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涼是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手腳冰涼的情況如果不加以改善,時間長了,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反應,嚴重的還可引起下肢靜脈曲張。手腳冰涼怎麼調理?促進血液循環是關鍵。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強肌肉收縮。人的肌肉有70%以上在下半身,通過鍛煉下半身的肌肉,就能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
五個小動作促進血液循環
蹲立法
1.雙腳分開站立,比肩稍寬些,雙手交叉放在頭背,伸直背部,挺胸,視線正前方。
2.伸直背部,慢慢向下蹲的同時緩慢吸氣。切記,蹲時膝蓋不要越過腳尖,臀部向後。
3.視線始終向前方,邊呼氣邊慢慢站立。如此蹲立10次為1套,做完1套休息1分鐘,共做5套。
做的過程中,動作應緩慢,累了就休息一會。平時較少活動的人,初蹲時膝蓋會有些疼痛,可先減少蹲的次數,待身體慢慢適應後再增加蹲立的次數。如果適應後有足夠的體力,可拿著水瓶等增加負荷。如此堅持下去,肌肉會變得強壯,膝蓋所承受的體重會逐漸由肌肉來取代支撐,能大大地減少膝蓋的負荷,一般堅持3個星期左右就能改善手腳冰涼狀態。
上下踏梯運動
受天氣影響或其他原因不能外出步行時,可充分利用家裡現有的物料,如在廢卡通箱內裝滿書籍做成小台階,進行踏梯運動。2秒鐘內一上一下,連續進行3分鐘。休息一會後再進行,並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態,適當加快速度和次數。也可以通過走樓梯進行鍛煉。
提腳跟
提腳跟是非常簡單的運動,且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比如等公交車、看電視時都可以,堅持日久能強化腿腳和腰部的肌肉。具體做法是:雙腳對齊併攏,身體保持豎直,然後慢慢提高腳跟至無法再提高的程度,保持幾秒鐘後再慢慢放下腳跟,動作要舒蘸。提腳跟不限時間和次數。
伸展保健操
1.伸展脊背:雙腿跪蹲於墊子上,上身坐正,然後慢慢把上半身傾向前方,同時雙手儘量向前伸直,大幅伸展臀部肌肉,此狀態維持1分鐘。做這個動作就好比一個虔誠的信徒在向心中的神叩拜一樣。
2.伸展大臀肌:仰面平躺於墊子上,然後把左膝蓋儘量拉到右胸前,儘量伸展臀部肌肉,維持此狀態1分鐘。再將右膝蓋也同樣拉到左胸前,維持1分鐘。兩側交替進行15次左右即可。
擦腳
擦腳不需要工具、也不用彎腰,是非常簡單的保健操。曾經有位保健醫生調查,測定15位41-54歲的女性擦腳後的熱描記錄,發現除了腳升溫之外,臉部的溫度也上升。
1.擦腳內側:右腳的腳心放在左腳上,上下15厘米來回輕輕摩擦8次,左右腳交替進行即可。這個動作仿佛在用一隻腳在給另一隻腳搔癢一樣,非常輕鬆。
2.擦腳外側:右腳盤於左腳踝外側,上下15厘米來回輕輕摩擦8次。然後同樣的方法用左腳摩擦右腳外側即可。
3.擦腳跟腱:右腳的姆指和第二指夾住左腳跟腱,上下15厘米來回輕輕摩擦8次。左右腳交替進行。
冬季養生要注重四「點」
要想舒舒服服度過寒冷的冬季,光是解決手腳冰涼的問題是不夠的,還應注意以下四「點」。
1.多點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3.護點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4.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體質差怎麼辦?教你冬季進補養身
體虛主要的4種症狀:
1、氣虛:表現為動則氣短、氣急無力。怕冷的感覺不明顯。
2、血虛:主要表現在心肝二髒。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則表現為面色無華,眩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等。
3、陽虛:表現為身寒、肢冷、小便清長、消化不良、便稀。
4、陰虛:表現為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
只有針對個人的體質決定補什麼才是關鍵。在眾多的補益藥之中,應該如何辨證選擇呢?養生專家提醒:針對氣虛、血虛、陽虛、陰虛等四種體虛的證型,選用補益藥中的「四大名補」——人參、阿膠、鹿茸、冬蟲夏草將大有裨益。
一、補氣虛為主——人參(靈芝人參湯)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經,大補元氣。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其主要有效成分為人參皂甙和黃酮類物質,分別有抗衰老、抗疲勞、對抗有害物質、抗腫瘤、提高免疫力、調節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等功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調節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用法: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內加開水,浸泡1小時後便可飲用,飲完後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環。最好12小時內服用完畢,最後嚼服人參片,也可將人參片直接含服。如用於急救,每次取30克,濃煎頓服。參須、參花、參葉亦可泡水當茶喝。
二、補陽虛為主——鹿茸(鹿茸元蹄湯)
鹿茸性溫,味甘咸,入肝、腎二經,有補腎壯陽之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鹿茸能「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現代藥理研究表 明,鹿茸精含多種胺基酸、硫酸軟骨素、雌酮、骨膠原、蛋白質和鈣、磷、鎂等礦物質,有滋補、強壯作用,可使血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網織紅細胞增加,中等 劑量可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對衰心臟有強心作用。服用可使人精力充沛,但陰虛者不服。
用法: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內服用。或取鹿茸、山藥各30克,分別切片,浸入500克白酒內,密封1周,每次取20毫升服用,日服2次,治陽事不舉、尿頻、面黑。市面上有以鹿茸為主料製成十補丸、口服液等藥,可按藥品說明書服用。
三、補血虛為主——阿膠
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腎諸經,以滋陰養血著稱。歷代醫家視阿膠為婦科良藥。民間稱阿膠、人參、鹿茸為冬令進補「三寶」。又因阿膠對調治各種婦科病有獨特之功,尤得女士們青睞。
用法:取阿膠5~10克,加黃酒適量,隔水蒸服。或取阿膠500克,浸在1500克黃酒內,等膠塊散發成海綿狀,隔水蒸成液體,趁熱加冰糖1000克,當糖與膠溶為一體時,加入炒熟的黑芝麻及敲碎的核桃肉各適量,製成黏稠膏滋,每日早晚各取1~2匙,以溫開水送服。
四、補陰虛為主——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入肺、腎二經,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蟲夏草含蛋白質、脂肪(其中82。2%為對人體有益的不飽 和脂肪酸)、糖、粗纖維、礦物質、蟲草酸(D-甘露醇)、蟲草素和維生素B12等成分,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膽固醇、抗缺氧、抗癌、抗病 毒、抗菌和鎮靜等作用。
用法:取老公鴨1隻,冬蟲夏草10克。鴨去毛及內臟,將鴨頭順頸劈開,將冬蟲夏草數枚裝入鴨頭和鴨頸內,再用棉線纏緊,餘下的和生 姜、蔥白一起裝入鴨腹內,放入盆中,注入清湯,用食鹽、胡椒粉、料酒調好味,密封盆口,上籠蒸約2小時,出籠後揀去生薑、蔥白,加味精,即成一道聞名遐邇 的「蟲草全鴨」。
冬季護肺夜晚多做「健肺氣功」
總是熬夜,嗓子容易不舒服甚至出現更嚴重的情況?也許睡眠跟我們的上呼吸道關係密切。此外,冬季護肺除了注重睡眠,飲食和運動也不能忽視。
每天睡8小時或許最護肺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不足者或嗜睡者,都比正常睡眠者更容易患肺炎。研究者對56953名註冊護士進行了為期4年的跟蹤研究,發現相比每天睡夠8小時者,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患肺炎的可能性增加39%。
而睡得過久,肺也「扛不住」——每天睡9個小時或更長的人,未來患肺炎的可能性也會增加38%。肺炎感染似乎還跟人的自我感覺有關。感覺自己沒睡夠的人,患肺炎的危險度約增加50%。(該研究考慮了年齡、體重指數、吸菸飲酒狀況、血壓、抑鬱症等各項可能的影響因素,發表於2012年第1期的《Sleep》上。)
該文作者之一、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高翔博士介紹,目前還不完全了解睡眠與肺炎關係背後的機理,但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睡眠缺乏會導致體內NK細胞、T細胞等大幅下降,從而降低機體的免疫力;睡眠時間過長,會增加口腔分泌物的吸入,造成肺部細菌微生物的沉積。同時,嗜睡可能反映機體處於亞健康, 故更易患病。
飲食護肺做好「三高四低」
「三高」即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宜多吃瘦肉、豆製品、魚類、蘑菇等高蛋白質食物,蔬菜、水果、豆類、乳類、黑木耳等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以及粗食等高纖維素食物;「四低」指飲食中要注意攝入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的食物。此外,杏仁露、甘蔗、秋梨、百合、蜂蜜、蘿蔔、黑芝麻、豆漿、豆腐、核桃、松子等食物,都有滋養潤肺的功能。
飯後1-2小時內做「健肺氣功」
冬天很容易感冒,尤其是那些平時肺部育鍛煉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專家建議,人們根據各自的體質,選擇幾項適合自己的運動,每日堅持不怠地練和支氣管容易感覺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在冬季一定要注意養肺。養肺的關鍵在於加強機體免疫功能,體習,並結合一些專門提高肺功能的鍛煉,對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肺功能極有好處。
有一套「健肺氣功」頗值得推薦:晚餐1-2小時後,先慢走10-15分鐘,然後找一處環境安靜、相對開闊的地方,站定後全身放鬆,兩眼徐徐向前平視,雙足邁開與肩同寬,雙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肚臍下3公分左右的位置,吸氣時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如此練習半小時,對健肺很有幫助。
此外,慢阻肺和肺氣腫患者宜早晚採用 「腹式呼吸法」來增加肺容量、幫助病情恢復,具體做法為: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臥床上,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用腹部帶動來呼吸。深吸氣,再吐氣,反覆做20-30次。本法有助於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
陰陽水喝了對身體危害大?擊破陰陽水三大誤解
陰陽水在中醫或民間偏方中指涼水和開水的混合,主要用做調藥或做藥引子,平時很少直接飲用。對於陰陽水對身體有何危害呢?一起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中醫冬季養生講究5個平衡
中醫養生講究的平衡有動靜平衡,《內經》上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要保持健康,必須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動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