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之前 先辯陰陽
中醫認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補腎也需辨明陰虛還是陽虛,否則,亂用補藥,不但對健康沒好處,還可能會造成傷害。
如何辨明陰虛和陽虛呢?簡單來說,腎陰虛在症狀上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口乾舌燥、盜汗遺精、舌紅少苔等症狀;腎陽虛則多表現為腰膝冷痛酸軟、肢冷畏寒、夜尿頻多、精神疲憊、舌質淡等症狀,尤其是腰以下容易發涼。
正確的補腎之法是根據陰陽對症下藥。如果腎陰虛的病人吃了補腎陽虛的藥,症狀反而會加重,如周身發熱、頭昏腦漲、耳痛咽腫等,反之亦有害。此外,兒童補腎不當,會性早熟、發育異常;中年人補之不當,可致精神異常興奮,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老年人補之不當,還易引發中風、腦血管意外、腎衰竭等。如果不是極度虛弱的人群,補腎還是要以平和為主,並因時、因人、因地而異,切忌擅自用藥,也不要輕信廣告。
身強力壯 也會力不從心
有些男性自我感覺身強力壯,沒有任何病痛,不明白怎麼會突然力不從心了。還有人以為,這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自然現象,並將此作為判斷自己身體強弱的一個標準。這都表明這些男性缺乏正確的認識。
在眾多男性健康問題中,ED(俗稱陽痿)無疑是當前男性面臨的非常普遍又羞於啟齒的問題。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調查顯示:40~70歲的男性發病率高達52%。另外,科學研究發現,64%的ED患者,都伴隨著其它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抑鬱症。反過來說,ED又只是男性慢性疾病的「冰山一角」,只有對其有充分的重視,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它與所謂男子的「陽剛之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更不能作為一個男性體魄、體力好壞的衡量標準。
通常,導致功能障礙的原因比較複雜,既有精神心理因素,也有全身及局部病變的因素。一些專業的男子醫院,可以通過先進的檢測儀器和定量的數據分析,找出真正的發病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進行診治。病急亂投醫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無益於身體健康。因此,男性朋友一定要有個正確認識,有病應當及時到正規專業的醫院就診。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作家梁曉聲的養生之道:修身養性
除寫作、讀書之外,梁曉聲經常參加一些體腦交替、動靜交替的活動,比如打網球、游泳等。聽音樂、物品收藏、觀賞花卉或藝術作品,這些雅好,對他來說是一種精神調理,能消除疲勞、排除雜念、增強食慾等等。品茗是梁先生的另一愛好,他說飲茶與養生是相通的,茶可以使人健腦怡神,這一功能恰是養生所需要的,但喝茶的分量不能太多。
身體是本錢,梁曉聲對健康非常重視,定期檢查,有病早治,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他是個善於修身養性的人。他覺得修身、養性是兩個概念:「修身」是養生學意義上的問題。雖然中年人知道養生的重要性,但卻無法實施,因為沒有時間,退休之後,才有較多時間從事各種養生活動。「養性」強調的是某種思想方法,通過思想精神,滋潤人的靈魂,用不同的思想方法進行自我心靈安慰,學會做一套心靈保健操。他經常這樣做──受到挫折的時候,心理極其敏感,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但放開眼光看,實在是不足論道,於是很快就豁然開朗了。
能不能做到「養性」是有前提的。梁曉聲說:第一,必須是有閱讀習慣的人才能做到這點。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中記載的至理名言,都是一種間接的教育。一個人並不是天生就會修身養性的;第二,是那些關注生活的人,同時也關注他人命運的人,才能把自己與他人在比照過程中,得出自己既不是最了不起,也不是最無能,既不是最悲慘,也不是最幸福的人的結論;第三,適合那種能夠懂得限制自己各種或某種欲望的人。欲望十分強烈、不善於限制的人,做不到修身養性。反過來,它又在提醒人們限制自我的重要性。比如對金錢、高消費、享樂,作為一個明智的人,他已然是個大款、富翁,也應該懂得人的任何一種欲望野心過分強烈和膨脹對人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幾年前,梁曉聲得知一位老作家不幸身患癌症後,迅速做了兩件事:一是匯去4000元錢;二是給早已成為大款的朋友去信,請求他給予經濟幫助。而那個進一次飯店夠貧困戶過一年的大款朋友,卻對他的請求無動於衷。梁曉聲感慨「金錢迷住了他們的靈魂,儘管他們打個嗝也要溢出『金錢』來,卻不願幫助一位久臥病榻的老人」;「人出生時,都是兩手緊攥,仿佛來到這個世界上便準備參與搏鬥;而人死時,又有誰不是兩手分開的呢?人死後是兩手空空的,但那些無形的東西,包括對你一生是善是惡的評價,靠兩隻手是無論如何也托不住的」。
${FDPageBreak}
多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的梁曉聲強調:成名成家也是一樣,它會使人對作為普通人的活法做出犧牲,它也會消耗生命(除了時間、精力)。同樣一個有才華的人,一個功名欲望過於強盛的人,才華最終都會被功名所限制,而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種例子司空見慣,像那些想一舉成名的演員、作家、運動員,他們的才能恰恰由於他們追逐功名的迫切性而受到破壞。帶著強烈名利思想走上賽場,往往會失去爭奪冠軍的機會。
梁曉聲對傳統養生中的靜神、愉神和養神的保健方法很是贊同,因為不僅能夠保持心態平衡,使神經系統處於融洽舒緩的正常狀態,而且還能使氣血調和、外濡肌腠、內溉臟腑,起到防疾抗衰的功效。
梁先生的修身養性更多的是為別人著想。他說:「作家必須以平常心對待外界的評論,把生活在別人的評頭論足中視作一種正常的活法,就如運動員習慣於賽場上那些合理與不合理的衝撞一樣。」灰暗的心理是心理健康的大敵,憂心忡忡、悲涼寂寞、飲恨抱怨以及為名利、功過等而動輒雷霆大發或萎靡壓抑等,是導致損壽致衰和疾病勃發的主要原因。只有愉悅精神,祛病健身,才能感受到清新自然的生命之力的超然神韻。所以,梁曉聲說:「修身養性強調心靈感受的質量,以達到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塑造,一個不善於修身養性的人不是思想者。」
作為一名作家,梁曉聲注重內在精神的修養,而優秀的作品往往出自於健康人之手。如此看來,梁曉聲在全力打造作品的同時,不是也在用心地「打造」自己嗎?
著名主持人陳鐸的養生之道
1939年生於上海,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高級編輯,是我國第一代電視工作者。1982年,陳鐸參與主創的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影響深遠,成為我國電視史上的經典之作。
高大魁梧,滿頭白髮,戴著方形眼鏡,翩翩學者的儒雅氣質……陳鐸外型上的這些特徵,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親切和藹、平易近人、自然灑脫的陳鐸,我們的交談充滿著愉悅。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電視工作者,已經66歲的陳鐸如今仍然奮鬥在工作的第一線上,就在我見到他的前一天,他還在新疆為中日合拍的電視片《新絲綢之路》而忙碌呢。
陳鐸說,他現在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在工作著。數十年如一日,他已經習慣了這樣。更重要的是,他說,他的工作是沒有重複的,隨時都有新鮮的東西出現,這就讓人不容易老,這是他最感到欣慰的。
至於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保健「秘訣」,陳鐸沉思了一會兒,好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他說,他對吃沒有什麼講究和偏好,雖然很忙很累,但沒吃過什麼補品。
陳鐸平時非常喜歡運動,比如打籃球、壁球或者是游泳等,平時很少坐電梯,他覺得借上下樓梯可以順便鍛煉一下。1995年,他還參加了有十幾個國家參與的籃球邀請賽,並獲得了個人獎。後來他一琢磨,是因為自己年齡大,主辦方給予鼓勵才頒發給他的———那年他57歲。
他說,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保健秘訣的話,那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一切順其自然。生活中誰都免不了有些坎坷,但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這樣,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對於60多歲的人來說,要忘記煩惱,更不要自尋煩惱,要學會在生活中尋找樂趣,自得其樂。有些煩惱,是由於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才產生的。少想事,有的事想也想不通,多做有益的事情,煩惱自己就「跑」了。
陳鐸說,自己並不在乎別人給他戴上「老年人」這頂帽子,他笑道:「別說現在,因為頭髮白得早,還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人叫我『陳爺爺』了。我覺得人變老是客觀規律,既然是不可改變的,又何必在意呢?」
現在,陳鐸正在著手創作電視系列片《再說長江》。他說,20年過去了,如今長江沿岸變化很大,廣大觀眾都盼望看到長江的新姿再現熒屏。想到這些,他覺得自己的激情就像當年一樣彭湃不止。陳鐸說,他不會歇下來,而會繼續沉浸在工作的快樂中。
「 說三道四」令你越活越年輕
當我們把「說三道四」拆開來理解時會發現,這兩樣其實是助我們更長壽的好方法。
老人簡單自測法 看身體是否有大病危險
老人們總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各種小毛病有天會發作,做個小測試看看身體有沒有發出大病的警報吧。