後不宜百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