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足三里穴:
走胃經,可同時改善腹瀉和便秘等腸胃不適症狀。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下方3寸。
2。 三陰交穴:
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匯的穴位,位於小腿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可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經痛和腹瀉。
3。 公孫穴:
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安胎、緩解腹痛腹瀉。
4。 太白穴:
屬於健脾要穴,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跖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可緩解胃痛、腹漲、腹瀉等。
子宮內膜異位 按壓太沖等穴位利濕
至於部分女性因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引發的經期腹瀉,認為是因氣血不循原有通道、體內痰濕所導致的瘀症,藥物調理以活血化瘀和利濕為原則,平常則可按摩上述的三陰交穴、太沖穴和公孫穴,改善腹瀉的症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五款藥膳助你冬季暖胃健脾
胡椒羊肉湯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製作:先將羊肉洗淨切塊,起鍋爆香。然後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羊肉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
薑汁牛肉飯
材料:鮮嫩牛肉75克,薑汁適量,大米120克,糖、酒適量。
製作:先將嫩牛肉洗淨剁成肉糜,加入薑汁及酒、鹽、糖、油醃一下。然後,將大米洗淨煮飯,水分將干時,放入醃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補溫中,散寒醒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的胃痛患者。
白胡椒釀紅棗
材料:紅棗5個,白胡椒10粒。
製作:先將紅棗洗淨去核,白胡椒略打裂開。然後在每個已去核的紅棗內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飯時,放在飯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溫中補脾,暖胃止痛。適用於寒性胃痛。
肉桂砂仁燉牛月展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鮮牛月展250克,生薑3片。
製作:先將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薑洗淨。牛月展洗淨切塊,飛水去膻味。然後把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涼開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注意:濕熱胃痛不宜食用本燉品。
良姜粥
材料:高良薑末15克,大米100克。
製作:先將高良薑末置粥鍋內,並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淨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溫熱服食。
功效:本粥能溫胃行氣,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或感受風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製作健脾養胃粥的食物有這些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泄瀉,消瘦,下痢。
玉米:又名包穀。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濕利尿之功。可用於泄瀉,痢疾等病。
粟米: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之功。用於脾腎不足所致的納食少,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後體弱等。
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滲濕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
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溫。有暖脾胃、補中益氣之功。用於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瀉。
小麥:味甘,性涼。有健脾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之功。用於口乾咽燥,煩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大麥: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氣健脾,止渴除煩之功。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嘔吐泄瀉等。
甘薯:又名紅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潤便之功。用於形體消瘦,便秘等。
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於疳 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症。
蠶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濕之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便溏等症。
豆漿:味甘,性平。有潤燥補虛之功。用於體弱不健,腸燥便秘等。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濕之功。用於泄瀉,食欲不振之症。
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於脾虛久瀉,食欲不振。
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濕之功。用於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濕熱的腹瀉、痢疾。
養生湯大全 健脾開胃益氣血的靚湯
此湯中的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利水消腫的功效,黨參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黃芪能補氣昇陽增強免疫力。
女人胸小多脾虛 豐胸多吃健脾食物
胡蘿蔔可健胃行氣消食,凡脾虛食停、暢、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輔助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