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藥越濃越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以為中藥煎得越濃效果越好。其實,這樣的認識有失偏頗。

  煎中藥是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如果中藥成分已經均衡地溶解釋放到藥液中後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析出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一般而言,中藥的煎出量應保持在400~500毫升之間。

  煎藥的正確程序

  先把抓回的中藥 放入砂鍋里,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計算煎藥的時間

  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鐘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30分鐘。

  煎中藥有九個細節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鏽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藥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藥),至少也要20分鐘。

  3.用水 煎藥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厘米。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4.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後,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鍋蓋 通常,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6.操作 煎藥時要注意攪拌藥料,讓藥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第二次時間可略短。有些藥物需要區別對待,如先煎、後下、沖服等,中藥師都會在抓藥時講明。

  7.時間 熬藥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藥效。中藥煎煮時間從藥液煮沸之後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藥熬10—15分鐘即可,補益類中藥則需煎煮40—60分鐘,其餘的中藥煎煮20—25分鐘即可。

  8.再熱 為節約時間,很多人會一次煎制出幾天的藥量,藥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通常採用文火,藥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熱中藥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中藥的成分非常複雜,用微波爐加熱中藥時,產熱的過程可能使藥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壞,失去一部分效能。醫院煎煮的用塑膠袋密封的湯劑,最好將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熱水加熱。

  9.存放 保存時要放到密閉容器里,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後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兩款養胃菜餚推薦 陳皮白朮豬肚湯

將淮山削皮洗淨,然後切成小塊備用。最後就能下鍋炒至金黃色。洗淨扁豆,與切好的淮山一起放到鍋內加水煮,滾後放入調味料,即可使用。

孕早期怎麼躺著睡對保胎最好

一般心臟在左邊,所以睡覺時最好是右側臥,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對心臟的壓迫。但孕婦恰好相反,因為隨著懷孕時間變長,子宮不斷增大,甚至占據了整個腹腔,這樣會使臨近的組織器官受到擠壓,子宮不同程度地向右旋轉,從而使保護子宮的韌帶和繫膜處於緊張狀態,繫膜中給子宮提供營養的血管也受到牽拉,會影響胎兒的氧氣供給,容易使胎兒慢性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